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气氛组”一词受到热议,“考研气氛组”“努力气氛组”“赶地铁气氛组”……对于“气氛组”来说,具体做了什么无所谓,重要的是气氛感,要营造出做事的“氛围”。你觉得自己无形中成为“气氛组”成员了吗?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2013名18-35岁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0.9%的受访青年认为自己当过“气氛组”成员。70.5%的受访青年表示被一些“气氛组”带了节奏。71.3%的受访青年建议做事有计划有目标,不盲目开始。
70.5%受访青年表示被一些“气氛组”带了节奏
宁夏银川的张军柠(化名)参加工作后一直在考在职研究生,“每年都考,已经考了6年,但我确实没时间看书,基本都是在‘裸考’,今年报名后甚至都没去考场”。
调查中,有80.9%的受访青年认为自己当过“气氛组”成员。其中,21.5%的青年经常有这种感觉,59.4%的青年有时会这么觉得。
“最开始打算考研,是想要在工作方面有所提升,但我本身没有认真对待这件事,没有想一定要考上,毕竟已经有稳定的工作了。”张军柠说,这么多年一直像个“气氛组”成员一样陪跑,其实还是意志不够坚定,执行力不够强,口号大于行动,工作忙其实都是借口。
大家感觉自己是什么“气氛组”成员?具体来看,排在前几位的是“努力学习气氛组”(54.1%)、“健身减肥气氛组”(40.0%)、“考研考公气氛组”(30.1%)等。其他还有:“赶地铁气氛组”(28.1%)、“加班气氛组”(23.5%)、“相亲脱单气氛组”(22.0%)、“鸡娃气氛组”(8.8%)等。
“大家总想通过做点什么来缓解焦虑,行动起来确实比干着急要有用,但到底要不要跟风、具体怎么开始、每一步怎么做,如果内心没有清晰的想法,效果不会很好。”北京某事业单位员工项萌(化名)一毕业就办了张健身卡,但两年时间一共去了不到10次,去了也就是在跑步机上跑跑步,没有找教练,大部分器械根本不会用,慢慢地觉得没意思就不去了。后来还跟风买过电子阅读器,但怀孕后也没再看过。“我有个朋友,看到周围人都在考公务员,便也加入了公务员考试的备考大军,一年内,国考省考市考参加了很多次,但基本都相当于打酱油,成为公考的‘气氛组’成员”。
调查中,70.5%的受访青年表示,被一些“气氛组”带了节奏。10.4%的人没有,19.1%的人表示不好说。
项萌认为,有时候不是年轻人不够坚定,而是周围的环境在不断制造焦虑,让我们感觉不做点什么就要落后了。“当职场人看到‘下班后的时间决定了你跟别人的差距’,可能就不得不在下班后再出去跑两圈或者看看书;当一个妈妈看到‘你不来,我们就培训你孩子的竞争者’,可能就想要立马给孩子报个班。这其中肯定有不少是没有目的的盲目尝试,结果如何不言而喻”。
71.3%受访青年建议做事有计划有目标,不盲目开始
上海某高校在读博士生杨帆(化名)认为,做事情之前一定要知道自己的目的是什么,不然就没有意义。不知道想做什么,三心二意,肯定什么都做不好。而只要是带着目的开始了,并且认真为之努力了,就不能称之为“气氛组”。有些人只是在自我调侃而已,比如一个学生认真准备考研了,在这个过程中就一定会有收获。最终有没有考上会受各种因素影响,不是他能控制的。
对于成为“气氛组”成员这件事,69.5%的受访青年认为某种程度上能够缓解焦虑,56.6%的受访青年觉得重在参与,总有收获,31.3%的人认为雷声大雨点小,只是满足虚荣心。
张军柠觉得成为“气氛组”成员这件事很浪费时间,“你可能觉得自己在努力,但这样的努力基本是没有结果的,一点都不值得炫耀.认准一件事就要行动起来,不能空想”。
杨帆认为,内心有想法,都要勇敢去做。而当目的不太明确时,只要没有干扰正常生活,偶尔受环境影响做些“白费功夫”的事情也没关系,就当作一种尝试,为自己关键时候的决策提供帮助。
张军柠建议,首先给自己定好目标,其次要有行之有效的计划,最好以时间段来划分,要有节点,每个时间段准备什么,每个节点达成什么目标。
怎样才能摆脱“气氛组”,真正达成目标?71.3%的受访青年建议做事有计划有目标,不盲目开始,61.8%的人认为要持之以恒,不要只有三分钟热度,60.1%的人建议要内心坚定,有自己的生活方向。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品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