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1年05月27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商用车创新接力赛打通物流“血管”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许亚杰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1年05月27日   11 版)

    有分析显示,我国商用车年产销规模超过400万辆,商用车产业正处在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重要阶段。图为东风商用车新车下线。

    在致力于成为“最可靠的动力解决方案提供者”目标背后,是一支平均年龄仅30岁左右的工程技术团队。在东风商用车技术中心和动力总成事业部,他们包揽了几乎所有满足国六排放标准的技术难题。

    打开任意一个导航软件你就会发现,由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构成的公路网犹如一根根“大动脉”和“毛细血管”,织成了一张绵密的交通、物流网络。

    据统计,截至2020年年底,我国公路总里程519.81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16.1万公里。2020年全国公路完成营业性货运量342.64亿吨,货物周转量60171.85亿吨公里。

    而在一辆辆商用车顺利抵达目的地的背后,可能是一座工厂解决了原材料短缺的燃眉之急,也可能是万千家庭如期收到快递包裹的喜悦。某电子商务平台负责人就曾总结说:“安全、通畅的物流是走向数字经济时代的基础设施,也是社会的血管。”

    《中国商用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20)》分析称,我国商用车年产销规模超过400万辆,商用车产业正处在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重要阶段,未来十年将呈现出市场集中度不断提升,产品升级、专业化和多元化发展等趋势。

    如何走好这一趟又一趟的颠簸货运路,既是3000多万卡车司机和他们家庭日夜牵挂的事,也是中国商用车企业的终极考题。

    在“史上最严排放法规”面前挑起重任

    按照规定,从今年7月1日起,国内所有生产、进口、销售和登记注册的重型柴油车将全部实行国六排放标准。这意味着公路上常见的重型半挂牵引车、载货车、自卸车都将迎接“史上最严排放法规”的考验。

    然而,离这个最后交卷的日子越近,杨鹏越感到如释重负。作为东风商用车动力总成事业部总经理,他肩上的担子可想而知。

    从负责发动机、变速箱供应商质量管理及制造环节质量控制,到发动机生产许可以及新项目的成本收益管控,他已经数不清自己和同事为国六排放标准奋战了多少个日夜。

    “与国五排放标准相比,国六要严格得多,两者几乎就是质的差异。当然,国六所考核到技术指标也更符合实际情况。”杨鹏笑着告诉记者,团队内大家都说,为打造满足国六排放标准的商用车动力总成而奋斗,既是履行东风作为央企的社会责任,同时也能让产品的竞争力进一步升级。

    “目前,国内不少城市的市内物流车、环卫车已经完成电动化,但由于行驶距离长、使用环境更复杂等原因,从事长途运输的商用车还是以传统燃油车为主。”杨鹏分析说,正因如此,满足国六排放标准对于节能减排,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而言意义重大。

    曾有业内专家表示,我国设置的排放法规考核标准已远远超过欧美,但中国车企均顶着巨大的研发和成本压力积极推进技术升级。但令人欣慰的是,中国车企均顶着巨大的研发和成本压力积极推进技术升级,很多整车企业都选择跨过国六a标准,直接升级到国六b。

    在今年上海国际车展前夜的发布会上,东风商用车动力总成品牌“龙擎”推出了4款发动机和两款变速箱,排量涵盖5L-13L,均可直接满足国六b排放标准。

    在致力于成为“最可靠的动力解决方案提供者”目标背后,是一支平均年龄仅30岁左右的工程技术团队。在东风商用车技术中心和动力总成事业部,他们包揽了几乎所有满足国六排放标准的技术难题。

    在大变局中擦亮“自主”这块金字招牌

    人们总说,在鄂西北的崇山峻岭之中诞生的东风,有着一股特殊的精神。

    上世纪60年代,国家汽车工业谋划者出于战备需要,想要寻找“靠山、分散、隐蔽”之地,筹备“第二汽车制造厂”,也就是东风汽车厂的前身。山地占国土面积92%的十堰成功入选。“二汽”创业之初,新中国的第一代汽车创业者挂上马灯,在芦席棚里制造汽车。

    随着东风汽车产品链条不断延伸,数百万辆挂着“双飞燕”标识的汽车从这里驶向全国。“当年,我们这儿年轻人的理想就是,先读汽车学校,再到东风公司工作。”有年长的十堰本地人回忆说。

    后来,由于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以及地处山区的众多制约因素,东风汽车公司总部和一批配套企业相继搬离。而作为东风的长子,东风商用车便成了东风事业发展和十堰基地的“压舱石”。

    如今,组织“两代汽车制造业工人对话”是东风商用车党委工作部部长贾向华的重要工作之一。

    他感慨说:“汽车已经大变样,新一代汽车人会更有用武之地。当然,老同志也有发光、发热,值得年轻人学习的地方。”

    在与青年员工交流的过程中贾向华发现,现在的95后、00后新员工不仅关心个人前途,更关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蓝图。

    “现在的孩子眼界更开阔,同时也更加自信,更乐于表达自己的意见。”一个明显的对比是,以前贾向华完成培训后提问者寥寥,但现在培训会结束后还有不少年轻人跑来向他追问。

    尽管制造业的发展牵涉到方方面面的要素,但人的要素无疑起到关键的决定性作用。当中国开启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新征程,让“中国制造”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接力棒自然交到了这代青年手中。

    “要让制造业变得有魅力,既要有薪酬保障,也要为员工建设好精神家园。”贾向华分析说,归根到底,只有企业竞争力强、经营状况好,才能对青年人产生吸引力。

    实际上,个人价值与集体价值完全可以实现良性循环。以安全生产为例,从去年开始,东风商用车党员带头践行“安全零违章”。

    “‘做可靠人,造可靠车’是我们的企业文化。从戴好安全帽、正确使用劳保用品这样的小事做起,党员在各个车间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接下来我们要实现党员、团员积极分子零违章,到2022年实现全员零违章。”他说,发挥党建优势、落实党建责任、抓党委保落实,推动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是建设一流商用车企业的一大法宝。

    让人感到欣慰的是,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巨大挑战中,公司党员也做到了“关键时候顶得上、立得住”。据介绍,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去年2月东风商用车曾停摆40多天,但全年销量却达到22.1万辆,创历史新高。

    在贾向华看来,公司之所以能从史无前例的新冠肺炎疫情大考中挺过来,54支跨支部党员先锋队“功不可没”。“最开始复工复产的时候,只有59%的员工复工,但他们却完成了96%的生产任务,其中绝大部分是党员和青年员工。”

    “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迁,东风商用车始终坚持着‘一切源于可靠’的品牌承诺,把可靠的商品和服务送达给天南地北的‘卡友’。”东风商用车品牌与传播部副部长李霞坦言,一代代东风人对品质的坚守,让东风商用车赢得了超过600万名卡车司机的信赖。

    对于商用车用户来说,一辆车的好坏、油耗高低,不仅直接影响经营质量,更与每一次出车的安全息息相关。

    “我刚入行就从老一辈卡车人口中得知,东风车是军工品质,可靠!于是,当我要买第一辆属于自己的卡车时,毫不犹豫地选了东风天龙。”宁夏90后东风卡友海宗鹏告诉记者,重型卡车对车辆的动力性能、经济性能、售后服务和安全环保都有着非常高的要求,“东风天龙满足了我的这些要求,而且它的驾驶室也十分宽敞、舒适”。

    在漫漫货运路上,他希望汽车不再是台冷冰冰的机器,而是可以通过越来越智能化的技术,让驾驶更安全,让“人车互动”更亲密、更有趣。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中国自主品牌商用车亟须开辟新的市场增长点。尤其是随着中国进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自主品牌商用车如何持续提高产品品质,擦亮品牌价值,成为各界关注的话题。

    “过去,超过600万辆搭载双飞燕的东风品牌商用车行驶在大江南北,帮助千家万户实现了脱贫致富的梦想。如今,面对复杂的市场形势,我们更要擦亮自主这块金字招牌,并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为用户打造更可靠、更智能、更节能的产品,端出更多面向未来的技术品牌。”李霞如是说。

    从“开门造车”到智慧物流 自主品牌要继续唱主角

    事实上,由于创新资源掌控得较好、较早在市场上完成了品牌传播,我国商用车市场已经形成了“自主品牌唱主角儿”的创新竞争结构。有数据显示,在国内商用车市场,自主品牌已多年占据90%以上的市场份额。

    然而,“主角儿”也意味着更多的责任和挑战。

    中国贸促会汽车行业分会副会长杨琳曾表示,新一轮商用车技术创新热潮已经出现,智能化技术将是未来高端商用车市场竞争的关键赛点,“这甚至关系到商用车企业在未来的新环境下,究竟能在产业链条中处于何种地位”。

    为了打造世界领先的创新型车企,中国商用车企业无疑要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今天,我们仍要从‘马灯精神’中汲取营养,在平凡的工作中演绎新时代不平凡的奋斗色彩。”东风商用车技术中心副中心长张衡感慨说,如今,汽车研发、制造的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身上的那股“敢于从无到有”的劲儿不能丢。

    在张衡所在的部门,研发人员多达1750人,同样是30多岁的青年作为“主力军”。他告诉记者,在研究智能网联、电控开发等新兴技术的部门,研发人员平均年龄还不到30岁。

    “90后、00后都是很能拼的一代。”张衡回忆说,不久前研发团队要攻克一款发动机控制系统的技术难关,很多90后、95后工程师在台架排队进行实验,寻找和验证技术路线。

    “因为实验太多,有时候大家会排队到凌晨两点。但没有人打退堂鼓。”张衡还记得一位90后工程师告诉他的话,“他说,如果能有这么一次机会突破‘卡脖子’技术难关,打破国外多年的技术垄断,那将是一件值得骄傲很长时间的特殊记忆。”

    张衡发现,今天的年轻人不仅更有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也深刻理解了“把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道理。

    事实上,从无人驾驶商用车赋能无人化智慧物流,打造智慧物流、智慧港口;到通过燃料电池商用车推广应用助力环保……商用车已经在各项国家战略中找到了自己的角色。

    今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1-2050年)》,预计到2035年,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实体线网总规模合计70万公里左右(不含国际陆路通道境外段、空中及海上航路、邮路里程)。

    此外,为了加快发展智慧物流,相关部门和各地政府积极推进货物管理、运输服务、场站设施等数字化升级。在新兴技术和智能化设备的帮助下,仓储、运输、分拨配送等物流环节的自动化、智慧化水平也将不断提高。

    正如杨琳所说,商用车企业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必将催生商用车新业态,重塑新的生态环境,推动行业全面转型。

    在东风商用车与中远海运、中国移动联合打造的厦门5G港口,6辆无人驾驶集卡已于2020年9月完成交付,并实现编组运营。它们可实现在限定区域内L4级自动驾驶,这意味着港口向更安全、效率更高、24小时不间歇的智慧物流更近一步。

    张衡畅想说:“从集装箱卸船到送至客户手中,不同型号的无人驾驶商用车可以接力完成运送。”当然,这样一只集装箱的奇妙旅程,背后是中国汽车、港口和通信运营商的接力式创新。

    “创新不止于实验室,而要开门造车,与商业模式创新产生协同效应。”张衡总结说,“做大做强自主品牌就是我们的光荣事业,大家总是很有自豪感。”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许亚杰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1年05月27日 11 版

一汽-大众30年:昔日合资试验田 今朝创新主战场
商用车创新接力赛打通物流“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