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1年04月22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东深精神 灼灼其华

任冠青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1年04月22日   01 版)

    历史上,一些人的时代功绩,往往在“如果没有他们”的假设中才愈发彰显。近日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的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群体便是如此:如果没有他们,香港如今的“用水自由”或许不再是寻常,实现经济腾飞的基础亦成未知。

    上世纪60年代初,香港淡水奇乏,1963年又逢大旱,水荒接踵而至。缺水严重时,香港每4天才能供水1次,“山塘无水地无粮”“唔知几时没水荒”等流行歌谣中,满是当地民众的困窘与无奈。于是,引东江水以济香港的议程呼之欲出。尽管国家刚刚经历困难时期,可只因“香港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是自己的同胞”,周恩来总理仍特批,拨款3800万元建设东深供水工程。

    自此,心系同胞、迎难而上,成为一代代东深人的担当和责任。“要高山低头、令河水倒流”,这一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东深工程建设者手中一步步成为现实。当上万名下乡知青、农民、大学生、工人汇集力量、肩挑人扛,不舍昼夜地开山劈岭、凿洞挖渠,一座座水坝、泵站、厂房拔地而起,由南至北的河流终被改向,一路拾级而上,倒流83公里进入深圳水库。

    凭借惊人的设计和建设速度,仅用不到1年时间,东江之水便翻山越岭奔流而下,使倾注着祖国拳拳情意的汩汩清流挹注香江。从此,香港同胞缺水的困扰不再,当初那句愁云笼罩的“唔知几时没水荒”也终于有了历史的答案。

    或许,当时临危受命的东深工程建设者,无暇细想这项工程的重大历史意义,但同胞受困便当鼎力相助,国家召唤自当义不容辞。他们勇敢担当起了属于自己的时代使命,也为一衣带水的粤港情谊写下了感人至深的历史篇章。

    “其难可知,其情动人”,东深人的楷模精神,不仅在于从无到有、无惧风雨的建设热忱,更在于对香港供水“生命线”数十年如一日的用心守护。1965年至2020年,东深工程对港供水量超过260亿立方米,相当于1800多个杭州西湖。连续50余年安全、不间断对港供水的背后,是东深人孜孜不倦的奉献和坚持义在利先的魄力。

    自建成以来,东深供水工程历经3次大规模扩建和1次全方位改造,前者是为满足日渐增长的用水需求,后者则为不断提升水质,确保“清流如许”。正因意识到“生命水、政治水、经济水”的重要作用,一代代东深人都深知自身责任之重大,并用一丝不苟的专业态度守护着数百万香港同胞的生命源泉。

    据报道,进行东改工程时,51.7公里的路线,勘测设计人员来回走了数百次、成千上万公里,才定下最终方案。为保护水源专门出台的十余部法规文件、为避免污染忍痛拒绝的无数个工业项目、为保障水质斥巨资建设的清污分流管道,无不凝聚着来自祖国的殷殷关切,体现着东深工程建设者务实创新的情怀担当。

    “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谓之知心。”50多年来,东深工程建设者所倾力创造和维护的,是香港同胞赖以生存发展的“生命线”管道,亦是内地与香港心意相连、休戚与共的情感通道。这份血浓于水的真情,数十年如一日,随着汩汩清水浸润人心。

    如今,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粤港澳大湾区的宏伟蓝图已然绘出,作为粤港澳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重要一环,东深供水工程也承担起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从共克时艰到共谋发展,东深工程建设者是用自己不懈的坚守,为香港的繁荣、稳定、健康发展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证明着祖国永远是香港保持繁荣昌盛最坚强、最可靠的后盾。

    不忘历史,砥砺前行。如今,我们致敬“东深精神”,就是要学习其胸怀大局、心系同胞、不畏艰难的浓厚情怀,感受其齐心协力改造大自然、令河水倒流的“第一流”智慧,体悟其坚守生态保护底线、守护一泓东江清水的坚定决心。

    江水无言,深情如斯。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群体为国奉献的灼灼光辉,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深铭记。

任冠青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1年04月22日 01 版

敢让江水倒流 甘护清波南流
东深精神 灼灼其华
担复兴大任 做时代新人
一个新社区的“保姆式服务”
安徽县区团委书记列席同级党委常委会
团天津市委推出“5+X”菜单式学党史
“揭榜挂帅” 大学生在行动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