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0年09月16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上海首创社区救助顾问,为困难群体特别是青少年提供全程、陪伴式服务——

为了“沉默的少数”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0年09月16日   04 版)

    体重200斤的残障女青年,因父亲过世遭受打击一蹶不振;多次被父母抛弃的少年,因存在心理障碍辍学在家;自闭症儿童家庭收入不稳定,又没地方上学……这些不幸的青少年,过去因有监护人,而不能成为受到民政部门救助的、严格意义上的“困难群体”。

    但在上海,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看到,通过大数据精准计算,社区救助范围扩大了,在一些试点社区配置全国独有的“社区救助顾问”,为困难群体提供全程式、陪伴式顾问服务,救助目标主要针对青少年群体。

    “真正的困难群众应保尽保,从过去的‘人找政策’变为‘政策找人’。”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长李勇说,近年来,上海民生保障政策网日益织密,但由于种种原因,总有一群“沉默的少数”不了解政策、不知道政策、享受不到政策红利,上海由此探索救助顾问制度的设立。

    从“人找岗位”到“岗位找人”

    家住上海市徐汇区的应届毕业生小张,没想到自己“未就业”的状态会被街道和社区里的“阿姨们”了解到。她们多次上门向他推荐就业岗位,帮助他在今年7月找到了工作。

    在徐汇区“一网统管”平台上,民政局干部打开“情形找人”功能,输入“低保”“出生年份”等信息,就能筛选出全区153个有应届生的低保家庭。根据这一信息,居委会社工上门核查后,确定40户家庭的子女确有就业需求。像小张这样的毕业生就被纳入网格协同处置平台,多部门为他推荐工作机会。

    在上海市长宁区,新泾镇社区救助顾问也了解到22岁女孩陈姗(化名)的遭遇,她患有多种疾病,体重达200斤,父亲去世她深受打击。社区志愿者把小陈的情况上报给社区救助顾问,顾问特别为她申请了多项政策救助,减免医疗手术费用等2.5万元。

    小陈手术后体重恢复正常,在顾问的帮助下学习了美甲技能,揭开了生活新篇章。

    新泾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主任高韵添从事社工工作18年。她介绍,像陈姗这样的女青年,就是社区救助顾问需要寻找的“沉默的少数”。“我们乡镇9.7万人口中,只有630人是低保、特困人群,但残疾人、高龄失独老人、不能自理青少年等人群有6500人。”高韵添说,对这一群体的帮助,对他们而言是“翻天覆地的改变”。

    令高韵添高兴的是,今年她服务的相对贫困青少年家庭中,有考上研究生的,有考上市重点中学的,也有不少人家的孩子找到了工作。“这是阻断代际贫困的成果,不同于直接给现金的帮扶。”高韵添说,每当看到贫困家庭子女考上好学校、找到好工作,她内心的喜悦“无以言表”。

    改变老子、儿子、孙子代代吃低保家庭现状

    “社区救助顾问”的价值,不是找到困难群体,而是要真正成为困难群众的贴心人,为困难群体提供全程式、陪伴式顾问服务。

    上海市长宁区共设有195个社区救助顾问点,并配备专业顾问300人。他们可以就近帮助困难群体分析现状、诊断问题、提供指引、链接资源,“按照‘一户一方案’原则,设计专业救助计划”。李勇告诉记者,上海民政部门意识到“发钱不能彻底解决问题,要把现金救助,逐步转变为发展性救助”。

    2019年,上海市民政局社会救助处处长魏卿进行工作数据统计时,拉出了一份全市低保名单,排名越靠前的人,吃低保的年限越久远。他惊讶地发现,那些吃低保年限约20年的、排名前10的低保户中,竟然有一个70后、一个85后和一个出生只有1个月的小孩。

    “10户中,确实有那些老弱病残的、没法工作的,但也有从老子开始,儿子、孙子都吃低保的家庭。”魏卿萌生了一个想法:利用大数据系统,找到这些家庭,主动提供服务,“为他们改变现状,要助力一把。”

    一些青少年家庭群体,则成为顾问们的重点救助对象。

    家住江苏路街道的初中生张凌凯(化名),与父母及祖父母蜗居在一间老式公房里。父亲患病,就业困难,母亲为临时工。针对小张学习成绩不理想、有厌学情绪的状况,救助顾问为其定制了陪伴式服务支持方案,定期与其交流。小张与青少年社工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大学生家教每周对他进行课业辅导。现在他的学习劲头上来了,还当上了班干部。

    科学施策,探索可复制、可推广救助模式

    据悉,上海的“社区救助顾问”更着重于科学施策,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与价值。从顾问的人选、培训,到顾问可以使用的“资源手册”,再到扶持全程的“轨迹化”管理,长宁模式在上海、乃至全国都具有复制价值。

    顾问来源既有社区窗口的专职人员,也有由社区骨干志愿者和第三方机构社工组成的专业人员,他们人手一套“政策包”和一套“资源包”。“政策包”里,除了现金救助,还有可以为救助对象申请的政策文件;“资源包”则是一项创新,里面有包括爱心企业、群团组织、基金会等在内的各种资源及联系方式,每家单位提出愿意帮扶的领域、提供联系人,顾问可以根据需求找不同的人对接。

    这种社区救助还融入大数据智慧。长宁区民政局副局长章维告诉记者,他们对需要救助的群体实行“评估先行”——上海独创了一套多维救助评估系统,输入教育、就业、身心状况、社会参与以及是否为青少年等多维度条件,可以科学评估其为高度、中度还是低度困境,并精准识别致贫原因,为其匹配相应的服务。

    “前期数据分析,结合调研;中期进行轨迹留痕管理,及时调整救助措施;后期进行成效评估、分析。”章维说。

    9月1日,长宁区华阳路街道7岁自闭症儿童张雪(化名)在救助顾问的帮助下,入读一所特教学校,这让她的妈妈燃起了“孩子有可能融入社会”的希望;在新泾镇,因家庭困境受到救助的初中生王佳(化名),开始重新规划人生,立志考进名牌大学。

    记者了解到,在上海,很多为困难家庭青少年免费补课的大学生、研究生,也是得到社区救助改变命运的年轻人。他们正把爱心与志愿服务的精神传递下去。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0年09月16日 04 版

中关村论坛将给年轻人更大舞台
当年大包干带头人 如今带头节约粮食
网信、教育部门清理“祖安文化”等危害未成年人不良信息97.5万余条
大学生就业仍需重点关注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改革试点赛11月举行
“太空请回答”《强国课堂》第二季开播
万良青年领跑人参产业升级
为了“沉默的少数”
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 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