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是我国首个全国消费扶贫月。在全国各地,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消费扶贫活动。在选购消费扶贫产品时,人们主要看重哪些因素?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wenjuan.com)对2003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0.8%的受访者主要通过网店、电商来选购消费扶贫产品。68%的受访者对消费扶贫的体验表示满意。
受访者中,来自一线城市的占31.2%,二线城市的占49.0%,三四线城市的占16.7%,城镇或县城的占2.5%,农村的占0.7%。
受访者更多通过线上平台进行消费扶贫
“今年买过几次助农扶贫类的产品了。”在北京某事业单位工作的刘红(化名)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她买过滞销的松花蛋,后来看到直播销售云南特色水果干,也买了两盒,还买了山核桃、黑木耳等助农特产。
在天津工作的90后赵婷(化名)说,有一次在上网时看到陕西省一个贫困县的核桃仁,看到评价还不错,就购买了。
在北京某事业单位工作的刘芳(化名)是单位工会小组的成员,她告诉记者,今年在采购员工的慰问用品时,优先选购了来自贫困地区的农特产品,单位也在倡导大家参与消费扶贫,通过“以购代捐”的方式来助力脱贫。
调查显示,参与消费扶贫,受访者主要购买了农副产品(84.7%),其他还有日用品(53.0%)和手工艺品(35.3%)等。
“还是从网上买得多,更方便。”刘红说,除了网店,朋友圈里也有人推荐助农产品,看着不错就会购买。
数据显示,线上平台是受访者参与消费扶贫的主要方式。网店、电商获选率最高(60.8%),然后是直播带货(49.2%)和社交平台(34.0%)。线下渠道则包括:展销会(33.4%)、智能展柜(28.3%)、超市(22.1%)和单位对口采购(20.6%)等。
68%受访者对消费扶贫的体验表示满意
“总体上我的消费体验还不错,有时能用比较低的价格,买到不错的产品,很多还是当地特色。”刘红说,自己在选购这类产品时主要看重的就是质量和特色,“很多农产品的种植生产环境比较绿色,感觉很放心。”
品质同样是赵婷在进行消费扶贫时所看重的因素,“我会关注买过的人的评价,如果确实品质不错,就愿意尽量多买一些、多帮一把”。
赵婷也对自己的购物体验表示满意,“我以前很少吃核桃,觉得没什么味道。但这次购买的核桃仁是经过加工的,有不同的口味,一下子就提升了口感”。
调查中,68%的受访者表示对消费扶贫的体验满意,30.5%的受访者感觉一般。
“我自己也是通过选购消费扶贫产品,才知道原来有这么多不错的产品。”刘芳感觉,一些贫困地区由于交通条件、销售观念等方面的因素,即使有好产品,也会出现“酒香也怕巷子深”的问题,但是消费扶贫则可以让这些产品流通更远,通过消费带动贫困地区脱贫,“我觉得消费扶贫模式对于消费者和生产者来说,是双赢”。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