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0年12月03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展望2035 73.8%受访青少年相信我国会掌握芯片核心技术 不再受制于人

住房和父母养老是受访青少年希望在2035年不用再焦虑的两件大事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杜园春 周易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0年12月03日   10 版)

调查说明

    “你心目中15年后的中国什么样?”青少年调查,由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负责执行。调查从11月14日11时开始至12月1日22时截止。通过共青团中央QQ空间账号、共青团中央官方微博、中国青年报官方微博、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微信公号、问卷网等平台实施,合计回收14-35岁青少年样本2213个。

    本次调查的样本构成如下:

    性别:男性占63.9%,女性占36.1%。

    年龄:平均年龄21岁。00后占56.2%,90后占36.8%,85后占7.0%。

    学历:小学生占0.1%,初中生占6.7%,高中生占17.9%,大学生占48.2%,硕士研究生占6.5%,博士研究生占1%,已工作占18.3%,其他占1.4%。

    所在地:一线城市占27.5%,二线城市占27.0%,三四线城市占24.9%,城镇或县城占13.8%,农村占6.8%。

    课题组成员:马明洁 黄冲 孙山 杜园春 周易

---------------

    党的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中,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会议中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政策举措,事关国家与个人的发展。广大青少年是2035年远景目标实现的主力军,他们眼中15年后的中国是什么样?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在14-35岁青少年群体中进行了一项“你心目中15年后的中国什么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对于15年后最有可能发生的事儿,73.8%的受访青少年相信,我国会掌握芯片核心技术不再受制于人,69.3%的受访青少年认为中国制造会走上国际舞台成为佼佼者。对于我国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受访青少年给自己的信心度打出了8.87分(满分10分)。

    59.7%受访青少年希望到2035年不再焦虑住房

    刘丽丽(化名)是家里的独生女,2018年结婚,身在老家的父母拿出积蓄,为她在北京南五环外凑了首付买了房,“我特别感激父母,也常常深感愧疚,担心父母未来的养老”。刘丽丽坦言,房贷用掉了她和老公收入的一大半儿,今年女儿的出生使经济更显拮据,“过不了几年孩子就要上学,是否换个‘老破小’学区房也令我苦恼”。刘丽丽说,生活品质、孩子教育、老人养老,是不少大城市年轻人都要面临的“坎儿”。

    受访者最希望到2035年不用再焦虑的事儿是什么?调查显示,59.7%的受访者希望住房不再是难事,之后是怎么给父母养老(57.5%),教育是否公平(53.6%)。

    32岁的张超(化名)在老家河北经营一家小型工厂,证件手续齐全,但在2019年,当地环保部门以“没办理排污许可证”为由要求工厂停产。原来在几年前,工厂更了一次名,排污许可证还挂在老名字上。“除了名字变了,地址等都没变。但为了证明新名字与老名字是一回事儿,我每周都会去当地环保局等消息,在各机构间来回折腾,办理各种证明。过了两个多月,这事才办下来”。

    北京某高校大二学生翟志林(化名)对记者说,毕业后,他想回老家省城工作,一方面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错,生活质量有保障,另一方面是生活有弹性,距离亲人近,生活压力小,幸福感更强。

    受访者希望到2035年不再焦虑的事还有:办事能否不用看脸色跑断腿(46.9%),城市能否留得下、故乡能否回得去(45.9%),上升通道是不是通畅(39.3%),就业能否容易些(38.7%),自己未来的养老保障(37.7%),空气能不能更好(36.4%),挂号看病能不能更方便(34.2%),养不养得起2-3个孩子(32.4%),放在银行里的钱会不会贬值(31.8%)。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郑云天表示,年轻人的发展充满希望,但脚下的路同样艰辛,“因为社会发展一日千里,对人才的要求和标杆不断提高。我们现在的竞争氛围,希望与压力并存。要注意到这背后的深层次动因,采取针对性的方法及时倾听、注意并有效缓解年轻人的焦虑心理,不能任由其蔓延”。

    展望2035,73.8%受访青少年相信我国会掌握芯片核心技术,不再受制于人

    北京朝阳某中学高三学生徐娅娅(化名)说,她想出国留学,准备在高考后的暑假就开始备考雅思。“英语是世界第一大交流语言,基本上出国留学都要考雅思托福和GRE。希望未来汉语也会有如此影响力,以后的小孩儿就不用这么花钱、花精力备考了”。

    翟志林的老家是大山脚下的一座小县城,经济落后,“家乡也考出了不少高材生,在大城市发展得都不错,但很少有返乡创业就业的”。翟志林希望,国家能给予大力扶持,当地政府出台更多人才引进政策,让年轻人回乡有底气、有干劲、没顾虑。

    刘昱强(化名)是西安某高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本科生,非常关注芯片领域,“我们生活中的智能设备都需要芯片。随着科技的发展,芯片技术的研发与突破会越来越重要”。在他看来,国内人工智能正兴起,国家加大资金投入与重视,必将吸引和培养更多人才,掌握核心技术是迟早的事。对于2035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刘昱强非常有信心。

    对于15年后最有可能发生的事儿,73.8%的受访青少年相信我国会掌握芯片核心技术,不再受制于人,69.3%的受访青少年认为中国制造会走上国际舞台,成为佼佼者,65.5%的受访青少年觉得高科技应用场景会更多,生活更快捷。其他还有:中国的西部会吸引很多国内年轻人(57.8%),更多人愿意回乡创业就业(56.5%)。

    对于我国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受访青少年给自己的信心度平均打出了8.87分(满分10分),49.5%的受访青少年给出了满分10分。

    “我觉得15年后我国的社会发展非常值得期待。在2005年的时候,很多人向往但不敢奢望的目标,到今天不仅都实现了,更是超出了预期。所以,未来的中国将是什么样子,我认为只需静待惊喜即可。”郑云天说。

    在他看来,当前无论是哪个年龄段,对中国发展充满自信都是非常典型而普遍的心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历了改革开放,中国人民已经愈加成熟,并且更善于将传统文化中的智慧与现代化发展有机结合,同时发挥出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通过总结经验教训,我们在处理各种问题时都愈加从容,具备了更加开阔的国际视野。这就比西方很多固步自封、仍然对中国怀有冷战思维的人,更能把握世界历史发展的大势”。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杜园春 周易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0年12月03日 10 版

85.3%受访青少年希望在未来15年能成为国家栋梁之材
展望2035 73.8%受访青少年相信我国会掌握芯片核心技术 不再受制于人
76.2%受访青少年关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 教育就业最受关注
未来15年要实现哪些人生“小目标”?受访青少年首选父母康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