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0年07月07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建言

请给2020年高考生更多样的关怀

李木洲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0年07月07日   12 版)

    视觉中国供图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统一高考推迟到7月7日至8日举行,这比往年的高考晚了一个月。事实上,高考制度自1952年创立以来,高考时间虽经历多次调整,但因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而推迟还是第一次,可谓没有先例。因此,2020年的高考注定是不平凡的一次大考。它既是对国家高考应急系统的重大考验,也是对千万考生及其家长乃至全社会的重大考验。尤其是对高考生而言,如何在本已充满考试竞争压力的情况下,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身心双重压力,是一个值得高度关注的问题。

    可以说,2020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2020年的高考是一次特殊的高考,2020年的高考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我们应该给予这个特殊群体更多样的社会关怀。

    筑牢高考日疫情防控体系,给高考生更多安全关怀

    与往年高考注重考试实施与技术层面的程序安全相比,2020年的高考安全具有另一层的特别含义,那就是生物学意义上的安全,即确保不受新冠肺炎感染,保持身体健康。

    据统计,2020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1071万人,不仅比2019年多出40万人,而且创下近10年来最大考生规模。当前,虽然我国新冠肺炎疫情总体得到较好控制,取得了阶段性的重大胜利,但全球疫情仍在肆虐蔓延,且我国部分地区仍有零星暴发。因此,在7月7日、8日包括部分省市的9日、10日这4个高考日,千万级考生规模的区域内聚集性与带动性流动,将为全国各地的疫情防控带来空前压力。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确保高考生的健康安全,既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高考组织部门以及招生单位的责任与义务,也是社会各群体尤其是家长群体的责任与义务。

    在国家层面,各地应从全国疫情防控“一盘棋”的系统角度出发,加强高考日跨省、跨市人员流动的防控;在组织层面,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高考组织、实施及服务等全过程管理,除重视考生、考务以及考场内相关人员的检测与监测,还应注重与当地疫情防控部门加强协调与宣传,争取社会各群体的支持与配合;在个人层面,家长作为高考生的主要陪护人,应自觉遵守当地疫情防控举措,加强个人及家庭成员的出行防护,规避因不当流动行为而导致的感染事件。

    只有筑牢高考日疫情防控体系,形成多层面有序互动,各群体合理流动的积极防控局面,才能给予高考生更多的安全关怀。

    注重高考组织实施人性化举措,给高考生更多人文关怀

    高考竞争之激烈,素有残酷、地狱等形容或比喻。高考管理之严格,也多有苛刻乃至不近人情之说法。因此,追求高考人性化是近20年来高考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譬如,高考时间由7月上旬调至6月上旬,使高考避开酷热、洪涝、台风等多发时节,减少破坏性自然因素对考生的不利影响;高考志愿填报由“猜分填报”“估分填报”到“据分填报”,降低高考志愿填报可能因误判“掉档”而导致的心理压力;新一轮高考改革不仅赋予考生考试科目选择权,而且增加部分科目考试次数,既能兼顾考生的特长与兴趣,又可减少偶然因素对考试结果的影响。此外,考生因疏忽大意损坏试卷或答题卡,还可向监考人员申请使用备份试卷或答题卡等,这些都是体现高考人性化进步的重要变化。

    然而,根据疫情防控需要,2020年的高考必定要比往年的高考过程更加复杂,尤其是在涉及人员接触、座位间距、考场卫生、考点出入、防作弊等物理安排方面,以及在疫情防控物资储备与常识宣传、考场突发性与发热性事件应急处理等软管理方面,都要求高考组织实施更加精细与人性的举措,确保高考过程在严格化、公平化的基础上,给予高考生更多的人文关怀,包括尊重、理解、关心与爱护。

    重视高考排压解压与转压,给高考生更多心理关怀

    有考试,就有考试压力,并且考试压力会伴随考试重要性与竞争性的增加而增大。这既是人之常情,也是竞争性考试的一个必然特征。高考是典型的高竞争、高利害、高风险的大规模筛选与分流考试,不仅会改变考生个体命运,担负着为国选才育人的重任,同时还兼具维护教育公平与社会公平的功能。因此,高考对高考生及其家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据统计,我国高考的平均录取率已达到85%左右,部分省市也已超过90%,但普通高校一本批次的录取率却只有18%,其中又仅有约7%的考生有机会进入“双一流大学”继续深造。可见,对于追求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考生而言,其竞争压力依然巨大。

    2020年疫情之下的高考生,除了要克服常规高考所带来的学习与考试压力,还要克服新冠病毒带来的身体与心理压力。这种前所未有的双重压力,需要学校与家庭给予高考生更多的心理呵护,既要做好考前心理辅导,又要做好考中心理引导,还要做好考后心理疏导。

    从近年来关于高考生的报道来看,几乎每年都有比较极端的案例发生,而这些极端案例的背后大多指向考生的心理问题。因此,学校、家长以及社会应给予高考生更多的心理关怀,帮助其适当地排压、解压与转压,使每一位高考生都平安度过人生大考。

    加大高考问题治理力度,给高考生更多公平关怀

    公平是高考的核心价值,也是高考的底线、红线和生命线。纵观高考改革史,追求公平公正是高考改革的一股重要推动力。2014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不仅明确将公平公正作为高考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还出台了促进高考公平公正的具体措施,包括继续实行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控制部属高校属地招生比例;继续实施国家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保障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学生进入重点高校的机会;进一步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升学问题;改革完善高校招生监督管理机制,健全信息公开制度、诚信制度以及考试招生法律法规体系,以及加大高校招生违规查处力度等,这些举措对于促进高考区域公平与阶层公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考承载了太多个人与家庭的期望,它不仅涉及考生个人的命运走向与权利问题,更关涉国家教育公平与社会公正问题。因此,基于高考治理需要,应通过加强高考过程管理,加大高考录取监督力度,加大高考信息公开力度,加大高考违规处罚力度,才能有效回应社会对高考公平的高度关切,增强高考生的公平信念,巩固社会的诚信基石,维护高考制度的权威性。

    (作者为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研究员)

李木洲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0年07月07日 12 版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青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两个城市的庚子高考年
因疫情停摆的高校实习需要重启
请给2020年高考生更多样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