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鄂北某训练场上,空降兵某旅“上甘岭特功八连”正在进行战术实弹演练,伴随着连长向东铿锵有力的指挥声,八连突破“敌”层层火力封锁,将上甘岭战旗插在了前沿阵地上。
作为一支战功赫赫的红军连队,八连先后参加过万里长征、百团大战、淮海战役等战役战斗150多次,特别是在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中,八连官兵浴血奋战43天,坚守坑道14昼夜,连队3次打光,3次重建,最终将布满381个弹孔的战旗插上了上甘岭主峰,以歼敌1765名的辉煌战绩被志愿军第三兵团荣记集体特等功,铸就了伟大的上甘岭精神。
68年来,八连官兵始终高举上甘岭英雄战旗,秉承“只吹冲锋号,不打退堂鼓”的铁血连魂,在联演联训、转型建设以及急难险重任务中当先锋、打头阵,连续66年保持先进,成为空降兵部队基层建设的一张名片。
一面战旗
“祝华峰,现在我把这面有381个弹孔的铁血战旗交接给你……”4月22日,“上甘岭特功八连”组织主官交接暨入连仪式,一面弹痕累累、饱经战火洗礼的战旗从上一任指导员雷晋武手中交接到现任指导员祝华峰手中。
战旗上“英勇前进,将红旗插到解放的阵地上”15个大字遒劲有力,这面战旗正是八连先辈在上甘岭战役中插上上甘岭主峰的战旗,虽然被炮火打出381个弹孔,却始终屹立不倒。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爆发,在总面积仅为3.7平方公里的地区,敌人前后投入6万余人,动用105毫米口径以上远程火炮300余门,坦克120余辆,飞机3000余架次,发起大小攻击900余次。43天中,发射炮弹170余万发,投炸弹万余枚,把上甘岭主峰足足削低了2米。
战役初期,战斗空前惨烈,双方围绕阵地进行反复争夺。八连在拉锯战中伤亡惨重,10月17日晚,八连接受反击597.9高地任务,进入主阵地1号坑道,开始了坚守坑道14昼夜的英勇壮举。面对极其恶劣的环境,八连官兵信念坚定、意志坚强,大家轮流出入坑道口与敌人殊死拼搏、顽强战斗,最终将有381个弹孔的战旗插上了上甘岭主峰。
68年来,这面布满381个弹孔的战旗伴随着“上甘岭特功八连”官兵的每一次出征。
“我宣誓,始终高举英雄战旗……坚决完成任务。”今年5月中旬,八连奔赴西北高原开展实战化训练,出征前,全连官兵面向战旗庄严宣誓。仪式结束后,新兵谢祖洋和所有的新战友一样,在连队战旗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一次跨昼夜拉练中,严寒、饥饿、疲劳、缺氧以及随时出现的战场情况,不断挑战着谢祖洋的身体极限,在最后的武装奔袭中,体力严重透支的他高举战旗向终点冲去,到达终点的那一刻,他两腿一软直接跪倒在地上。
“即便是倒下也要倒在终点。”谢祖洋说,每当想要放弃时,队伍前面飘扬的那面战旗总是给予自己无穷的力量,八连先辈面对武装到牙齿的敌人丝毫没有退缩,自己也绝不能给战旗抹黑。
这面承载着八连厚重历史和荣誉的战旗,历来都是八连官兵接受传统教育的宝贵资源。指导员祝华峰说,无论参加重大演习演练还是急难险重任务,只要条件允许连队都会带着战旗随队出征,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全连官兵每次都出色完成了任务。
一句口号
走进“上甘岭特功八连”荣誉室,“只吹冲锋号,不打退堂鼓”十个立体的金色大字非常醒目,这几个字不只是一句简单口号,而是八连先辈在上甘岭战役的炮火硝烟中历经无数次战斗,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铁血连魂。
去年9月,“中部-2019”多国联演在俄罗斯奥伦堡州东古兹靶场拉开大幕,八连官兵作为伞降突击力量率先进入“战场”,由于地面风速过大,下士金天宇在着陆时头部重重地摔在地上,几近晕厥,他不顾伤情奋力从地上爬起来,连续3次站起3次倒下,依然朝着自己的战位爬去。
“当时代表中国空降兵参加演习的官兵来自好几个单位,我们能不能完成任务直接关系到连队的荣誉。”金天宇事后坚定地说,虽然已经意识模糊了,可是一想起“只吹冲锋号,不打退堂鼓”的铁血连魂,心里面就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拼了命也要继续战斗。
历史总是惊人相似,1951年10月17日晚,八连接受反击597.9高地任务。为了缩短冲锋距离,反击前全连要通过1500米长的火力封锁区,秘密进入主阵地1号坑道。八班长崔含弼以超人的勇敢和沉着,在封锁区内爬行8小时,往返20余次,把全连官兵顺利带入坑道中。10月19日,在攻取3号阵地时,负责掩护的机枪手赖发均在人枪俱伤的情况下,积攒最后的体力一跃而起,带着手雷扑到敌地堡上,与地堡同归于尽!
上甘岭战役中,不少八连先辈在危急时刻,拉响手榴弹、爆破筒与敌人同归于尽,“只吹冲锋号,不打退堂鼓”在他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接过先辈的钢枪,面对艰难险阻和极限挑战,新时代的八连官兵用冲锋陷阵的姿态续写着新的传奇。
2014年8月,“和平使命-2014”联合演习在某训练基地拉开战幕。在第三次空地合练时,飞机突遇气流异常颠簸,时任八连“硬骨头四班”班长徐成,不慎被坐椅下的固定钉所伤,腿上划出了一道8厘米长的血口子。
“我是上甘岭英雄部队的一员,绝不打退堂鼓!”当投放员建议他放弃跳伞时,徐成态度坚决。随即,他左脚踏上机门,果敢冲向云海,演习后他被五国联合指挥部授予荣誉勋章。
一封书信
在“上甘岭特功八连”荣誉室里,一封15军党委给坚守前沿坑道各支部的信件备受瞩目,这是该连1952年在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中留下的。
1952年10月28日,持续一周的拉锯战使得驻守上甘岭主峰阵地的八连伤亡惨重。进入坑道后,敌人经常用手榴弹、炸药炸,用汽油弹喷火器烧,坑道内的空气污浊到令人窒息。
15军党委得知坑道内情况后,派二营教导员李安德潜入一号坑道将军师关于坚持坑道作战决心的信传达给坑道各部队,所有一号坑道里的部队都编入八连,并成立坑道临时党支部,由八连连长李宝成统一指挥。在党支部的坚强领导下,八连官兵不怕牺牲,轮流出入坑道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为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68年来,“坑道党支部”这种特殊的组织形态始终贯穿在八连日常生活、训练演习、执行任务方方面面,“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也深深根植于一代又一代八连官兵心中。
“请连队党支部放心,我们一定全力以赴、不辱使命……”去年9月,八连参加在俄罗斯举行的“中部-2019”多国联合军演。演习开始前夕,八连党支部委员、排长赵路代表参演官兵向连队党支部表明决心。
近年来,八连担负任务繁多,连队经常分布在多个片区执行任务,连队党支部始终发扬“把支部建在坑道”的优良传统,第一时间主动和在外的党员取得联系,通过语音、视频等方式过主题党日、了解党员思想。
今年夏天,八连在旅的编成内参加某高原实弹演练任务,火力分队分队长袁王帅指挥连属火力分队打下多个目标,得到旅领导的表扬。
然而熟悉袁王帅的人都知道,原本他是连队一名战车炮手,在车载火炮领域是出了名的“神炮手”。在新一轮的体制编制调整改革中,八连新增了火力分队编制,全新的编制实现了连属火力从分散配置到集中使用的转变,对于发挥连属火力优势有着重大意义。
换岗就意味着一切从零开始。面对改革需要,袁王帅坚决服从大局带头换岗。走上新岗位后,他和战友们刻苦训练,短时间就使连队形成了整建制作战能力。
指导员祝华峰介绍,进入和平建设时期以来,八连官兵始终继承和发扬“坑道党支部”优良传统,从98抗洪到汶川抗震救灾,从参加联演联训到部队调整改革,八连官兵用赤胆忠诚深刻诠释了“铁心跟党走”的无限忠诚。
一个苹果
今年8月,西北高原上空机群轰鸣,一时间天空中伞花朵朵,八连作为夺控群的尖刀部队从天而降,连续鏖战近12个小时,最终成功完成克“敌”目标。
“低压缺氧的环境,加上极限距离、极限强度、极限课目的多重考验,连队之所以出色完成任务,离不开全连官兵团结互助、攻坚克难。”八连连长向东介绍说,在任务重、时间长、补给有限的情况下,官兵们互帮互助,“一块面包分着吃、一瓶矿泉水传着喝”的情景随处可见,上甘岭战役中“一个苹果传着吃”的优良传统在新时期八连官兵身上得到接续传承、发扬光大。
上甘岭战役中,八连坚守坑道作战期间,缺粮断水严重。15军迅速从后方紧急采购了3万多公斤苹果,派人送往坑道。但美军炮火封锁太猛,大筐苹果难以送上去,八连运输员刘明生冒着炮火向其他坑道运送弹药时,在途中捡到一个苹果,带回了坑道。大家你让我,我让你,传了两遍才吃完。正是凭借着这种团结友爱的战友情谊,八连官兵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守坑道作战14昼夜,最终取得战役的胜利。
“一个苹果”的动人故事还被写进小学课本,68年来,它也成为激励一代代八连官兵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鲜活教材。
和平建设时期,八连继承和发扬上甘岭战役中团结友爱的优良传统,坚持用条令条例严格管理教育部队,创造了“从严治军、文明带兵、支部坚强、干部带头、官兵互管”的连队全面建设经验。1984年9月,八连被空军党委授予“从严治军文明带兵特功八连”荣誉称号,“一个苹果”的故事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李杰是八连荣誉室解说员,每次给别人介绍连队执行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任务时,他总是无比自豪。2008年5月,作为八连的一名新兵,李杰亲历了那场生死大营救。“当时我们新兵没有经验,带的干粮和水很早就吃完了,很多老兵就把自己的水和干粮拿出来给我们吃。”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李杰感慨地说,这就是“一个苹果传着吃”在现实中最真实的写照。
今年5月,25名新兵下连不到一个月就跟着连队奔赴西北高原开展实战化训练。一次训练中,沙尘暴突然来袭,狂风夹杂着沙砾扑面而来。八连老兵主动手拉手围成一个圈,将新兵保护起来,大家紧紧地围在一起直到沙尘暴结束,官兵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战友战友,亲如兄弟”的深厚情谊。
夏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