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0年09月04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暖评

光是鼻子一酸眼眶一热就肤浅了

曹林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0年09月04日   05 版)

    这几天交警很是火,先是南京江宁一交警用餐期间制服猥亵女大学生男子,再是安徽交警帮受伤小哥送外卖还为他求好评。毫州一外卖小哥在送餐路上发生车祸,腿部受伤。小哥担心订单不能及时送达,交警便打电话跟顾客解释。随后,一路交警护送小哥去医院;另一路交警帮小哥送外卖,送到后还跟顾客“为小哥要起了好评”:互相理解下,给个好评呗——让人感觉又萌又暖。两件事都属于非交警职务范围的“闲事”,但正因为是“闲事”,才更触动人心。一个社会的道德温度,很多时候就体现在岗位之外的闲事有没有人去管。

    新闻后面的评论很好玩,各种花式点赞:想象一下订餐的人打开门一瞬间的表情。“开门,送外卖,真是外卖,不开门我吃了。”“你永远不知道给你送餐的是交警还是外卖小哥。”“交警很专业,不忘说一句,记得给好评噢,看来平常外卖没少点”。但也有不同声音,比如这条跟帖说,正常的操作不应该是联系平台或商家重新安排骑手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岗位啊,虽然暖心,但也没必要替小哥送外卖吧。

    这话错吗?也没错,从程序看,确实应该那么操作,那么操作如果出问题了,跟别人一点关系都没有。但这个过程会耗费很多沟通成本,小哥要跟公司沟通,公司要跟顾客沟通,平台要跟其他骑手沟通,要考虑到当时小哥处于受伤、焦虑、要接受治疗、害怕失去工作的状态,还有要处理的车祸现场。道德一个重要的社会功能,就是降低沟通成本,当一件事陷入困境,处于“需要耗费很多制度成本才能运作”,需要在制度程序中理性地计算风险代价时,有人站出来主动担当起来。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也写到过“职业性冷漠”,这种冷漠就是,不是我负责的事,不是我职责之内的事,那就无视,毫无怜悯之心。不管别人的情况如何,是不是紧急,可不可以变通,能不能想个办法,永远都是一张冷漠僵硬的脸。帮着送外卖的交警,就超越了这种职业性冷漠,看到了风里来雨里去的骑手的不容易,看到了遇车祸者的焦虑。如果这时交警不出手,没有任何问题,但从当时小哥的处境看,可能被顾客投诉和平台处罚,车祸后承受种种挫折,就像那个挨踢的猫,产生一连串的负能量,形成恶性循环。管点儿“闲事”,避免了很多这些问题。

    另一个网友说得也对:这个报道虽然本意是想表现好人好事好心行为,但是,对待外卖小哥的待遇,也应该是平台问题,即使顾客打了差评,平台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奖惩,平台应该人性化一点,外卖小哥为了生计日晒雨淋,为了赶时间横穿逆行冲红灯,赚钱很难,给条活路——我想,网民的反思,跟交警让人温心的送外卖行为,并不矛盾,这可能也是这种“暖”想要传递的。面对这种温暖行为,光是鼻子一酸眼眶一热感动一下,就肤浅了,暖和感动需要有超过3分钟的生命,需要引起冷静的反馈,暖才更有价值。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那句话,当交警把外卖送到顾客手中说,请相互理解。不要以为这几个字只是对顾客说的,可能也是对我们点外卖的人说的:要相互理解,不要总是电话催,不要不由分说就差评,不要觉得付了钱就用上帝的心态去苛刻地对待服务者。这种“相互理解”,可能也是对平台说的,不能为了效率而把时间无限压缩,这造成了很多问题,职业性地赶时间闯红灯,带来很多像小哥车祸这样的危险,大大抬高了社会成本。

    这条新闻,不只是为了让人赞美交警的,而需要感动之外的反馈。温暖和感动不是一种消费品消耗品,而应该能够成为生产更多道德品质的源泉,一种善生产出更多善,一种温暖生长出更多温暖。交警不可能每次遇到这种问题都去“化作温暖的外卖人”,如何避免那样的车祸,避免送往医院的途中还担心被投诉被罚,需要顾客、平台的理解。“相互理解”不是一句说给别人听的话,不是让别人理解不舒服的自己,而是把自己放到不舒服的位置上去理解。

曹林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0年09月04日 05 版

阿拉善沙漠,他们种树也种下爱情
用微笑和努力先苦后甜
光是鼻子一酸眼眶一热就肤浅了
考进211高校女孩背后的两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