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是桂林旅游学院放暑假的第一天,支教的师生们又一次来到中峰村,通过做游戏和走村入户的方式,教山区孩子们英语。这也成为了当地孩子们2020年暑假的“特殊第一课”。2018年3月,桂林旅游学院在扶贫中获知,桂林市资源县中峰镇中峰村的孩子们英语基础薄弱,该校外国语学院挑选出一批品学兼优的英语专业大学生和英语教师,组建了英语支教队伍,利用假期和课余时间,经常深入山村进行英语教学,让高校教师指导小学教师,让大学生教小学生,并量身订制了零基础班、初级班、中级班以及高级班,因材施教。视觉中国供图
----------------------
近些年,填报高考志愿时,师范院校志愿得到了某种程度上的欢迎。尤其是国家和各地都以公费师范生的形式招收了一大批保编保岗的学生,这在就业形势严峻的压力之下,也得到了许多有志于从教的优秀学子及其家长的青睐。但在高考结束填报志愿之时,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太和谐的声音,对师范院校志愿存在着一些误解和偏颇,笔者认为,很有“正名”的必要。
杂音:“上师范没出息”
近些年,随着国家不断提倡尊师重教,教师地位在逐步上升,教师收入水平、各方面待遇福利在稳步提高,教师职业的荣誉感和获得感也在持续增加。在这种情况下,“上师范没出息”的杂音仍然很多。笔者分析,这一方面来源于某些功利性的世俗观念,“家有三斗粮,不做孩子王”,把成功定义得太过狭窄,认为做教师不能发大财获大名,不能实现权势钱的拥有,另一方面则是认为教师责任大、担子重、收入低、评职难,动辄得咎,家长责难,再拿出一些新闻中曾经出现过的教师工作压力、社会压力来对比,从而得出的片面结论。
有些教师也常为了激励学生学习,动不动就会自嘲说“穷教师”“没出息”。同时,教师们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千万不要报师范”“千万不要做教师”。教师激励学生学习的主观愿望是好的,但不能拿“教师”这一职业来背书。
教师在和学生交流时,要让学生形成对教师职业的正确认知。教师这一重要职业是国家的千秋大业、百代奠基,需要千千万万优秀学子投身其中,成就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立志从教也是学生的一项光荣选择。
无可否认,高中生日常接触的一些教师,在重重教育教学压力之下也不免发一些牢骚,有一些抱怨。其实,又有哪个职业本身没有一些“不足为外人道”的辛酸与坎坷?但在教师的牢骚与抱怨中,教师那种忘我无私的牺牲与奉献,不但没有在学生心里转化为对教师这一职业的尊敬与向往,反而形成了疏离与逃避。教师职业是高中生在校生活中接触最多的职业,他们对这一职业的观察也最多,教师的心累身累如果成了他们逃避这一职业的理由,这是何等的讽刺?
教师应展现在繁重的教学工作之余的阳光健康的积极一面,展现教师职业的全面客观的一面。当然,要做到这一点,也确实是一个系统工程,更需要学校、社会环境对教师工作的减压添彩,久久为功,未来可期。但教师这个职业带给教师本人的绝非是牢骚和抱怨中的那么惨淡那么无奈。基于职业本身的正面评价、成就感、自豪感,有几个做教师的没有呢?
作为教师,首先就不能认为教师职业是没出息,给学生灌输“不要上师范”的错误理念,要让学生全面理性看待教师这一职业。为“师范”正名,先自教师起,再逐渐形成尊重师范选择的社会风气。
错误定性:“穷人上师范”
师范专业中有公费师范的选项。无论是部属公费师范还是地方公费师范,都对学生实行“两免一补”(免学费、住宿费,补助生活费)政策。但许多人以为,这种免补是国家和地方财政对“穷”学生的优待,因此“穷孩子才上师范”这种错误的定性就由此产生。
免补是因为公费师范生将来要服务于公办教育事业,类似于军事院校和国家大力扶持的一些基础性专业,就在学习师范时由国家财政支持之前由个人或家庭承担的大部分教育投资。这并不是针对贫困家庭的补助或福利,自然也没有给公费师范生贴上“穷”的标签。在客观上,确实一些品学兼优的家庭贫困或一般的学生会在填报志愿时对公费师范有某种程度上的倾向,但不是说公费师资生都是贫困生。
然而,许多学生对“穷”字很敏感,也有强烈的自尊心,如果教师、学校和社会几乎一致地把“穷”和公费师范生联系在一起,有些本来有心填报公费师范的学生尤其是家境较好的学生就可能放弃这种选择。因此,希望能够共同努力剥离公费师范生的“穷”字标签,体现国家和地方财政的本心,还其本来面目。
偏颇:“公费师范是到边远地区定向任教”
许多人对高考志愿填报没有明确的认知,一提公费师范生就以为是毕业后到边远贫困地区就业。其实,部属师范院校招收的公费师范生毕业后大多在生源省份全域内的重点中学就业,到省会城市中学就业的也大有人在。省属或地方的公费师范虽说是定向就业到某个县市,可具体到县市来说,对这些优秀的师范毕业生也大多会安排到当地交通生活便利、教育资源丰富的城镇或者县城中小学,以充分发挥其专业特长,给其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
边远地区的师资补充确实有些困难,其补充渠道也很广阔,通过招聘有意向的教师、本地生源大学毕业生、特岗教师、支教等多种方式来进行,但不会刻意违背公费师范生的意愿来强行分配,给公费师范生造成种种令人顾虑担忧的不便。
同时,边远地区的教师流动性较大,当地城镇或县城常有选调教师的举措。许多青年教师在乡村学校锻炼几年后,大多能够凭借其经验和能力到城镇或县城学校任教,实现向更适宜自己生活条件和职业发展方向流动的愿望。随着乡村教师各方面工作环境、收入福利和生活条件的改善提高,乡村在不久的将来也不会再成为师范生的畏途。
相信无论是公费师范生还是普通师范生,靠着自己的能力和拼搏一定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寻求生活改善、事业发展和理想实现的更大空间。
误解:“师范适合女孩子”
师范院校里男女比例相差悬殊,因之造成学校里男女教师比例也“阴盛阳衰”。这确实由多种因素决定,但学校也同样需要更多的男生“加盟”,改变学校里“阳刚”不足的困境。
教师的性别差异而带来的言行举止、教学手段、思维方式等诸多方面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有不同的影响。只有在学生成长道路上男女教师共同合力,学生心智发展、能力培养才能更全面更完善,这是公认的事实。
有一定倾向性地增加男教师的数量和比例,需要社会层面的助力,但也需要更多有志从教的男生能够排除干扰,坚定自己的内心选择,树立为国育才的信念。笔者也希望影响到学生志愿选择的各方面力量,能够增强这些男生坚定从教的信心。
不必要矛盾:求“稳定”与求“发展”
一般情况下,部分家长出于对将来就业、学生基础等“稳定”的考虑,会倾向于让孩子尤其是女孩子报考师范,而受诸多因素影响,为了追求更多样化的发展,许多学生常愿意选择其他的专业。建立在清醒认识个人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学生有学习非师范专业的兴趣完全正常,但如果仅仅是出于对师范的误会和偏颇而逃避师范,就无异于给自己切断了一条有可能通向教师职业的道路。笔者常常看到,家长和学生在对师范选择上的差异,常造成双方发生许多冲突。倘若最终没有选择师范志愿还好说,有些遗憾也许还可以弥补。但一旦是由家长“主导”下选择了师范志愿,这种冲突还会产生阴影,延续影响到学生入学后的学习和就业。
其实,“稳定”与“发展”并不意味着它们之间必然存在尖锐矛盾,选择任何一个专业之后,都存在职业发展空间和前景的问题。教师这一职业也是如此,教师职业发展的空间和前景不一定体现在职位的上升,也体现在教学业绩、教育能力、专业职称等诸多方面。
同时,绝大多数师范院校也都提供了专业二次选择的机会,将来如果有了进一步明确的定向,也可以努力在师范专业和非师范专业之间互相转专业,实现专业上的二次选择。除了公费师范生毕业后有相应的义务外,其他师范专业毕业生也不一定就进入学校教书,还可以自由择业或是考研,其发展前景同样天宽地阔。
有许多非师范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也在上学期间考取教师资格证书,这些人也成为了招考教师岗位的“半壁江山”。由此可见,“师范”没有限制也没有阻碍人的发展,也不排斥有志从教的青年。
在对待师范类专业“稳定”与“发展”的问题上,也折射出高中学校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缺失,希望学校和教师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在高考志愿填报环节,要解除笼罩在“师范”上的迷雾,为其充分正名,笔者认为,要通过政策、宣传等多种方式发挥导向作用,让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时对教师这一职业有正确全面的认识,鼓励并吸引有志从教的青年报考师范。只有这样,才能为百年树人的教育事业注入新鲜血液,并成就更多的栋梁之材。
(作者为河北省安新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教师)
编者:我们希望这里是真正的圆桌会议,尽量接近理性,尽量远离口水,尽量富于建设性,谈论那些从胎教开始就争论不休的教育问题。为此,我们拉出一张“教育圆桌”。jiaoyuyuanzhuo@sina.cn,等你发言。
吴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