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1年06月02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不要让KPI带偏学术研究

谢军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1年06月02日   08 版)

    近日,两院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创新不问出身,英雄不论出处。要改革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组织管理方式,实行“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他还指出,在人才评价上,要“破四唯”和“立新标”并举,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

    从正负电子对撞机到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从高铁技术到量子通信,从“神舟”系列飞船到“天问”火星着陆,从水稻基因物理全图到克隆遗传病致病基因取得进展……新中国成立以来科研领域的一项项重大突破证明:只有革除不适应科技创新的冗余,破除制约科技创新的制度藩篱,才能为科研创新创造“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活泼氛围。

    科技是撑起国家强盛的四梁八柱,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需要科学合理的机制保障。然而,“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现象不同程度地制约着科研工作者的发展,不合理的评审评价带偏了学术研究的方向。有的科研工作者对某些学术热点趋之若鹜,实际上只为了学术考核的KPI达标,忽视了国家发展“刚需”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

    其实,科研创新与机制安排的关系,犹如“器”与“道”的关系。没有高效、健康、合理的机制安排,就难以孕育具有突破性的科研成果。

    长期以来,以论文为唯一导向的科研评价机制为社会所诟病。无论是高校还是专门科研机构,研究成果往往以论文形式展现出来,而研究成果的质量优劣就体现在发表论文的期刊影响力上。有影响力的期刊就那么几本,需要发表论文的,不只是高校教师、专业科研工作者,还有很多等待毕业的博士研究生。相较于少数权威专家,众多高校年轻教师、科研机构工作者感慨发表论文“太难了”。如果科研工作者一味以发表论文、评上职称、拿到奖项为中心,就会忽视科研创新“诗与远方”的追寻。

    转变人才评价导向,要着眼于未来,引导科研工作者甘于坐科研的“冷板凳”。一些冷门课题,往往是国家发展需要的“刚需”科技、“硬核”科技。对此,需要构建科学、立体、公平的科研考评体系,以激发科研工作者活力为目标。

    科技创新之火燃烧更旺,离不开科研工作者“众人拾柴”。现实中,这样或者那样的报表审批、来回流程,以及经费对账,也让科研工作者耗费不必要的精力,影响了科研工作的热情与积极性。为此,科研创新改革需要重心下沉,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让科研工作者不为事务性工作困惑,安心从事科研工作。相应地,也要细化“揭榜挂帅”“赛马”制度,为有真才实学者提供舞台、机会,构建创新生态氛围,允许积累、允许试错,让真才实学者敢于站出来,敢于挑战权威,敢于打破常规,另觅新路径。

    总之,“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是深化科技创新的有益尝试,而落实下来,需要营造“敢为天下先”的竞争氛围,并在实践探索中总结经验,为机制改革提供相应的养分,从而让更多有真才实学的人站出来。

谢军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1年06月02日 08 版

三孩政策放开 让想生的年轻人更敢生
不要让KPI带偏学术研究
医疗监管别留“隐秘的角落”
小众粤剧电影为何能在网上“破圈”
立法千锤百炼 呵护“少年的你”
三星堆再占“C位”能否改变考古“冷”待遇
低欲望乡村生活可能只是想象的“别处”
答非所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