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山东当记者10年来,见证了这里的官员“从端起酒杯到举起话筒”的嬗变。
曾几何时,谈及山东官员绕不开一个“酒”字。不论公事私事,靠酒开道,拿酒助兴,越到基层,酒风愈盛,劝酒花样频出……
实则,一些官员也深为不得不端的酒杯所困。一顿午餐,有的县委书记要赶七八个场,有的干部生生喝到胃出血。有的甚至在重要会议期间还呼朋唤友、同赴酒场。当然,参与者都受到严肃处理。
变化悄然到来。一次下乡采访时,在某乡党委书记办公室,我留意到满满一书柜被锁起来的白酒杯,大为震动。此时,中央八项规定已深入人心,山东官员喝酒之风得以踩下刹车,“谈事不喝酒、喝酒不谈事”逐渐成为官场共识。
身上的酒味在变淡,但脑中的旧弦仍绷着。一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实之风不同程度地存在,政策传导中“上热中温下冷”的现象也并非个案。
改革需刮骨疗毒。以问题为导向,以问题来倒逼,山东面临的紧迫感愈发强烈。“标兵越来越远,追兵越来越近”“由别人追着跑到追着别人跑”“在区域竞争中已经不那么耀眼”……一个个不留情面的敲打,令山东从警醒到自省,一项项行政改革步入快车道。
令人没想到的是,一档《问政山东》节目的异军突起,令改革提速。
在这里,我们欣喜地看到山东在求变,各级官员从举着话筒回答直面民生难点、堵点、痛点的问题开始,从坦言“紧张、坐不住”开始,从一言一行接受老百姓评判开始。诸多问题的曝光更是倒逼各级政府依法行政、改善营商环境、切实提高社会治理效能,以民为本,重新审视并尊重民意。
诸多变化开始显现。《问政山东》之下,不少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不少地市立行立改;荧屏之外,各级政府开始举一反三,以建立长效机制为目标推动问题解决。
一定程度上,山东问政十六市市长的深层意义更在于释放出解放思想、刀刃向内的改革信号,这正是当下山东爬坡过坎的动力所在。
诚然,把问题在阳光下晒一晒、晾一晾,需要直面差距和不足的勇气。但话筒举起来了就别再放下,步子迈开就别再犹豫,希望山东在问政台之外走得更实更远,为积极探索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可资借鉴的现实样本。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邢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