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支援部队某部高级工程师淳静戴着一副眼镜,一头短发,两鬓斑白,看起来文质彬彬。但在战友口中,他有一个极具杀伤力的称号——科研战场上的“狙击手”。
从军30年,他一直战斗在战略武器定型试验的最前沿。这是一片静谧的战场,在战略制高点的竞争中,没有金戈铁马,却硝烟弥漫。
作为高级工程师,淳静先后参与我国多型战略武器试验鉴定。在某新型战略武器研制试验中,从阵地建设到试验鉴定,他破解多项技术难题,填补多项技术空白,为新型战略武器如期列装作出突出贡献。
同事们都说,淳静拥有一双狙击手的眼睛。2018年,某新型战略武器定型试验进入最为关键时刻。在持续十几个小时的数据测试中,他突然发现一组数据异常。经过分析,这组数据存在间歇性跳变,表明产品元器件上存在不稳定因素。
战略武器系统精密复杂,数以万计的海量数据让故障检测如大海捞针。能在极短时间内精准定位偶发的间歇性故障点,背后付出的努力可想而知。
谈到这个问题,战友们拿出了一本淳静曾经使用过的产品说明书。产品说明书是研制方对产品全系统的技术指导文件,动辄上百万字。淳静用红、黑、蓝三种颜色的笔在书页上做了各种各样的标注:数据意义、重点数据、可能出现的问题、解决的方式……因为很多极具意义的标注,这本书如今已成为该室重要的学习资料。
“百度博士”是战友们送给淳静的另一个绰号。在分管的型号中,他是有名的问不倒。无论各分系统技战术指标,还是各元器件参数和产品特征量数据,他都如数家珍。甚至不少产品说明书中不曾涉及的指标,他也了如指掌。
“淳静是阵地上的‘定海神针’。只要他在,大伙儿心里特别踏实。”和他共事多年的一位战友说。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科研老兵,淳静总是出现在战场最需要的地方。2007年,某武器系统优化设计和故障分析急需一个数据库,淳静主动揽下这项任务。
这个课题研究性不强,不具备参评科研奖项的条件,更多的是大量的“体力劳动”,但对武器系统的优化设计却至关重要。淳静将这个课题看得很重,耗时8个多月,记了30多万字笔记,最终拿出了令总师系统满意、岗位人员用起来顺手的两本书稿、一张光盘,为武器系统优化设计打下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久闻淳静在数据处理领域大名的同学请他帮助开发一个项目,开口就是20万元的报酬。淳静却以没有时间为由,婉言拒绝。
2009年,某型战略武器靶场建设论证和试验鉴定工作即将展开,老领导找到淳静,希望他负责该项工作,但这可能需要他放弃现在的研究方向,转到全新的测发系统总体方向上。“没问题,我坚决服从组织安排。”淳静当场答应。
战略武器研究如同孤独的攀登,选择这份事业要有“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觉悟。1994年从国防科技大学毕业后,淳静来到坐落在一片荒山沟壑中的工作单位,一待就是20多年。
20多年里,他的目光锁定在战略武器研究的最前沿,金钱与荣誉都在他的视野之外。他关注的是业界公认的难题、战略安全急需的课题。
某防御系统对我国战略威慑能力构成巨大威胁,是亟待解决的高难课题。在国外严密的技术封锁下,淳静带领课题组白手起家,从理论研究到装备改进,从发展方向到技术突破,在突防能力考核评估体系的研究之路上艰难跋涉。
为了论证一个想法,可能要翻阅几百万字的资料;为了一个数据,经常要几天几夜加班;为了让分析结果更精准,课题组成员成了空中飞人,天南海北到处奔波……
一年后,课题组提出了进行突防测量和评估的总体方案,撰写了研究报告。这份填补多项空白的前瞻性报告为我国后续研究提供了极为珍贵的理论依据。
20多年里,淳静作了许多重要的研究课题,却很少出现在大众视野里。2010年,一次回家吃晚饭时,女儿突然发问:“爸爸,你整天这么忙地搞科研,你有什么成果啊?这次作文的题目是《我最尊敬的人》,我要写你!”
在那个绝密的领域内,不能透露任何信息。淳静只能尴尬地说,爸爸做得不好,没什么成果。回想起女儿失望的神情,他只能默默地让泪水在眼眶中打转。
那一滴泪,淳静一藏就是9年。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当国之重器驶过天安门广场时,他终于忍不住泪流满面。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达 通讯员 赵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