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年底通车的西阜高速,将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到阜平县城南庄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的车程缩短到30多分钟。这条连接两大红色圣地的高速路,见证了老区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图景,也见证了一代代共产党人始终如一的为民情怀。
1949年3月,党中央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平。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
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西柏坡向全党发出号召:“‘考试’仍在继续,所有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员要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努力交出优异的答卷。”
传承70年前立下的规矩
在西柏坡纪念馆第七展厅内,一块展板总能吸引参观者细细观看,上面记录了根据毛泽东提议作出的六条规定:一、不作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
2013年7月11日下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始不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柏坡,在这块展板前久久驻足。
据当时在现场的工作人员回忆,总书记对照展板,一条条分析当时的形势,哪些已经做到,哪些尚待改进。
在西柏坡九月会议旧址,总书记表示:“这里是立规矩的地方。”
70多年前立下的规矩,今天仍在坚守。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编研三处处长阎丽说,2012年12月4日,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相继出台。六项禁令中前三项就对应着六条规定中提出的“不送礼”等,可谓一脉相承。
西柏坡纪念馆研究部主任康彦新认为,毛泽东用中国古代读书人“进京赶考”改变命运的历史,来比喻赴京建立政权,这个命题是中国共产党人面对中国革命发展的新情况、新形势,经过深思熟虑后提出的,有其历史必然性。
2018年,平山县脱贫摘帽,目前正立足红色资源和生态资源优势,突出全域旅游,聚焦绿色产业,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我们将牢记总书记的谆谆教诲,传承红色基因,走好新时代的赶考路。”西柏坡镇镇长张荣说。
“红绿结合”搭上致富快车
在紧邻西柏坡的北庄村,村里的大喇叭一直循环播放着红色歌曲《团结就是力量》。78年前,这首歌就是在北庄村唱响的。
脱贫攻坚期间,北庄村利用毗邻西柏坡的优势发展旅游产业,村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8年,北庄村整体脱贫出列。202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2万元。
今年春节前夕,北庄村全体党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全村依靠团结的力量脱贫致富的故事。
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北庄村全体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把乡亲们更好团结起来、凝聚起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让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北庄村党支部书记封红卷说,自从收到总书记的回信后,村里的党员干部干劲更足,一心一意为村里谋发展。北庄村正按照“红色北庄、绿色振兴”的思路发展,努力打造“红绿结合”的旅游目的地。
封红卷告诉记者,村里不但谋划绿色农业产业发展,还将打造精品民宿群,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随着西柏坡红色旅游发展越来越好,不断有年轻人回乡就业、创业。梁家沟村的齐娜娜和陈志鹏夫妇就是靠红色旅游,过上了美好生活。
这对年轻的夫妇10年前结束“北漂”回到家乡。当时,梁家沟村正在进行新村建设,齐娜娜用自家的小楼开办民宿,陈志鹏在景区担任观光车司机,现在夫妻俩年收入20多万元。
写好乡村振兴的新答卷
与西柏坡同处太行山深山区的阜平县,曾属于“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也是河北省10个深度贫困县之一。
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冒着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严寒来到阜平,深入阜平县骆驼湾村和顾家台村考察扶贫工作,同乡亲们一起商量脱贫致富之策,向全党全国发出了脱贫攻坚的动员令。
近年来,村里以“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等方式发展食用菌和高山林果等扶贫产业,还依托绿水青山引进旅游公司,打造民宿旅游业,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总书记去过的唐宗秀家,如今的变化是她之前不敢想的。“以前住的是土坯房,四处透风。一下大雨就担心房子塌。”唐宗秀说,2016年11月,作为骆驼湾村首批“住房改造提升户”,她们全家搬进了宽敞明亮的大瓦房。
2019年5月1日,阜平县阜裕投资公司实施的民宿旅游项目在骆驼湾正式开张。唐宗秀老两口主动报名务工,工作内容主要是打扫卫生、打理花草,每人每月收入2000多元。
2020年2月,阜平退出贫困县序列,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3262元,提高到2020年的10830元。阜平县如今累计有5000多名年轻人返乡创业,在骆驼湾村,就有50多名年轻人回到家乡。
80后李爱明是最早回村的年轻人,还开办了农家乐。旅游公司进驻村里统一打造骆驼湾村的景区以来,李爱明就把房子租给了旅游公司。“一年光是租金收入就有7万元,加上和妻子在村里上班的工资,全年收入有十几万元。”他高兴地说。2018年,他还当选为骆驼湾村村委会副主任。
“现在村里房子新了,柏油路通了,村民的腰包也鼓起来了。”骆驼湾村党支部书记顾瑞利说,村民整体脱贫之后,我们更要努力干,乡村振兴大有可为。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朱洪园 见习记者 高荣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