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体育比赛就像是浓缩的人生,高潮与低谷、顺境与挫折、进而攻退而守,短短几十分钟均能一一体味,简直是最好的老师。
这个比喻我本不太懂,直到我打了篮球。
篮球是一项高技巧性的运动,训练伊始便是无休止的基本功。记得第一次上篮球课,篮球在我手里就像个“不懂事的小孩”,反复逃离我的手掌,让它往东却偏偏往西,没拍几下又击中了我的鞋蹿到球场对面去了,高低变换运球更是高难度项目,低运几下就趴在地面上,一蹶不振……看着和我年龄相仿的队员们娴熟的球技,我只能在羡慕之余暗下追赶的决心,经常抱着球到小区里默默加练,背后运球、胯下运球、传切上篮……一两年后,我的篮球终于渡过了“叛逆期”,听话了不少。
球技明显提升后,我被选入了U13球队。第一次训练事,我环顾四周,清一色身着黑色运动服的男生,我有些惴惴不安:“我是唯一的女生啊?会不会成为场上的那个‘小透明’啊?”
还没等我缓过劲儿来,教练一声哨响,对抗环节开始了,比分很快就到了4比6。球权到了我方,我一面紧盯着篮球的方位,一面在3分区内快速跑动,想摆脱掉对手的跟踪,一个穿插,合理冲撞区内闪出一个空档。我举起手臂,3分线外的队友心领神会地传球,球径直来到了我的手中,我接稳球,快速转身,“哈达威变向”把防守队员甩在身后,一个急停跳投,篮球无阻地从我指尖跃出,在空中划出一道完美的弧线,“噗”的一声,篮球入网了。“进啦!6比6!”没想到,追平了比赛的那个人竟然是我,“好厉害!”我的男生队友们向我投来了赞许的目光。
然而,从来都没有一劳永逸的比赛,下半场,对方使出了“必杀技”——换上一个一米九的大高个儿。风云变幻,我们的球路瞬间被死死封住,每每抓准时机断球后,进攻却屡屡败北,大高个儿仿佛一座大山那样杵在篮下,完美封住了我方通途,并不时防守反击拉开比分。
“14:22,最后30秒!”眼看追平比赛无望,加上体力下降,我们明显懈怠了。“不要放弃,千万不能让你的对手看不起你!”教练掷地有声的嗓音在420平方米的球场上回响,也把我们震醒。
“嘿!嘿!”连连击掌为自己打气,积极盯防堵住对方的跑动线路,看准时机上前抢断,对方一个踉跄,球出界了……最终,落后没有被继续扩大,我方还得到了教练的表扬,颇有些否极泰来的感觉。
我们的学习生活就如同这样一场接一场的篮球赛,场景未必相同,却往往异曲同工。赢得比赛,需要身高的天然禀赋,更需要日常的艰苦训练;需要个体的能力突出,更需要团队的协作配合;需要领先时的不骄不躁,更需要落后时的不懈怠不放弃……
卢梭曾说:“最好的教育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
是啊,篮球不仅让我强壮了体魄,也潜移默化让我懂得了很多道理,真是个最好的老师!
(指导老师:刘君章)
徐芷嫣 上海市进才实验中学初一(2)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