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0年07月14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综合强度不及1998年同期;梅雨是本轮强降水重要诱因;警惕北方“七下八上”汛情

气象专家详解近期南方暴雨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邱晨辉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0年07月14日   07 版)

    南方的雨,还在下!

    来自中国气象局7月13日的最新消息显示:当天,我国南方多地有中到大雨,部分地区有暴雨;而未来3天,西南部分地区还将有大到暴雨,甚至是大暴雨。

    一个多月以来,我国南方接连遭遇暴雨,多地降雨量刷新历史纪录,中央气象台更是连续40天发布暴雨预警,成为2007年开展暴雨预警业务以来历时最长的一次。

    今年南方的暴雨到底有多“暴烈”?为什么持续这么久?南方暴雨还要下多久?即将到来的“七下八上”北方主汛期,又将带来哪些挑战?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了中国气象局相关专家。

    近期暴雨虽猛,但综合强度仍不及1998年同期

    据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统计,入汛以来,我国南方已出现15次大范围强降雨过程。在6月27日到7月9日的南方暴雨过程中,累计雨量100毫米以上的覆盖面积达288.7万平方公里。

    “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极端性强,局地强降水重叠度高,这是6月以来南方暴雨的特点。”国家气候中心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室副研究员翟建青说。

    7月12日的卫星监测报告显示,受暴雨等因素影响,我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主体及附近水域面积从7月2日到7月8日,7天“变大”352平方公里,达4206平方公里,为近10年最大。当天零时,鄱阳湖星子站的水位井内,湖水漫过22.52米——这是1998年洪水位,标志着鄱阳湖突破有水文纪录以来的历史极值。

    不过,根据中国气象局目前的监测数据,南方暴雨虽然猛烈,总体上看,仍比不过1998年的特大暴雨事件。

    翟建青认为,综合考虑暴雨的范围、持续时间和雨量,6月27日到7月9日,我国南方暴雨的综合强度排在有气象记录以来的第五位,而1998年的暴雨事件强度排在第一位。

    根据中国气象局的统计,从区域上来看,1998年暴雨过程覆盖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超过250毫米区域集中在江南北部及广西东部等地;而2020年暴雨过程位置偏北,集中在江淮、江汉东部、江南大部及重庆、贵州等地,超过250毫米区域集中在湖南西北部、湖北东南部、江西北部、安徽西南部、福建西部等地。

    暴雨不停歇,究竟是啥在作怪?

    近期南方为啥暴雨不断?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王永光认为,最直接的影响因素是气象条件。

    在他看来,今年6月以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持续偏强,是南方暴雨的重要原因。副高西侧引导来自南海和西太平洋的水汽输送明显偏强,为南方地区持续性降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

    6月中旬以后,副高明显北抬,江南北部到黄淮地区盛行西南风气流,水汽输送偏强;同时北方冷空气频繁南下,使得冷暖气团在我国江南北部到黄淮地区交汇,形成持续性强降水,降水明显偏多。

    王永光说,6月中下旬至今,雨带一直停留在西南地区东部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是因为与“梅雨”相关的天气系统相对稳定。

    “梅雨!”在王永光看来,引发此次强降水过程的是一只“怪兽”。

    “入梅偏早和梅雨锋偏强,是长江中下游梅汛期降雨异常偏多的原因。”王永光说,今年江南地区的梅雨比往年偏早了7天,而梅雨的“主战场”——长江中下游地区在6月9日就已经入梅。原来,今年南海夏季风暴发时间偏早,并且6月上中旬西太平洋副高脊线位置偏北,二者共同导致长江中下游地区入梅偏早。

    还有一个更宏观的因素,是全球气候变化。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变化适应室主任黄磊表示,目前,尚无研究表明北极创纪录高温与我国南方暴雨有直接联系,也很难将单独的一次天气气候事件,例如最近的南方暴雨,直接归因于全球气候变暖。

    “但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一些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确实在增多增强,呈现出长期趋势上的变化。”黄磊说。

    他给出一组数据: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1951年以来,我国平均温度和极端温度都呈显著升高的趋势,一些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现出强度更强、发生更加频繁、持续时间更长的特点。

    黄磊说,如果不控制人为温室气体的排放,根据气候模式的预估结果,未来全球范围内一些极端事件的出现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都将显著增加,这其中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极端强降水事件的发生频率,在全球的大部分地区也将有所增加。

    短暂“北抬”再“南落”,压力减轻还是更大挑战?

    7月以来,我国主雨带维持在西南地区东部至长江中下游地区。7月11日至12日,主雨带阶段性北抬。

    这只是一次短暂的雨带“北抬”。

    根据中央气象台预报,7月13日至16日,主雨带又将“南落”至长江中下游地区。在此期间,主要强降雨区域会出现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部分地区还将有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

    “值得注意的是,这与7月4日至7日强降雨雨带有较大的重合度,需要关注降水的叠加影响。”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马学款说。

    在马学款看来,即使7月中下旬雨带东段北抬,长江流域防汛的压力并不会减轻,长江中上游地区的明显降水依然会给水位高位运行的江河库湖带来威胁。

    专家提醒,后续有关“七下八上”的情况,更值得警惕。

    据中国气象局预报,7月下旬,我国东部雨带将北抬到黄淮、华北至东北地区一带,累计降雨量比常年偏多3-7成,局部地区偏多1倍以上。主要降雨时段为22日至23日,以及26日前后。

    “南方正在全力防汛抗灾,北方也不能马虎松懈。”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芳华表示,7月下旬,北方地区降雨开始明显增多,进入“七下八上”的北方汛期关键时段,需注意强降雨尤其是局地强降雨导致的次生灾害风险。

    什么是“七下八上”?张芳华说,受季风气候、地形地貌影响,我国雨带每年从南向北移动。通常情况下,7月下旬至8月上旬,雨带将从长江流域北抬到华北、东北,北方就会进入主汛期。

    本报北京7月13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邱晨辉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0年07月14日 07 版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青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气象专家详解近期南方暴雨
查中永:“抓一名毒贩,就能挽救一个家庭”
全国“扫黄打非”上半年办受理举报14万件、发放奖金103万元
2020“清朗”未成年人暑期网络环境专项整治启动
转学风让团干部尝到理论的“甜头”
回村
我看见
昆山服务催生青年科创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