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毕业的南开大学经济学院2020届本科毕业生吕子旭,除了拿到毕业证、学位证之外,还获得了一张“体质健康证”,这是南开学子独有的毕业时拿到的第三张证书。吕子旭和今年拿到此证的其他2000多名学生一样,既为此感到荣耀,也对这张证格外珍视,因为它代表着自己在南开的体育记忆。
自2017年南开大学向应届毕业生发放“体质健康证”以来,获证的学生比例逐年提高,但是直到今年,仍有四成以上的毕业生无法获得这个证书,这和毕业证、学位证的极高发放率形成了鲜明对比,却又是中国大学生体质现状的真实写照。4年来,南开大学向毕业生发放“体质健康证”的举措在国内学校体育界引发了不小的关注,学校体育专家、南京理工大学动商研究中心主任王宗平教授认为,南开大学的这一举措体现了学校“不护短”的勇气和立志扭转学生体质状况的决心,证明了南开大学在促进学校体育活动开展、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方面的工作是动真格的,值得国内其他高校借鉴。
说起4年的大学生涯给自己留下的最宝贵回忆,吕子旭一定会说到体育。吕子旭喜欢排球,但是直到上了南开大学之后,才有机会尽情地享受排球运动的快乐。吕子旭发现,无论是像自己这样自小就对运动有一定兴趣的体育爱好者,还是没有任何运动基础的体育“小白”,在南开大学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运动空间。以排球为例,吕子旭表示,学校从体育场地的提供、到体育教学安排,再到体育活动组织,都给普通学生创造了参与运动的便利条件。在吕子旭看来,南开大学的体育氛围浓厚,向毕业生发放“体质健康证”只是学校对体育重视的一个方面。
南开大学文学院今年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孙畅,不仅拿到了“体质健康证”,证上还被加注了“体魄强健毕业生”的字样。按照南开大学公布的数据,今年共有2262名毕业生获得 “体质健康证书”,其中能够获得“体魄强健毕业生”称号的学生更加稀少,只有103人。孙畅对自己获得“体质健康证”,并被加注“体魄强健毕业生”称号感到非常惊喜。她拿到证书之后,能够感受到同学们对自己的祝贺和羡慕。孙畅表示,体质健康证和“体魄强健毕业生”称号是学校对像自己这样坚持运动的学生的一种认可,她也发现,自己身边确实有不少同学是出于对这张证书的向往而加强了锻炼。
说起2017年南开大学开国内高校之先河,启动向毕业生发放“体质健康证”的政策,南开大学体育部主任季纳新表示,主要还是因为本科生的身体素质不是很乐观,这个现象不仅在南开大学存在,就全国高校而言也很普遍。尤其到了本科生的高年级,身体素质情况更是进一步下滑,因为学生在大一大二还有体育课,到了大三之后,体育课就变成了选修课,但是学生的选修比例很低。
为了促进高年级本科学生的锻炼积极性,“体质健康证”的发放标准里明确要求,本科生在大四这一年的体质测试必须合格。相比较而言,“体质健康证”的发放标准对本科生在大学前3年的体质测试要求不是很高,只需要参加即可。
总体而言,学生获得“体质健康证”的难度并不是非常大,因此,季纳新表示,从目前获得“体质健康证”的学生比例看,离预期还有一定的差距。
2017年,南开大学首次向毕业生颁发“体质健康证”,发放比例只有37.1%,4年来,这一比例逐年提升,今年达到了58.7%。但即便这样,仍有40%以上的毕业生无法拿到“体质健康证”。王宗平表示,南开大学敢于每年公布自己有多少学生拿到“体质健康证”,这个做法是需要勇气的,因为数据并不是很好看。但同时,就全国每年都在进行的大学生体质测试来说,南开大学有多少毕业生能拿到“体质健康证”的数据,可能又是最真实反映我国大学生体质现状的。王宗平表示,按照国内各高校每年上报的学生体质测试数据,基本上合格率都在90%以上,相比南开大学今年58.7%的毕业生能拿到“体质健康证”的比例,高出了一大截,但在学校体育界的业内看来,这个90%以上的学生体质测试合格率其实很值得推敲。
南开大学之所以敢于走出向学生发放“体质健康证”这一步,与南开大学注重体育的传统有很大关系。
南开大学第一任校长张伯苓认为,“德智体三育之中,我中国人所最缺者为体育”,他也曾指出,“教育一事非独使学生读书习字而已,尤要在造完全人格,三育并进而不偏废”。因此,在创立南开之际,张伯苓就非常重视学校体育。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提交了《关于坚持“以体育人” 切实加强改进大学体育教育提升青年学生素质的提案》,强调“要强化‘以体育人’理念,将体育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和人格塑造全过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特别是要鼓励学生参与竞技体育训练和赛事,体悟竞技体育内涵,培育体育文化精神”。
季纳新表示,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需要激励性和强制性两种手段,“体质健康证”的发放属于激励性手段,因为对于学生来说,拿这个证是需要条件的。而这个证是校长签发,又与毕业证、学位证同时发放,对学生来说很有仪式感、荣誉感。通过这几年的实施看,发放“体质健康证”对于调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是有效果的,这从获证的学生比例逐年提高也能看出来。至于学校体育活动开展的强制性手段,季纳新表示,主要有对大一大二学生上体育课的要求,规定体质测试合格的学生才能申请奖学金,以及南开大学每个学生每学期至少要完成30公里长跑的要求等。
从学生来说,学校无论是强制性还是激励性的体育措施,可能都需要一个认同和接受的过程。季纳新表示,有些强制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措施确实曾引起学生的质疑,我们也跟他们沟通,为什么学习高数占用了你的业余时间你没有意见,但是体育活动占用你的业余时间你就表示反对?我们告诉学生,无论是学习高数还是参加体育锻炼,对你都是有帮助的。
当然,在如何吸引学生参加体育活动上,南开大学也在进行更多的改变。
季纳新表示,除了完成学业,现在的大学生在业余时间也有更多的选择。如何让体育活动去跟手机游戏、网络聊天等娱乐消遣方式争抢大学生的业余时间,这需要大学的体育活动更具吸引力。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今年的应届本科毕业生闫锦也是“体质健康证”获得者,南开大学浓厚的体育氛围已经使运动成为她的生活习惯,她在观察周边同学的运动需求后提议,学校可以增加更多的体育课程在一些大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体育项目上,比如瑜伽、街舞等。
但无论怎样,体育给南开学子带去的收获已经远远超出了一张证书。吕子旭表示,离开校园之际,作为一名并没有体育特长的普通学生,他对参加过的大学体育赛事却有最深的印象,那是南开大学的两大排球赛——上半年的“校长杯”、下半年的“激扬杯”。运动场上的酸甜苦辣,已成为他大学生涯最重要的回忆。
本报北京7月20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慈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