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0年09月17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引培高层次人才为高水平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0年09月17日   06 版)

    近日,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扬工院”)广发“英雄帖”:领军人才安家费50万-100万元,理工类科研启动经费不低于20万元;优秀博士安家费20万-60万元,科研启动经费不低于10万元,成果经认定还可享受副教授待遇等一系列优惠政策……

    人才聚,产业旺,城市兴。扬州正持续推进新兴科创名城建设,需要一大批高层次、高素质人才提供智力支撑。

    扬工院党委书记刘金存说,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从人才共引、人才共培、人才公用、人才共管等人才队伍建设的全链条找准校地融合的契合点,创新理念和举措,边实践边凝练,逐步形成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的校本特色,实现地方、企业和学校的共赢发展。

    强化政策激励,建强集聚人才“强磁场”

    广发“英雄帖”,诚意十足揽人才。为邀约人才,扬工院诚意满满,在薪酬待遇、配套政策等多个方面做足了保障。近年来,引进高层次高水平人才已成学校常态工作,在工作中,学校既拼政策、拼条件,还拼环境,拼服务,用一颗真心去寻找吸纳全国人才。2019年,来扬工院参加考核及成功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的数量均创历年新高,来校面试达成就业意向的博士近30人。

    2020年初,学校专门成立人才工作办公室,承担学校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培育、管理和服务等职能。今年4月,学校先后出台高层次人才引进考核管理办法、高层次人才引进奖励办法,形成全面做好高层次人才服务工作的整体合力。

    “考核管理办法,明确二级学院(部)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的主体责任,提高人才引进工作成效。”扬工院院长陈洪说,考核与奖励并行,打造引进制度和人才汇聚的磁力效应,这让二级学院在招才引才时充满干劲。

    创优发展环境,建好留住人才“生态圈”

    环境优,则人才聚、事业兴,学校积极做好人才引进的“下半篇”文章。近年来,学校从待遇保障、培养政策和跟踪服务等方面全力打造有利于高层次人才快速发展的平台,打好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的组合拳,营造拴心留人的优质服务生态圈,让高层次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打造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平台,建立分类明晰、科学合理、服务发展的人才评价办法,解决对不同人才评价“一把尺子量到底”问题。为促进教师各尽其才、各展所长,开展了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分为“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并重型”和“科研为主型”三种类型,同时职称评审条件也按照三种类型设置。为鼓励教师聚焦重大业绩成果的产出,在职称评审资格条件中增设了“条件破格认定”的标准,对于取得标志性成果的教师可申请直接认定评审为副教授、教授职称。

    建立高层次人才联系制度,学校党委和各二级党组织均建立了联系高层次人才制度,及时了解诉求、解决问题,落实他们对学校发展的意见建议,提升他们的自豪感;采用低职高聘、破格晋升等方式畅通高层次人才发展通道,为他们解决住房、子女上学等问题,提升他们的幸福感;对特别优秀的高层次人才实行年薪制和协议工资制,提升他们的获得感。这些保障措施体现出学校爱才、惜才的态度,让人才最大限度地免除后顾之忧,放心尽心舒心地干事创业,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对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和成就感。

    “安家费60万、享受副教授待遇、科研启动经费10万。”分析化学专业雍博士,就是扬工院2018年“寻”来的人才,他表示,“选择学校就是因为学校的诚意,学校考虑到我的家庭因素,将我夫人也一同引进到了学校的艺术学院,为我解决了生活上的后顾之忧。”

    拓展培养载体,打造优化人才“新动能”

    人才因事业而聚。引进人才只是第一步,关键是要为他们创造一个施展才华、放飞梦想的平台,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人才发展环境,使他们较大限度地释放干事创业的能量,用事业留住人才。

    学校构建了省市校三级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将学校人才链融入地方产业链,通过人才共引、共培、共享,实现人才队伍建设的校地全链融合。通过实施“创新在扬工,创业在扬州”行动计划,积极为高层次人才科技创新、社会服务搭建平台,组织高层次人才加入科研院所和企业科研团队,促进他们快速成长。高层次人才已成为学校内涵建设的主力军,学校市厅级以上科研项目中,80%是由高层次人才主持。

    学校与扬州市以项目为载体开展人才培养,通过在市级科研项目中设立校企合作专项,通过市突出贡献专家等评选、设立市级博士后工作站。学校也选派人才赴扬州市产业园区、科技局等部门挂职锻炼,推动区域内校校、校企间人才的交流,促进学校科研与企业技术需求的无缝对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各类人才创新创业和技术攻关水平,深入中小微科技型企业开展产学研项目合作,目前学校共有江苏省产业教授10名,13名教师被评为江苏省科技副总,真正让人才“用得好”。

    “在学校奋力推进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新阶段,招才引智是促进学校事业改革发展的‘加速器’。”刘金存说:“将人才吸引到学校只是人才引进政策的第一步。着眼未来,以机制引领,加强人才培育政策,使其对高校发展、对地方经济建设发挥更大作用,才是立足长远的根本”。

    (数据和信息来源: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广告·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0年09月17日 06 版

高校育人的三个样本
东南大学:社会实践磨砺全都在“一线”
兰州文理学院:用志愿服务打造志愿扶贫模式
安徽工程大学有支“永不退场”的家电维修队
引培高层次人才为高水平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安宁:城乡一体化转变农村生产生活方式
扫码读“共青团新闻联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