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特区40年,深圳奋力在“两个大局”中以敢为人先的改革勇力,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在每一次历史节点上把握住经济与科技发展节奏,在全球4000多经济特区中拔得头筹,成为优等生和模范生。“深圳”这个名字,意味“改革”、代表“开放”、体现“未来”,已升华成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标志。
----------------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讲话中指出:“深圳等经济特区一路走来,每一步都不是轻而易举的,每一步都付出了艰辛努力。”经济特区自创建伊始就直接面对全球化、国际竞争的机遇与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是要胸怀“两个大局”,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回望特区40年,深圳奋力在“两个大局”中以敢为人先的改革勇力,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在每一次历史节点上把握住经济与科技发展节奏,在全球4000多个经济特区中拔得头筹,成为优等生和模范生。“深圳”这个名字,意味“改革”、代表“开放”、体现“未来”,已升华成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标志。
识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历史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圳等经济特区40年改革开放实践,创造了伟大奇迹,积累了宝贵经验,深化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特区建设规律的认识。”建立经济特区40年来,我国每一次重大历史事件中都有深圳的身影。深圳发展经历了从“三来一补”“模仿创新”到“引领创新”三大阶段,承担着体制机制的试验、突破与推广角色。
20世纪80年代的全国第一条四线并行铁路、第一张股票、第一个主题公园、土地拍卖“第一槌”、第一家股份制保险公司等,无不彰显了敢闯敢试的青春活力。1990年深交所的成立,旨在打造创新资本形成高地、建成全球一流证券交易所。199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授予深圳经济特区立法权,为深圳深化改革提供法律保障。1999年我国第一个即时通信软件“OICQ”(2000年更名为“QQ”)诞生。
在进入新世纪后,面临生产成本、土地供给、人口压力等问题,深圳出现了四个“难以为继”的难题,痛定思痛的深圳人高举创新大旗,以“腾笼换鸟”策略率先走出困境,完成了惊人的嬗变,深圳一跃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城。
2010年经济特区扩大到深圳全市,“关内”“关外”正式成为历史名词,同年成立了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这是在“一国两制”框架下深化与我国香港地区合作的新探索,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选择前海作为离京考察的第一站。2018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圳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2019年历史又选择了深圳、赋予深圳特殊使命,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2020年中央赋予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新使命。从40年来的历程来看,深圳的价值就在于体制机制创新,为其他地区提供好的经验与做法,避免“走弯路”。
布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现实探索
经过40年高速发展,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已经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城市,在2019年联合国发布的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中,深圳位列全球第四。在“一带一路”建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双区驱动的利好政策之下,深圳具有了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物质基础、精神基础与组织基础。
“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圳亮相。深圳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在政策、设施、贸易、资金与民心等五通上作出了表率:深圳外贸出口总额连续27年全国第一,约为全国10%,并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量快速增长,比如今年上半年虽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深圳对东盟进出口达到2111.1亿,同比增长14%,占深圳市外贸总体的15.8%;通过产业链、供应链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保持紧密经贸往来,比如非洲智能手机销售量第一的传音手机就来自深圳;注重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教育合作,以深圳大学为例,始于1986年的国际留学生教育,已培养来自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两万名外国留学生,每年约有1200人次的留学生来校学习,其中以俄罗斯、日本、韩国居多。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圳表达。首先,体现在科创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深圳在科技创新上的示范带动作用,认为深圳高新技术产业是全国的一面旗帜,每年投入不低于30%的财政科技专项资金,投向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16年居全国首位;其次,体现在营商环境方面,在土地、财税、金融、产业、投资等方面优化审批流程,放宽市场准入,激发双创活力,增强企业竞争力,提升市场配置资源效率,“秒批”“不见面审批”“深圳90”成为深圳商事主体津津乐道的词语;第三,体现在产业升级方面,深圳落实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实体经济是立市之本,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居全国第一,现代服务业占到第三产业70%以上,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2019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合计达到1015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37.7%),深圳产业的硬实力与软实力并驾齐驱,增强了深圳的产业韧性与粘性。
双区驱动战略下的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使深圳迎来双区驱动战略下新的历史机遇,让全世界聚焦大湾区、深圳。深圳作为大湾区的核心引擎,不仅要发展好自身,还要做到协调发展,共享深圳发展成果。今年又及时推出了《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鼓励深圳更加积极、更加主动去改革、去创新、去探索。总书记要求深圳在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上有重大突破,尤其是“卡脖子”“颠覆性”技术,深圳须乘势而上、顺势而为、保持战略定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推进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动改革开放,巩固深圳国际创新城市地位,助力我国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第一梯队。
立局:坚定不移以新发展理念指引深圳未来发展
新发展理念,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篇章,深圳未来发展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以优异成绩不负党和人民的期望。
一是以科技创新推动深圳成为国际科创中心、全球标杆城市,以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契机,坚决践行创新发展理念,加速建设光明科学城、西丽国际科教城、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等载体。
二是推动深圳都市圈、珠江两岸、湾区内外平衡、协调发展,成为平衡发展和充分发展的典范之地,深圳已经形成多中心发展、强有力辐射周边区域的格局,进一步发挥“先富”带动“后富”作用。
三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深圳是名副其实的“公园之城”,拥有碧水蓝天的生态空间,要进一步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深圳开花结果、落地生根。
四是在内外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再出发,“改革”降低“交易成本”,“开放”降低“学习成本”,在当前内循环为主体、内外循环互相促进的新格局中,深圳在新“外引内联”上做足文章,发挥出新时代“窗口”作用。
五是以移民精神打造共享家园典范,深圳是一座移民城市,以其包容的人文精神建设城市文明,昔日“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而如今城市发展要学深圳,深圳发展以共享共建共赢为底色,与全国、全世界共享深圳发展成果及经验,做到“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杨海波(深圳市宝安区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