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1年04月22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迷彩青春

“新兵”今年三十一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郑天然 通讯员 胡铮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1年04月22日   06 版)

    今年31岁的新疆喀什军分区某边防团机步营班长孙振杰,是营装甲兵集训队里年龄最大的“新兵”。他入伍已经12年,在去年12月成为一名装甲兵前,上士孙振杰的专业是步兵指挥,此前他还干过炊事员、饲养员、文书……

    而如今,他是机步营装甲兵集训队里的一名普通学员,佩戴列兵军衔,一切从头开始。

    站在队列中,除了一张满是“高原红”的脸庞和缺氧发紫的嘴唇,孙振杰看上去和身边年轻的战友没什么区别。但连长郑柳林知道,虽然都佩戴列兵军衔,但老兵孙振杰训练更认真、更踏实,“浑身充满了干劲儿”。

    集训开始一个月后,上级机关组织新训学员考核。一天晚上,郑柳林带领连队学员备战加练到深夜1点多。让他没想到的是,加练结束后,孙振杰没有随众人一起回去休息,而是又一头钻进了学习室,对照刚才的操作逐一复习理论要点。

    “他原本可以不这么拼。”郑柳林说,作为连队老兵,孙振杰甚至可以不用调岗。毕竟已经当了11年步兵,重新开始学习以前从未接触过的装甲车专业,“是困难,也是不小的挑战”。

    但孙振杰不愿放过这个机会。3年前,当该营从步兵营转型改革为机步营时,19岁起便驻守在高原边防的孙振杰就期盼着,有一天能开上威风凛凛的装甲车。去年年底,一批包括装甲车在内的高科技信息化装备列装这个雪山脚下的边防团,得知这一消息,孙振杰兴奋地半夜没睡着觉。

    原本,孙振杰打算干满12年就退役回家,他已经规划好了,要回甘肃老家找一份工作,守在妻子和两个孩子身边,补偿多年不能陪伴她们的亏欠。但失眠的那个夜晚,他想起入伍时的梦想,就是想当一名装甲兵。

    “小时候看《士兵突击》,觉得开战车很威风,我就是因为这才报名参军的!”提起装甲车,孙振杰难掩激动。戍守高原边防多年后,他更清楚新装备的列装,意味着部队的转型和战斗力的提升,“装甲兵的‘铜墙铁壁’代替了步兵的两条腿,更能打也更抗打了”。

    没有过多犹豫,孙振杰将退役计划表换成了一纸申请书,主动要求参加集训,第一批学习使用新装备。有战友劝他,“都这个年纪了,何必再从头学起自讨苦吃”。孙振杰却乐呵呵地回答,“驾战车驰骋疆场的机会怎么能错过?我感觉我的军旅生涯才刚刚开始呢!”

    这的确是一个新的开始。进入集训队后,当了10多年兵的孙振杰才第一次见到装甲车。他没想到这个外表庞大威武的“铁疙瘩”,车内空间如此狭小。最初学习驾驶时,满舱室的仪器和钢板让他吃尽苦头,常常一天训练完,身上被磕得青一块紫一块。

    身体上的伤痛孙振杰并不在意,对专业理论学习的不适应却让他难以接受。因为年龄和学历上的差距,加上在高原服役十几年,孙振杰感觉自己有些记忆力减退,“背书”远不如年轻学员灵光。

    他尝试过死记硬背,但效果不是很好。第一次理论考核时,孙振杰考了倒数第一,有教员和战友安慰他“老同志标准放低一点也没关系”,孙振杰却急了。

    “上了战场,敌人会因为你是老同志就不打你吗?战场上不分老少,训练场上也该如此!”孙振杰当场反驳。战友们看待“老同志”的目光让孙振杰感到脸红,他立即向上级申请,集训期间全程佩戴列兵军衔,与新兵一视同仁。

    孙振杰的建议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很快,集训队便多了一条规定:所有学员不论级别,一律佩戴列兵军衔,统一管理。

    2020年12月底的一天,从军11年后,30岁的老兵孙振杰再次佩戴上列兵军衔。

    一同换衔的还有集训队的近40名学员。看到兵龄最长的老班长带头“自降身价”,学员们的训练热情被点燃了。教练班长毛业庭明显感觉到,年龄和“等级观念”被打破,“大家不再顾及面子,用成绩说话,谁学得好就服谁”。

    兵龄只有4年的下士王骞就是孙振杰的“小教员”之一。在电台与车况状态检查这一环节,刚开始孙振杰总是反应比别人慢半拍,成绩相差三四十秒,一度不及格。得知王骞是这一课目的优等生,孙振杰便主动找上门去,请这位“小兄弟”帮自己补课。

    “没啥不好意思的,大家都一样,学会学好才是目的。”3个多月时间里,只要是训练间隙车空出来,孙振杰就会拉着王骞登车加练、求教方法。

    从组装、通电、开机到检查无误连通电台,孙振杰不厌其烦地反复练习,尝试以更熟练便捷的动作提高反应速度。因为频繁摁按钮,他的手指上磨出厚厚的茧子,如今只要登上装甲车,他便会下意识地开始操作。

    加班学习理论则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每天训练结束后,孙振杰照例会来到学习室“充电”。他用白天的操作对照书本上的理论知识,遇到想不通或自己操作不熟练的课目,便去求教年轻的“尖子生”。

    “一次不行就练十次,十次不行就练百次、千次,总能赶上去。”孙振杰不急不躁地说。刻苦勤奋的老兵孙振杰被不少学员视作励志标杆,他却说,“我就是个普通的‘新’兵。想做得更好,不就得付出更多努力吗?”

    但在人群中,这位“普通的新兵”还是一眼就能被认出来。每节实操课,孙振杰总是第一个到,最后一个离开。帮教员设置场地、准备器材的工作,他全部包揽,为的是能多接触实车,熟悉装备性能。课上每人轮流操作,等待期间孙振杰会掏出随身带的小本复习,上面记着他没背熟的理论知识。

    毛业庭记得刚进行实操训练的第一周,上课前他提前赶到,却惊讶地发现孙振杰带领连队战友围在战车前,已经在熟悉装备构造了。看到教员来了,这位老兵还羞涩地笑了笑,不好意思地解释:“课上时间有限,我带大家多学一点。”

    “他既是个虚心求教的‘新兵’,又是个敢于担当的老兵。没有老兵的架子,但有老兵的责任心。”毛业庭印象很深刻,他不止一次听到孙振杰在鼓励战友时说,“我就是你们的底线。如果我能做好,你们一定能做得比我更好!”

    如今,孙振杰的成绩在集训队里名列前茅,专业理论学习也不再是“拉分项”。阶段性理论考核时,孙振杰考出93分的好成绩,排名第三。

    3月底,该边防团组织了一场机步营装甲兵专业实弹射击,这是孙振杰第一次参加该专业实弹射击。作为车长,他动作娴熟地操作着装备,有条不紊地下达一道道指令。当亲眼看着炮弹呼啸而出,精准命中既定目标时,孙振杰激动得热泪盈眶。

    “这就是我梦想中的热血与战味儿。老兵不老,我的军旅生涯还远未结束!”这位31岁的“新兵”坚定地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郑天然 通讯员 胡铮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1年04月22日 06 版

筑起坚不可摧的海上钢铁长城
“新兵”今年三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