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0年12月21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带着资产和社保“进城” 北京海淀农民变居民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世昕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0年12月21日   04 版)

    北京市的海淀区历来是全国科技改革创新的标杆。“十三五”期间,改革的氛围也传导到了海淀区的城镇化进程中——全区4.5万名农民,完成户籍变更,带着资产和社保“进城”,成为了新市民,享受与城镇职工同等的社保待遇。

    截至11月末,海淀全区已基本没有身份上的农民。

    北京市海淀区区委书记于军说,过去5年,海淀区以承担全国试点任务为契机,推进全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集体资产以股份份额的形式量化到个人,成立了86个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并基本完成登记赋码获得法人身份,10万个人股东、600多家集体经济实体构成了全新的经济图景。

    当集体的资产变成为股份,与曾经的每一名农民挂上勾后,农民变市民有了基础。农民不再担心,身份转变后会丧失享受集体的红利。

    除了农民到市民的变化,海淀区曾经的农村地区正以“新型城市形态的特色功能区”的姿态变化着,要以美丽乡村的模样融入、支撑和服务中关村科学城发展。

    “十三五”期间,海淀区积极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化、产业化运营,实现了从过去农村简单的“瓦片经济”到深度服务经济、科技投资经济“迭代升级”。

    在海淀区,农村集体经济可以牵手清华大学和盖茨基金会、参与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建设、参股科创板上市企业、获取私募牌照开展资本运作。

    几年前还是东升镇的集体用地,如今已经挂牌中关村东升科技园,并与华为签订全面合作框架协议,探索城区、街区、社区、园区融合发展。

    事实上,海淀区已经走出了一个小镇一个产业园的模式,四季青镇玉泉三园“腾笼换鸟”走出创新合伙人新路径,探索建设、规划、运营一体推进新模式。温泉镇创客小镇建立健全“服务管家”,科技园区与企业、科研院所联动发展,打造离岸创新新模式。海淀镇积极调整集体产业用地用途,争取成为中关村论坛永久会址落地。

    于军说,从农村到支撑科学城,需要补齐的短板还很多,小到通过厕所、污水、垃圾“三大革命”改善人居环境,大到要有序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将城市精细化、标准化管理的理念和城市社区物业管理的成熟做法创造性引入农村。再有,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也要上台阶。

    在于军看来,海淀区农业农村正在以全新的面貌和形态迅速全面地融入中关村科学城建设中,中关村科学城建设也带动海淀农业农村发展进入快车道。

    于军介绍说,“十四五”期间,海淀区南部的各镇村全部实现城市化,完成撤村建居,积极推进地区办事处向街道办事处转变。北部新型城镇化取得实质性进展,农民全面转为居民身份,非保留村实施拆迁腾退,保留村实现统筹发展。同时,以更优质的资源、更开放的姿态引入更多高科技企业和国家实验室,推动北京自贸区科技创新片区落地,有效支撑中关村科学城创新发展需求,助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世昕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0年12月21日 04 版

个人信息保护诸多难题待解
本报联合高校举办青年职业分享会
带着资产和社保“进城” 北京海淀农民变居民
超四成青年自称“社恐” 社交软件成拓圈首选
“理论轻骑兵”向青年传播好党的声音
聚焦“两个大局” 助力青少年发展
那些“微小”足以改变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