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球芯片出现短缺,面对巨大的市场蛋糕,面对来自国外的“卡脖子”,80后朱敏选择到无锡创立了一家做网络安全的芯片设计公司。此前,他从清华大学毕业后,就留校在微电子学研究所做科研工作。
对朱敏来说,无锡的集成电路产业有完整的产业链,“虽然我们的产品只是产业链上的一个微小节点,但作为年轻创业团队,我们有信心,只要紧跟市场需求,做好技术迭代,就能在市场竞争占中有一席之地”。
作为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和现代乡镇企业的发祥地,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无锡就已是国家南方微电子工业基地的中心,承担了我国第一次微电子产业制定国家规划的“908”工程,组建微电子科研中心,并建设了国内第一条6英寸CMOS生产线。经过近40年发展,2020年,无锡市集成电路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421亿元,同比增长27.5%,占到江苏全省一半以上,产业规模位居江苏城市第一、全国城市前三。
华进半导体封装先导技术研发中心的门口,有一面专利墙。“芯片多大,封装就多大。”华进半导体封装先导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技术导入部部长耿菲说,电脑里的中央处理器也就首饰盒大小,而里面的芯片才指甲盖大小,封装就要按照芯片大小进行定制。封装技术的进步,让电子设备愈发小型化、便携化。
去年,华进半导体成功获批建设国家集成电路特色工艺及封装测试创新中心,这是江苏首个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域国家创新中心。
“生产一个高端集成电路器件,70%的成本来自芯片封装。”耿菲说,他们从事的工作正是集成电路研发生产中的关键一环。最近,他带领青年团队正在进行着“卡脖子”技术攻坚,在共性技术领域向世界尖端水平发起挑战,在国际封测领域不断刷新“无锡高度”。
近些年来,不断涌现的“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等重大科技创新成果,都诞生于无锡。
作为中国微电子产业的发源地和生产基地,无锡是国务院唯一批复的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是全国首家获批建设国家“芯火”双创基地的地级市,聚集了300余家在国内具有领先地位的集成电路企业,从设计、制造、封测到配套支撑形成了一条完整产业链。
如今,最具创新活力的青年,正成为这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一大批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助推地方科技进步、产业发展。
贝迪生物技术开发部负责人程咏梅是“太湖人才计划”引进的高层人才,10多年前,与同是博士毕业的丈夫一起来到无锡,她说:“无锡是个充满温情的水城,我们有幸见证了无锡的发展,还将共创无锡的未来。”
近年来,无锡加大人才政策力度,先后吸引17位诺奖得主来无锡合作创新创业,人才总量超过183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14.05万人。去年,无锡还给予丁汉院士团队1亿元支持,在全省率先兑现“顶尖人才顶级支持”。
如今,无锡对标国家级新区和新发展理念实践示范区,全面启动建设太湖湾科创带,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产业变革趋势,连续打出了“太湖实验室”“太湖之光”两张王牌。
5月27日,无锡市市长杜小刚代表无锡市,与上海市嘉定区、青浦区,苏州市、常州市,浙江省嘉兴市、湖州市,安徽省宣城市等“两区六市”签署共建“环太湖科技创新圈”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这是太湖湾科创带又一次“破圈”升级。
“无锡开的招商引资会,企业家坐前排,政府部门领导坐后排。”塬数科技CEO逄振认为这在全国都是少见的,此前他经常参与全国各地的招商引资会议,“足以证明无锡市政府的服务意识,对企业家、投资者的尊重和重视”。
后来,逄振的公司选择落户无锡经开区雪浪小镇。
80后匡宏已经是无锡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负责人,他本硕专业是生物医药,专业人干专业事,他的工作就是为园区招来更多优秀的生物医药企业。工作多年,他的“职业病”越来越明显:手机保持24小时开机,入驻园区的企业可以随时打电话给他。他笑着说,这就是“店小二”精神。
5月27日,第三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举行,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4个长三角重点产业链联盟揭牌成立。无锡当仁不让成为集成电路产业链“枢纽”。
目前,无锡市16个重点产业集群,规模超千亿元集群有9个;物联网产业年营业收入3135亿元,规模占全省1/2、全国1/4;集成电路产业年营业收入1421亿元;还有高端纺织服装、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
“无锡最强的是实体经济,贡献最大的是制造业。新征程上,我们渴望与长三角城市携手,打好产业协同牌、锻造更强大的产业链,为长三角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助推中国制造强起来一起挥洒智慧和汗水。”无锡市委书记黄钦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周围围 见习记者 魏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