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背靠长江水,面向太平洋,是红色革命的策源地。1876年7月3日,中国第一条通车运营铁路——吴淞铁路(淞沪铁路前身)在上海诞生。汽笛鸣响在这个古老的国度,打开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大门。此后的风雨百年,淞沪铁路见证了上海城市变迁的荣辱兴衰,也经受了淞沪抗战炮火的洗礼。
上海铁路博物馆,前身是当年上海老北站的原址。作为上海“陆上门户”的铁路老北站,这里是上海近现代百年发展历史的重要缩影,诸多重大历史事件曾在这里上演。1921年8月1日清晨,胸怀千秋伟业的革命先驱,参加中共一大的毛泽东等代表,从这里登上上海至嘉兴的104次列车。蒸汽机车拉响嘹亮的汽笛,沿着沪杭铁路,把一大代表们顺利转移至浙江嘉兴。
有了铁路,便有了铁路工人;有了中国共产党,便有了前仆后继的工人运动。中国共产党自诞生起,就把铁路作为重要的阵地,把铁路工人阶级作为最可依靠的力量之一。追寻铁路红色印记,历史忘记不了那最初的星星之火:上海老北站、徐州铜山站、上海闸口机厂、蚌埠淮河铁桥、南京下关轮渡,诉说着过去的峥嵘岁月;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陇海铁路工人罢工、长辛店铁路工人罢工……在党的领导下,铁路工人奋起抗争,投身参与革命运动,一处处光芒四射的站点,一段段血与火的历史,为后人竖起了一座座奋勇前进的精神丰碑。
——————————
提速,中国铁路追赶世界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仅有2.2万公里铁路,人均只有“半支香烟”的长度。中国铁路不仅里程少,标准低,且近一半处于瘫痪状态,全年旅客发送量只有1.02亿人次。在修复旧中国铁路的基础上,20世纪中叶以后,以沟通西南、西北为重点,相继修建了成渝铁路、宝成铁路、兰新铁路等大量线路和铁路枢纽,但设备和线路与世界先进水平都有差距。
1978年秋天,邓小平在日本考察新干线时感慨地说:“像风一样快,我们现在很需要跑!”当时,国外高速列车时速已达300公里,而中国旅客列车的旅行时速仅为43公里。
速度是交通之“魂”。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国铁路改造提速拉开帷幕。铁路部门“中取华东”“强攻京九”“再取华东”等铁路建设大会战,加快推进“短平快”扩能改造工程。此后,铁路部门从“南攻衡广、北战大秦、中取华东”三个铁路建设重点战役,到20世纪90年代组织“强攻京九、兰新,速战宝中、候月,再取华东、西南”铁路建设大会战,再到世纪之交铁路建设高潮,我国先后建成了大秦、京九等一大批铁路干线,建成了衡广、兰新等一大批铁路复线以及干线电气化改造项目。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在1996年4月1日,中国第一列快速旅客列车“先行号”从上海站首发,时速140公里,上海至南京全程2小时48分,开创了中国铁路既有线提速先河。
1997年至2004年,我国对主要干线铁路实施大规模技术改造,先后进行5次大面积提速,列车最高时速提至160公里。
即使这样,中国铁路仍无法满足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需要。飞机太贵、汽车太慢,性价比上的优势,让铁路成为大多数中国人出行的首选。一年年的春运中,一张小小的火车票如同一个最忠实的见证者,见证着国人的匆匆背影,见证着社会的日新月异。
那个时候,旅客对铁路最大的意见就是买票难、出行难,春运中购票排队的“长龙”挤得旅客喘不过气来,票贩子屡打不绝。“一票难求”,曾是亿万中国人一提起铁路就能想到的4个字。“在春运售票高峰期,为化解买票难问题,上海站连续多年租借上海普陀、虹口区体育馆开设春运售票‘大卖场’,铁路职工与旅客同样疲惫不堪。”回想那时的情景,时任上海火车站售票部副主任黄建琴有道不完的辛酸。
“20世纪70年代末,阜阳站不过是皖北青阜线上一个尽头小站, 2条股道,2个售票窗口,每天开行客车2对,货车4对。改革开放后,阜阳形成闻名全国的民工潮,站外露天广场人满为患,民工不顾天寒地冻,彻夜排队买票,列车上挤满了旅客。当时车辆和运力有限,无奈采用货运棚车载客,车厢漆黑、无窗口、无卫生间、无取暖设备。”阜阳北站党委书记张希望回忆说。
在进入“十一五”时,中国的“钢铁巨龙”终于看到了赶超世界的希望。2007年4月18日,全国实施第六次大提速,开行时速200公里以上的“和谐号”动车组列车,沪宁段部分区段最高时速达到250公里,超越了12级台风风速。
中国高铁,引领世界的新坐标
以第六次大面积提速为标志,中国铁路跨入高铁时代。但那个时候,中国铁路时速250公里线路的营业里程仅有472公里。建成发达完善的铁路网,是实现铁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中国铁路在行动。
2005年6月11日,石太高铁全线开工建设,中国铁路由此拉开了高铁新线建设的序幕。到2008年,中国高铁进入收获期,之后每年都有一批新建高铁投入运营。
2008年8月1日,中国第一条也是世界第一条运营时速350公里的高铁——京津城际高铁开通运营,标志着中国高速铁路技术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同年,时速250公里的合宁、合武、胶济、石太高铁相继建成通车。
2009年12月26日,世界上一次建成运营里程最长的时速350公里高铁——武广高铁开通运营,标志着中国率先在1000公里以上长大高铁建设上取得重大突破;此前,时速250公里的甬台温、温福高铁建成通车。
2010年,时速350公里的郑西、沪宁、沪杭高铁和时速250公里的福厦、昌九、长吉、广珠、海南东环线高铁陆续建成通车,京沪高铁全线铺通,并在先导段创造了时速486.1公里的世界运营铁路试验最高速。
……
2017年9月,“复兴号”动车组在京沪高铁实现时速350公里商业运营,突破世界高铁运营最高速度。
2018年12月,京哈高铁承(德)沈(阳)段等新线开通。
2019年12月,京张高铁智能动车组投入运营,中国高铁正式迈入智能化时代。
……
通过风驰电掣的动车组,世界看到了一个在现代化道路上快速奔跑的中国。正如时任国际铁路联盟总干事长卢比努所说:“中国高铁用最短的时间掌握了最高端的技术,同时也保证了高速铁路的运行安全,这是极其不容易的事情。”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铁路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铁路建设的决策部署,科学有序、安全优质推进铁路建设,建成了世界上最现代化的铁路网和最发达的高铁网。数据显示,我国铁路网对20万以上人口城市的覆盖率由2012年的94%扩大到2019年的98%,高铁网对5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覆盖率由2012年的28%扩大到2019年的86%。截至2020年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14.63万公里,其中高铁3.79万公里,全国铁路每日开行旅客列车将近1万列。在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地区,现代化的高铁站运营密集时段,2分钟左右就有一趟高铁列车到发。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高铁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高速列车运行数量最多、商业运营速度最高、高铁技术体系最全、运营场景和管理经验最丰富的国家,成为名副其实的铁路大国。”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规划所副所长梁栋说。
更智能、更环保、更高速,中国铁路的新目标
作为中国的一张亮丽名片,中国铁路开始全面进入“互联网+”时代,智能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科技点亮旅途的“智慧”随处可见,网上购票、电子客票、刷身份证乘车、人脸识别、网络订餐等先进智能服务遍及车站,让中国人的出行日益从容、温馨、便捷。
十八大以来,我国铁路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创新人才培养力度,加快关键技术产品研发和创新成果推广应用。“目前,我国已成功研制具备工作状态自感知、运行故障自诊断、导向安全自决策功能的智能型复兴号动车组,并成功应用于京张高铁,实现了时速350公里自动驾驶功能,而其他国家在智能客车方面仍处在试验阶段。”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信息所副所长贾光智说。
“到2035年,全国铁路网达20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铁7万公里左右,20万人口以上城市实现铁路覆盖,50万人口以上城市高铁通达。到2050年,将建成更加发达完善的现代化铁路网。更高运行速度、更加节能环保、更舒适的乘坐体验、更智能的设备设施、更低的全寿命周期成本,是中国铁路追求的目标。”国铁集团发展和改革部副主任丁亮说。
100年昂首奋进,100年革故鼎新。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铁路正努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继续书写中国发展“新速度”。
陆应果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周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