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东营市委在全省首创“青马学堂”阵地品牌,坚持控数量、重实践、调结构“一个目标方向”,抓好理论研学、制度自信教育“两项重点内容”,开展好政治学习、政治培训、实践锻炼“三个重点模块”,建设好讲师团、学员库、课程表、项目单“四张工作清单”,组织好主体班次、理论调研、跟总书记学读书、网上慕课、实践锻炼“五项常规工作”,努力将“青马工程”纳入到各级青年干部培养范畴,形成固定化、常态化项目品牌,不断提升工作覆盖面、含金量和影响力。
立足“跃然纸上、一目了然”,实现培养“清单化”
选好学员库。在学员遴选过程中,突出思想品德和政治表现,把政治立场坚定、政治素养过硬作为“青马”学员推荐的首要标准,重点围绕团干部、少先队辅导员、大学生骨干、青年工作骨干等,从严从优选拔学员5100名,常态化、制度化跟踪培养。
组建讲师团。以市县两级党校青年教师队伍为主体,适当吸收党政领导、专职团干部、专家学者、青年典型等加入,市级层面组建40人的“青马讲师团”,深入基层、深入青年,宣讲党的理论、党史国史和形势政策等。联合市委党校专题研究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列好课程表。联合市县党校、上海团校、浙江团校等设计开发专门课程44个,涉及门类5个,在理论研学、实践锻炼、主题活动等方面设置精品课程。注重短期集中培训和长期锻炼培养相结合,积极探索建立系统化、专业化的效果评估机制。
办好主体班次。探索“青马工程”和党课、团课培训相结合路径,举办大中专院校“青马”班55期、1.2万余人次,推动所有高校院系开设“青马”班,以市县乡三级5100余名乡村“好青年”为主体,举办农村“青马”班30余期,培养又红又专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立足“时尚简约、春风化雨”,打造育人“大课堂”
建设专属“青马”学堂。创新打造“青马学堂”专属阵地,市属的2处“青马”学堂分别建在市区核心商业圈和风景宜人的清风湖城市公园,制订常态化运行制度,全市打造29处“青马”学堂,装修风格文艺温馨,注重营造平等、轻松的交流氛围,让青年坐得住、听得进,成为青年理论研学必去“打卡地”。
认真开展理论研学。突出理论导学的重要性,以“易于入脑入心”为着力点,积极推动青年学习理论,通过深入研学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将读书、听课、思考、调研、交流有机融合,增强理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积极举办主题沙龙。围绕重要时间节点,依托主题党日、集体政治生日、主题团日等,积极开展“我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五支队伍进校园”等主题沙龙,从单位职能、岗位职责、个人实际出发,注重与落实市委要求结合起来、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项目被评为2019年全市机关党建创新案例。
开展网上“青年大学习”。积极利用“学习强国”“灯塔-党建在线”“青年大学习”等网络新媒体教育平台,建立学习群组,上线优质课程,全面提升参与度贡献率。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全面发动,集中调度,“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课程累计参与330万人次,参与率全省排名前列。
立足“政治塑造、实践育人”,确保成长“全方位”
突出岗位实践。积极推动优秀青年干部到省级机关、职能部门等交流担任挂职、兼职干部。农村“青马”学员中有1人兼职担任县区团委副书记、20人担任乡镇团干部、263人担任村居社区团干部,90人经推荐、考选、选拔成为村级后备干部,帮助领办创办农业合作社10个,协调发放创业小额贷款23人、890万元,56人参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26人通过参与建设光伏扶贫项目、萤火虫助学计划等助力脱贫攻坚工作。
破题推优入党。将党团联合培养党员发展对象作为工作着力点,2019年以来“青马”学员推优入党366人,推动列入市文明委2020年重点工作项目,列入市直机关工委2020年党建工作要点。2020年6月,团市委、市委市直机关工委举办专题培训,联合培养新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发展对象145人,推荐“青马”学员成为党员发展对象,为基层团组织推动推优入党提供良好示范。
强化社会实践。组织1500余名大学生骨干开展“三下乡”志愿服务,深入实施金晖助老、阳光助残等社会实践项目。实施“青春向网格报到”行动,选拔370余名农村“青马”学员“往网格走”,参加物业委员会、红白理事会等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做好网格巡视,开展青少年社会工作事务,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新冠肺炎疫情以来,青马学员参与一线疫情防控4300余人次,协助筹募捐款1000余万元、消毒液55吨、防护口罩3万余只,开创“东青帮”网络服务云平台,帮助销售农产品200吨,销售总额140余万元,工作做法被《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国家级媒体宣传推广。
团山东省东营市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