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0年10月26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学者看法

深圳续写“春天的故事”

范宪伟(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0年10月26日   02 版)

    深圳,是现代中国发展的世界奇迹。从“杀出一条血路”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从经济特区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用40年时间走过了国外一些国际化大都市上百年走完的历程,这是中国人民创造的世界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回顾深圳40年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深圳完全具备建设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基础和优势。新时代新使命新担当,深圳要始终激发“闯”的精神、鼓足“创”的劲头、砥砺“干”的作风,再续更多“春天的故事”,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

    从特区到先行示范区 深圳的基础和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特区成立40周年的讲话中,回顾了经济特区建立以来所取得的五大历史性跨越,总结了深圳40年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积累的十条宝贵经验,郑重宣示深化改革开放、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好的坚定决心。

    当前,深圳已率先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了从默默无闻的南海边陲小镇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的历史性跨越,有基础、有能力、有条件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率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示范区,率先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路径。

    1.特区定位优势——改革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深圳流淌着改革创新的鲜血,拥有敢闯敢干的基因。特区成立以来,中央要求大胆探索,深圳以“杀出一条血路”的勇气、以“敢为天下先”的闯劲和韧性,突破各种旧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在各领域的改革发展中,创造了1000多项“第一”和“率先”,创造了惊天动地的“深圳奇迹”。

    2.深圳区位优势——开放

    中国的对外开放,深圳一直走在最前面。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始终坚持开放包容的发展理念,形成了充满活力多元的新型移民城市。“来了就是深圳人”生动形象地反映了深圳开放、包容和活力的多元文化特质。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深圳经济特区的重要经验就是开放包容。作为率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试验地,深圳改革开放的潜力和活力将继续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移民文化优势——创新

    创新是深圳的根、深圳的魂,是深圳发展的永恒动力。作为一座年轻的移民城市,创新基因已融入深圳城市发展的血脉。2019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经费超过1000亿元,占GDP的比重超过4%,占比多年保持全国第一,接近全球领先的以色列和韩国水平;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达18081件,连续16年居全国首位,总量超过英国、韩国、新加坡;新型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40%,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倍。

    4.深圳速度优势——增长

    特区成立以来经济发展创造了举世闻名的“深圳速度”。深圳国内生产总值从1979年的1.96亿元增长到2019年26927.09亿元,GDP增长13000多倍,经济总量位居亚洲城市第五位;财政收入从1980年不足1亿元增加到2019年9424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由1980年0.18亿美元跃升至2019年4315亿美元,年均增长26.1%,外贸出口总额连续27年蝉联全国第一。2019年,深圳人均GDP达到3万美元在全国最高,人均地均的产出全国最高,登记商事主体近320万户,稳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

    5.发展活力优势——年轻

    年轻力量是创造深圳奇迹的重要法宝之一。40年来,深圳常住人口从30多万人猛增到1300多万人,但城市居民的平均年龄只有33岁,创业者平均年龄约为36岁,连续多年成为“最年轻的一线城市”。青年的涌入成就了深圳,深圳日益活跃的创新创业氛围、开放包容的社交环境也不断提升了对青年的吸引力,形成了城市与青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循环。

    6.重视党的领导——彰显中国特色

    党的领导是深圳奇迹的“关键密钥”,是深圳经济特区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保障。党中央举旗定向、英明领导,是深圳改革开放一路前行的“灯塔”。多年来,深圳坚持大抓基层大抓支部,大力推动党的工作重心向社区转移,推进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改进了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和运行方式,形成了区域化“大党建”工作格局,打造城市基层党建质量的“深圳品牌”,进一步巩固党在深圳各项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

    再续“春天的故事” 深圳先行示范区的战略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先行示范区未来发展方向提出的六点要求,明确了新时代深圳先行示范区的战略使命,为深圳特区未来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根本遵循。深圳要比全国提前15年打造一个看得见、摸得着、可复制、可推广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样板”,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深圳力量,给全国率先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未来形态,率先展现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清晰路径。

    一是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率先建设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形成。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主阵地的作为加快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

    二是与时俱进全面深化改革,率先实施综合授权改革试点。按照《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的要求,在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科技创新环境、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民生服务供给体制以及生态环境和城市空间治理体制等6个方面,围绕重大制度性障碍,梳理形成若干批综合授权改革事项,以清单式批量申请授权,努力攻坚一批战役战略性改革和创造型引领型改革,探索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三是锐意开拓全面扩大开放,率先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坚持在全球坐标系下谋划开放格局,深入对接“一带一路”建设,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面开放,加快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增强畅通国内大循环和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功能,争创更高层次上参与全球竞争合作的开放先行区,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

    四是创新思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率先走出一条高密度开放型超大城市社会治理新路子。用足用好经济特区立法权,探索建立改革决策与立法决策相衔接机制,积极打造法治城市示范。着眼于超大规模、高密度、开放型城市发展实际和人民需求,强化城市治理的科技支撑,创新城市治理模式,推动数字智能社区建设,努力走出一条高密度开放型超大城市社会治理深圳样板。

    五是真抓实干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率先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发展格局。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完善民生服务内容体系,推动优质服务资源延伸下沉和提质扩容,建设多元的服务供给体系,促进公共服务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发展,推动民生事业从“有”迈向“优”,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

    六是积极作为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引领“一国两制”事业实践探索。着力破解制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标准对接、资格互认、法规制度互助等方面存在的体制机制障碍,积极推动粤港澳三地经济运行的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促进人员、货物、资金、信息、数据等各类要素高效便捷流动,着力打造一体化市场,为“一国两制”新实践贡献深圳力量,丰富“一国两制”事业新实践。

范宪伟(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0年10月26日 02 版

“十三五”将圆满收官 “十四五”会更加辉煌
在“两个大局”中塑造出全球经济特区模范生
深圳续写“春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