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飞行生涯占据了大半时光。”这是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下文简称“东航”)飞行员张大奇对自己29年飞行时光的回顾和总结。
在别人看来,曾飞过军机、国际先进民用客机、公务机等不同机型,并拥有湾流G280、巴航工业EMB145、莱格赛650(EMB135)、波音B737等多项资历证书的张大奇早已是“生涯圆满”了,但其实张大奇的内心里还有一个没有完成的心愿——驾驶国产大飞机翱翔于蓝天。
“4年前,我曾执行过伴飞首架国产C919飞机的任务,当时我在空中远远看到C919白色机身和绿蓝条纹的亮丽涂装时,觉得非常震撼,随后心中就萌生了‘如果我也能飞国产民用客机就好了’的想法。”张大奇回忆说。
张大奇的愿望在2020年终于实现了。2020年2月底,张大奇拿下了东航全资子公司一二三航空的第一张国产飞机ARJ21-700的飞行执照。随后的6月28日,国航、东航、南航在中国商飞总装制造中心浦东基地接收首架ARJ21飞机,三架支线客机同时交付,也标志着ARJ21正式入编主流航空公司机队。未来,三大航空公司将各引进35架ARJ21-700飞机,每年平均接收3架,到2024年前后完成所有交付。
事实上,ARJ21-700的交付,不仅让张大奇这样的民航“中坚力量”能够驾驶国产大飞机翱翔蓝天,也让很多老一辈民航人和新生代民航“后浪”看到了中国民航业的潜力和希望。
“我飞了41年,但一直有一个情结,就是在想到底什么时候才能飞上中国人自己制造的民航客机。”这是谢远征埋在心底深处的“小秘密”。
作为民航功勋飞行员,出生于1949年的谢远征凭借过硬的技术,在改革开放后被选为第一批赴美国学习麦道客机驾驶技术的飞行员。学成归来后,他成了首批驾驶大型宽体客机执飞国际航线的飞行员。
退休后,谢远征来到中国商飞公司担任飞行教员。他不仅参与了中国新型客机ARJ21飞机的操控系统设计与改进,同时还负责该机型全动飞行模拟机的教学研究工作。如今,年过七旬、两鬓斑白的谢远征终于迎来了国产大飞机的交付。“中国国企的技术力量都比较强大,这是对国产飞机的有力支持。我相信,国产飞机有一天必然会走向世界。”谢远征说。
除了在国产大飞机、视觉影视系统等领域进行全面的深耕和探索外,中国民航人还注重旅客出行的细节,通过不断完善服务质量,投入更多科技配置,进一步提升人们航空出行的体验和便捷性。
“这次从大兴机场出发,直接‘刷脸’值机,真的是太爽了!这技术不光国内领先吧?全球都领先吧?”今年年初,马博文微信朋友圈的这段内容,收到了朋友们近百条的评论和点赞。
事实上,“机场无纸化”的诉求正在被中国民航业高度关注着。2018年,在中国民航局的大力推动下,包括国内32个千万级机场和各中小机场在内,基本实现了无纸化出行。
真正帮助马博文实现“机场全程无纸化”愿望的,正是去年投入运营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以下简称“大兴机场”)。作为“十三五”期间民航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项目,大兴机场不仅便捷了北京及周边省市人们的交通出行,还用科技改变着人们对于民航出行的认知。
“从‘一张脸走遍机场’到‘一张网智慧应用’,大兴机场就是要给旅客带来一场体验‘革命’。”大兴机场信息管理部信息规划与应用管理业务经理高海兴说,大兴机场通过深化数据共享、提升设备性能、争取政策支持,运用“AI人脸识别”等最新科技提出“支持100%旅客‘一证通关+面像登机’”,旅客仅需在安检处出示一次登机凭证,即可完成人脸与航班信息绑定,此后登机时无须再出示任何登机凭证,仅凭“刷脸”即可乘机。
随着大兴机场的多项智能设施投入运营,全国各地的多个机场也陆续进入了“刷脸乘机”的时代。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以下简称“首都机场”),新科技还融合了首都机场航站楼内定位导航功能,旅客“刷脸”还能查询航班、登机口、座位号、目的地天气等信息,并可以通过实景地图、平面地图引导旅客前往登机口。
便捷人们乘机出行的机场“黑科技”只是民航业成果的一个缩影。在民航人的努力和探索下,民航安全运行、完善航线网络、提升运输服务品质等方面,都取得了累累硕果,这些成绩让中国民航业快速成长,也让人们对于未来民航更便捷和智慧的出行充满了期待。
为了进一步便捷偏远地区人们的民航出行,中国民航的短途运输服务范围持续扩大,截至目前,内蒙古、云南、青海等21个省份已开通52条短途运输航线,运送旅客近4万人次。“中午一碗江西炒粉,下午就能吃上洛阳牡丹燕菜”。2020年10月25日,一架民航波音737型客机顺利降落洛阳北郊机场,南昌至洛阳至哈尔滨航线首航成功;同一天,遵义机场开通无锡至遵义、青岛至合肥至遵义往返航线航班……
2020年6月,随着TV9869航班降落成都双流国际机场,阿旺果烈彻底告别了从青海果洛到成都15个小时火车的通行历史。“飞机的到来改变了我的生活,飞往全国各地的航班就像一座座载满信息和财富的桥梁,让我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和多彩。”阿旺果烈激动地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真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