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1年01月06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土味”借贷广告只是平台跑马圈地的套子

李思辉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1年01月06日   02 版)

    “你的电话号码价值15万元”“你的信用价值20万元”“我靠白条穿上流行”……近日,银保监会发布风险提示,剑指“土味”借贷广告。

    时下,一些借贷广告剧情一个比一个狗血、一个比一个低俗。不论是“去买小龙虾因无力支付被嘲笑,摊主随手帮顾客开通10万元额度借贷”,还是“飞机上农民工没钱帮母亲升舱遭嘲讽,在他人指导下申请15万元借款”;不论是“姐夫教小姨子用手机轻松贷款10万元”,还是“老汉借钱追求空姐”……低俗的借贷广告人为放大阶层矛盾、刻意编排冲突场景,以所谓“正能量”或桃色剧情博眼球,其实质都是低俗、庸俗、媚俗的营销。

    我国广告法规定,广告不得妨碍社会公共秩序或违背社会良好风尚,不得含有淫秽、色情内容。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欺骗、误导消费者的,构成虚假广告。相关法律昭昭,对不良借贷广告进行甄别,对违法者依法严肃追究责任、令其行有所戒是当务之急。

    许多贷款广告除了形式低俗,还处处是“套路”——“零利息”“零首付”“线上审核”“最快3分钟到账”等,一些借贷平台把借钱说得要多轻松就有多轻松,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不借白不借。一些贷款平台不仅丝毫没尽到风险提醒的义务,还刻意让人忽视借贷背后的风险和压力。如此跑马圈地,不是给公众设套是什么?

    近年来,校园贷造成的“裸条胁迫”等极端事件令人触目惊心。社会上,暴力催债的报道更是屡见不鲜。“借贷一时爽,脱身万般难”的现实教训说明:轻信那些几乎没有贷款门槛、千方百计诱导公众借贷的广告,往往是噩梦的开始。

    令人忧心的事情恰恰就在这里。时下,“借钱消费”已经成为不少人的消费习惯。金融机构的一项调查显示:57%的被调查者认为透支消费是一种正常的消费方式。另一项关于年轻人消费特点的研究报告则显示,中国使用信贷产品的年轻人占比高达86.6%。在一些人眼里,“今天花明天的钱”只是提前享受,可谁又能保证明天就一定有钱呢?

    从社会价值判断看,一些借贷平台宣扬的借贷买这买那,和这个斗气、与那个斗狠,乃至“老汉借钱追空姐”等,宣扬的其实是一种拜金主义、金钱万能的错误价值观。一个人价值的实现,靠的难道不是“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傲骨,“踏平坎坷成大道”的奋斗,“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心气吗?高消费与“成功”本就没有直接关系,更遑论借钱高消费。为社会价值导向计,下决心、出重拳刹住挑唆借贷消费的妖风,把一些借贷广告扭曲的价值观“扭正过来”,刻不容缓。

    时代在变迁,物质财富在增长,但勤俭节约、精打细算、艰苦朴素的传统并未过时。可以“花明天的钱”,也应坚持“量入为出”的理性消费观,不能过度透支。须知,网络借贷绝非一些人刻意宣扬的那么“美好”,火中取栗,迟早要还。

李思辉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1年01月06日 02 版

“毕业生年薪”不足以呈现真实生活
环保纸质吸管如何得人心
“土味”借贷广告只是平台跑马圈地的套子
别让“跑路”机构卷走老人养老钱
2020年的最后一堂思政课
年轻人为何爱上“剧本杀”
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