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超短波侦察车上,陆军第80集团军某合成旅三级军士长张波能够轻而易举地从30兆频谱范围内,找出数个出现不足3秒的电磁波信号。他被称作“张师傅”,拥有全连唯一一本电子对抗专业技师证,是连队里公认的电抗“大拿”。
然而在4年前,张波对电抗专业还一窍不通。2017年随连队转隶以前,张波的专业一直是雷达。这位已从军14年的老兵是小有名气的雷达技师,连队里一多半人都是他亲手带出的徒弟。
用张波的话来说,他的军旅生涯在第14年“拐了个弯,一切从头开始”。
2017年年初,张波所在的雷达连被整建制改编为电子对抗连,张波自己也由雷达技师转行为电子对抗技师。刚得知消息的那天晚上,他彻夜失眠,“像是一脚踏进一个陌生的领域”。
如今,37岁的张波已对电抗专业知识烂熟于心,90多种频谱图信手拈来。去年7月连队配发新装备,张波带头研究实验,几个月的时间便优化了战斗操作流程,摸索出人员、装备、战法的最佳结合点。
然而在当时,学习一门全新的专业对这位33岁的老兵来说是不小的挑战。有人劝他“年纪大了,随便学一学就行了”,张波却不同意,“当兵不能做孬种,只要肯学,年纪多大都不算晚!”
为了“和过去划清界限”,他将14年来取得的所有荣誉证书和奖章打包,全部寄回了家。上级组织电抗专业技能强化集训,张波第一个报名参加,成为集训队年纪最大的兵。
那阵子,张波常说自己是个“新兵”。他又开始制订学习计划、学最基础的理论,还四处借来不少学习笔记和辅导材料。每节课前,他会提前预习,课后若有不懂的,便想方设法联系兄弟单位的老“电抗”或院校教授反复请教。
不少集训队队员都看到过一个场景:熄灯之后,张波会准时带着一个小马扎,抱着一摞书去宿舍楼最顶层。那是张波发现的“宝地”,只有这一层走廊里的灯彻夜亮着。于是这位连队最老的兵会坐在走廊里加班梳理白天的笔记,从晚上9点一直到深夜12点。
练习实操时,张波则常“钻空子”。集训是在2017年8月,盛夏正午的太阳正毒,训练场上人不多,张波便趁机“抢占”空闲的侦察车练习操作。最热的时候,车里密不透风,温度近40摄氏度,练完从车里出来,张波浑身都被汗水浸透了。
他的肤色很快黑了几度,本人却高兴得像“捡到了宝”。不到1个月的时间,4种型号的侦察车被张波“摸”了个遍,每一个按钮的位置他都一清二楚。
受到张波的感染,越来越多的战友加入了加班加练的队伍。集训结业考核时,张波带领班组一举夺得团队第一的好成绩。
尽管不少人称赞张波进步“神速”,但这位老兵知道,好成绩不过证明了“门外汉拿到了敲门砖”。回到连队,他开始把目光瞄向每一种具体设备,独自摸索着学。
最难的是信号识别。90多种频谱图,需要仅靠听和看完成分辨。为了利用好空闲时间,张波将频谱图打印出来,装订成小册子随身携带。后来参加了几次对抗演练,小册子越来越厚,演训场上遇见不认识的新信号,张波会立刻画下来,结束后再反复背记。
如今,张波已带领战友们列出了新装备训练存在的人才培养、战术运用、维修保障等5个方面23个问题,还结合典型作战模式,自主分析信号特征,研究出一系列针对电磁空间“侦、测、扰、防”的新作战行动战法。
这些战法绝大多数源自“战场”和演训场。2019年11月,张波第一次作为电抗专业技师,参加了一场集团军组织的实兵演练。
他负责前出侦察,需要在演练正式开始前侦察出“敌方”通信内容。登上超短波侦察车,张波发现频谱范围变了,以往训练的10兆范围被增加至30兆,繁多的信号让他一时眼花缭乱。
一天一夜的时间里,张波几乎没有睡觉。侦察车走走停停,发现的电磁波信号远远超过之前背记的90种。有些信号一闪而过,出现仅有三四秒,张波只来得及记个大概。
最终张波发现了20多条有用信息,他第一次意识到“电抗专业在战场上的重要性”,“以前的雷达是千里眼,现在的电抗是顺风耳,任何一条微弱的信号都不能听错,背后可能藏着许多信息”。
从此,“实战”和“实用”成为张波追求的新目标。为了贴近战场实情,他把日常训练的频谱范围也拓展至30兆,信号出现时间则大大缩短,从15秒压缩到三四秒,有时还会设计4个信号同时出现。
“不再依赖训练大纲,而是瞄向战场。”张波总结道,“战场上敌人不会给你留时间找信号,必须主动出击!”
下士丘家明觉得,张波身上有一种“向上的力量”。“他身上有年轻人的激情,停不下来。战场需要什么,他就做什么。”
他和张波共同参加了2019年的那场演练。丘家明始终记得,演练前的几晚,担心野外温度太低损伤设备,张波每天睡觉前要围着车转一圈,仔细检查每个零件。
演习当天,张波找来一台暖风机对着车内设备吹,以确保机器温度恒定运行无误,而他自己的手指却早已被冻僵。
这样的情形在后来也时有发生。去年8月,张波再次参加了上级组织的红蓝对抗演练,担心夏天车内温度过高机器停转,张波自费买了台小电扇安装在设备边,自己则汗流浃背。
原本,从军14年的张波打算“再干两年就退役”,转岗后,他开始想要留下。2019年,35岁的老兵张波递交了留队申请,为此他还特意去考了电抗专业技师证。
那年休假的一个月里,张波把全部时间拿来复习,基本理论书很快就被标注得密密麻麻。后来,这些书被转送给了丘家明,这位年轻的00后希望像老班长一样,也考取一个专业技师证,成为“一个领域里的顶梁柱”。
这正是张波留下的理由之一。“一个人优秀不算优秀,带出一批优秀的兵才是胜利。战场需要年轻人,而我有义务培养好这群年轻人”。
去年年初,张波被旅里评为“先锋劲旅感动人物”。给他的颁奖词写道:“而立之年转改专业,只要一声令下,重整行装再出发;一无所有白手起家,为了军队强大,从零再来也不怕。他兑现了老兵的诺言,诠释着报国的初心。”
但谈及荣誉,张波本人却显得有些腼腆。这位老兵摇着头笑道,“没什么可炫耀的,我只是做了一个兵该做的事:只要战场有需要,我就战至最后一刻。”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郑天然 通讯员 崔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