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1年03月09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精准扶贫照亮致富小康路

——国网江苏电力服务脱贫攻坚展示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1年03月09日   06 版)

    2020年9月25日,湖北省恩施巴东县野三关镇庙坪村困难户展示在国网江苏电力结对帮扶项目核桃种植基地采摘的核桃

    “这批板材是山东那边订的,马上就来拖了,得抓紧分类捆扎好。”寒冬里的一个“小阳春”,江苏宿迁市宿城区陈集镇陆圩村木材产业园,44岁的村民仓业龙正和工人们忙着板材打包。望着排列整齐的板材,仓业龙十分满足。

    而5年前,陆圩村村民大多低价出售原木材,有些人还跑到10公里外的其他乡镇板材厂打零工,收入微薄。国网宿迁供电公司出资援建的木材加工产业园,让这些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充分发挥行业优势,深化东西帮扶、消费扶贫、产业引领,全面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走出了一条富有电力特色的扶贫开发之路。

倾情援藏 打通电力天路

    来自西藏山南市隆子县玉麦乡的卓嘎、央宗两姐妹至今不敢想象,即使是在天寒地冻的冬季,她们的家中24小时都可以灯火通明,再也不用担心使用小功率电器都会突然跳闸。

    玉麦乡面积3644平方千米,全乡只有9户人家32位居民。多年来,玉麦乡一直未通“大网电”,仅靠一台125千瓦的小水电站供电。冬季出力不足时,牧民根本无法用电,取暖、做饭只能靠烧牛粪。

    2016年7月,国网江苏电力在玉麦乡实施中低压线路升级改造工程。公司成立了一支以青年专业人员为核心的帮扶团队。团队成员漆炜之等人克服山高谷深、崖壁陡峭,随时有飞石滚落的恶劣地理和交通环境,仔细梳理、灵活调度物资储备,将108根电杆、15千米长的电力线路运进海拔4000多米的玉麦乡。2018年2月3日19时28分,随着升级改造工程合闸送电,“九户乡”通上了“大网电”。

    近年来,国网江苏电力将电力援藏作为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重要政治任务。公司先后协调运检、基建、物资、审计、外联、政工等多个专业共计296人次进藏帮扶。从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三年的时间里,公司统筹各方资源,投入资金50亿元,帮助西藏完成35-110千伏输变电工程18项,10千伏及以下项目1253项,惠及当地居民27.9万户,其中拉萨县域户均容量由1.2千伏安提升至2千伏安。

    村庄的牦牛被电击在地上、压变检修后的故障依旧、线路倒杆断线故障多发、故障巡视的线路搞错……2018年10月,刚刚来到拉萨市林周县的青年帮扶人员周昱被这片供电区域的各种管理不善深深触动了。

    周昱没有被困难吓倒。他带领团队克服缺氧、高寒等多种恶劣外部条件,多次翻越海拔4845米的恰拉山,踏遍林周的9乡1镇,梳理林周电网的薄弱环节后,详细制定了帮扶方案。

    在一年的时间里,帮扶团队建立了林周第一个安全工器具室,淘汰老旧及不合格产品;结束了35千伏虎头山变电站自投运以来无人监控的现状;完成了林周所有线路和配变的标识问题,在林周历史上第一次通过邀请招标的方式确定施工单位进行杆号的喷涂……

    林周县的改变只是一个小小的侧面,在帮扶西藏的过程中,国网江苏电力着重将管理模式、标准工艺、优质服务带到西藏:引进并藏汉双译《10千伏柱上变压器台区标准化工艺图册》,推动运检、建设、物资、审计等专业管理经验有效落地;与国网西藏电力签订后勤保障管理服务提升协议,组织后勤管理服务培训1900余人次,完成川藏铁路拉林段供电工程后勤保障工作;全面开展拉萨城区10千伏分线线损治理,2019年底分线线损合格率由初期的1.4%跃升至85.16%;推动拉萨城区网格化供电服务体系建设,建成7个供电网格、68个服务片区,抢修到达现场时间缩短至30分钟。

    梁海东是国网江苏电科院中长期援藏帮扶专家曾飞来到拉萨后收的第一位“徒弟”,担任西藏电力户用光伏设备检测实验的负责人。这项检测在当地是头一回,并无先例可循,而一个月内就要完成60套设备的抽检,时间紧,难度大。

    “咱们先搜集所有的国标、行标,制定检测方案,再调研所需试验设备和仪器,多向厂家人员请教检测方法,自己消化吸收。”经过曾飞一番点拨,梁海波潜心钻研,仅用了两天时间,就完成了全套检测方案。半个月内,检测任务已顺利过半。

消费带动 拓宽增收渠道

    2月22日,湖北省巴东县野三关镇木龙垭村,村民谭德金正在自家8亩水稻田里作最后的准备,很快,一年的春耕又要开始了。“今年,我们终于不用愁粮食的销路了。”谭德金说。

    巴东县位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东北部,是州内唯一的深度贫困县,也是国家电网定点扶贫县之一。其中,野三关镇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农产品“种得出、卖不出”,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最大障碍。

    2020年9月首届全国扶贫消费月活动启动后,国网江苏电力与国网电商公司取得联系,从“慧农帮”等线上平台采购巴东县农副产品。“国网江苏电力承诺我们产多少就买多少,我们家1万斤左右的大米都以2.5元/斤卖出去了。”谭德金说。短短一周多,村里的大米销量就突破40万斤。

    “造血”的产业扶贫机制要发挥作用,就必须找到稳定的销售渠道。2020年9月25日,国网江苏电力农电处黄玮等8名青年扶贫干部冒雨来到野三关镇木龙垭村,了解水稻生长情况。经过调研,公司决定与巴东县人民政府开展对口帮扶,在野三关镇建立“国网江苏电力有限公司结对帮扶基地”,认领了水稻、核桃、油菜三个种植基地的产品,帮助其发展地方特色产业。

    这样的帮扶故事也发生在庙坪村。“国网江苏电力认领了1000亩核桃基地的产品,这将带动我们庙坪村392户1285人脱贫致富,我们会继续把白茶、油菜、核桃三大产业做大做强。”庙坪村驻村第一书记张海兵说。

    产品的销路有了,产业链上的企业也更加有奔头。野三关镇西谷核桃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食用油的企业,原材料主要来自巴东县农产品。“以前生产一天的产品要卖一个月,生产一个月的一年都卖不完。”该企业负责人田高勇说,“现在我们每天加班加点,目前生产销售的总数突破了2000万元,是我们前五年的生产销售总和。”

    对于省内经济薄弱地区,国网江苏电力的扶贫举措更加创新大胆。搭建消费平台、发动线上众筹,脱贫致富路子越拓越宽,老百姓的“钱袋子”越来越鼓。

    2019年10月17日,“国家扶贫日”的当天,国网江苏电力与苏宁易购合作成立全省首家扶贫共建店正式营业,采取线上销售、线下实体店送货上门方式,帮助省内贫困地区农产品解决滞销问题。

    孙德朴是一名滨海县返乡创业青年。2020年初,受疫情影响,草莓销量不理想,园区雇的贫困农户收入没了保障。在国网江苏电力扶贫干部的建议下,他将草莓搬到扶贫共建店的网店销售,当年4月底,孙德朴草莓园的3100斤草莓售罄,销售额达15.8万元。该公司还雇佣贫困户参与实体店经营,开展电商培训,实现精准扶贫。目前,该共建店已帮助滨海销售当地扶贫农产品106类,带动该地区稳定脱贫。

    2020年10月20日,一场名为“洋葱里的小康梦”线上公益活动在泰州兴化举办,支付宝和网上国网App电力客户通过签到任务、交费等方式赚取积分并兑换成众筹资金,帮助国网江苏电力定点帮扶的泰州兴化市大营镇联镇村建立洋葱储存冷库,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15万元,增加村民收入30万元。

    疫情期间,国网江苏电力没有停下扶贫的脚步。公司青年扶贫干部动员网络力量,以“直播带货”等形式,宣传推广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同时,开展“爱心订购”消费扶贫活动,帮助经济薄弱地区销售茶叶、大米等扶贫农产品。

    自2019年初至2020年12月31日,国网江苏电力累计购买省内外扶贫产品6500万元。

产业引领 激发致富动力

    发展产业是实现精准脱贫的“铁抓手”、农民持续增收的“摇钱树”、发展区域经济的“助推器”。作为扶贫攻坚的中坚力量,20余名国网江苏电力青年党员干部奔赴扶贫一线,当上了驻村“第一书记”,通过特色产业扶贫项目,撬动经济薄弱地区可持续发展。

    2016年年初,陆圩村被宿迁市委市政府确定为扶贫帮扶点。国网江苏电力扶贫办选派宿迁供电公司大客户服务中心副主任吕万平脱岗担任陆圩村“第一书记”。

    吕万平在调研中发现,陆圩村的气候、土壤非常适合杨树生长。近500户村民利用房前屋后、沟渠路边及零星田地大量种植杨树,总面积达800余亩,目前杨树已生长成材。由于缺乏厂房设备资金,木材加工业有潜力、没动力。吕万平遂向宿迁供电公司党委汇报,最终,宿迁供电公司党委决定出资120万元用于建设厂房和添置设备。2018年2月份,陆圩村木材加工产业园投产,安排了150多个村民就业,其中一半是低收入户,他们每个月可以拿到4000元以上的工资。

    今年44岁的村民仓业龙原先在邻镇板材厂打零工,后又在南京某建筑工地打零工,收入微薄,无法负担一家老小的开支。当得知村里木材加工产业园对外招租的信息后,他主动承租了一个厂房,并招了村里10名贫困户进厂干活。目前,他的板材生意十分红火,销往山东、沭阳等周边地区,年纯收入超过10万元。

    在盱眙雨山村、句容戴庄村、吴中衙甪里村,国网江苏电力派驻的第一书记因地制宜,带头实施“能源绿”系列电制茶扶贫项目,提供近百个就业岗位,年产一品红、一记红、镇江红等扶贫品牌茶叶约4万斤,产值近1000万元。

    光伏扶贫是国网江苏电力产业扶贫另一大特色。2018年以来,江苏省大力开展残疾人光伏专项扶贫工作,为5000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该项工作试点县镇江句容市的后白镇东湾村残疾人邢玉生家是首批光伏扶贫家庭。政府补贴1.8万元设备费,自己贷款3000元,刨去自家用电,邢玉生家光伏电站仅一年的电费净收入就达3500元。

    做好保障服务,让残疾贫困人群“坐”享“阳光收入”。自残疾人光伏专项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国网江苏电力安排专人全程服务5000户残疾人贫困家庭屋顶光伏项目和485座村级扶贫电站,确保及时接网并全部纳入补贴范围。截至目前,江苏省光伏扶贫电站累计消纳上网电量1.8亿千瓦时,发放电费和补贴1.25亿元,惠及贫困户2.8万户,受助残疾人家庭年收益均超过3000元。公司还实施“电暖流”党费扶贫工程,从盐城滨海和阜宁两县共选取了30个薄弱村作为帮扶对象,为每个村捐建一座15千瓦光伏扶贫电站,每年为各村集体增收1万多元。

    1995年起,国网江苏电力向定点扶贫县响水、滨海派驻帮扶工作队,捐赠资金9600万元,开展光伏等特色产业扶贫项目,帮助两地11.7万低收入人口脱贫和40个经济薄弱村实现脱贫目标。

    (数据、图片和信息来源:国网江苏电力)

    ·广告·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1年03月09日 06 版

代表建议引发“35岁现象”大讨论
法安天下 德润人心
程三昌成外逃贪官适用刑事缺席审判程序第一人
精准扶贫照亮致富小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