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是我们伟大的母亲,她正在产生新的中国、新的民族、新的人民。我们要在战争环境中受到锻炼,我们要在敌人的炮火下壮大起来。抗战是我们的神圣职责。我们的健康、智慧及勇敢要在抗战中诞生,要在抗战胜利中发扬光大,我们要为驱逐日敌寇出中国抗战到底,我们要为争取中华民族解放事业奋斗到底。”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馆藏文物中,有这样一封家书,长16厘米,宽25厘米,共5页纸。这是时任晋中特委组织部部长王孝慈给五弟向宗圣的家信。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际,在这位西北汉子的影响及家人的相互鼓励下,儿子、弟弟相继投入抗日洪流。
王孝慈,原名向宗仁,1905年生于陕西渭南,1927年在西安中山学校学习,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参加渭华起义,1930年至1937年在北方从事地下工作,曾3次被国民党逮捕,入狱6年,遭受严刑拷打,但始终坚贞不屈。1938年后,在山西太行山区参加抗日斗争。
1938年10月25日,王孝慈给他的五弟向宗圣写信,鼓励这个最小的弟弟走出家乡奔赴抗日前线。在这封充满了抗战激情的信里,王孝慈直言:“你是一位不满十七岁的青年,正应当在人生的大道上努力前进!你现在度着教书的生活,我认为这是不利于你的前途的。我不愿你把教师的生活继续下去,你应立即奔上抗日的战场,在战斗的环境中,创造你的人生,开辟你的前途!”收信后不久,向宗圣也紧随王孝慈的脚步,参加了八路军。1942年5月23日,向宗圣在山西忻县兰村与日寇的激战中英勇牺牲。1961年,王孝慈回到家乡,在这封毛笔家书后用钢笔补上了一句话“老五在抗战时,在兰村(山西忻县)战斗中负伤而后牺牲了……”
在山西太行山区担任晋中特委组织部长、冀西特委书记、太南区党委组织部长期间,王孝慈的儿子向俊安参加了八路军,走向抗日战场,父子并肩作战。当年向俊安也留下了一封抗战家书,那是他在抗战前线写给家人报平安,并且号召家人在村里组织游击队,联合抗战。
2005年之前,家书一直保存在陕西渭南老家。2005年,是王孝慈的百年诞辰纪念。女儿向里南回老家渭南整理父亲生前资料时,渭南的亲戚将保存了六七十年、转手两代人的家书郑重地交到了她的手上。向里南一直把它们小心翼翼地放到塑料夹子里,收藏起来。家里来客人的时候,向里南会时不时地把信拿出来给他们看,向他们介绍这段历史。但是因为信纸太薄,每次拿出来看的时候,她都觉得家书会被损伤。2009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面向社会征集抗战家书时,向里南将其捐赠给了纪念馆,“这两封家书的主人公,都是十六七岁的青年,全是中学生。把这段历史展示出来,对现在的青年人有更大的教育意义。抗日战争期间,当中华民族遇到危难的时候,有无数年轻人挺身而出,参与抗战、保家卫国。现在的青年人,也应该继承这种光荣传统,在祖国需要的时候,一定要挺身而出,为祖国而战”。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吴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