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向往飞向太空,遨游宇宙。嫦娥奔月的美丽神话、敦煌石窟的仕女飞天壁画、万户飞天的千古壮举,无不寄托着华夏子孙的飞天梦想。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运载火箭技术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初,大推力捆绑火箭登台亮相之后,中华古国千年飞天梦想的实现,才渐渐变得清晰可见了。
当代载人航天事业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1961年4月12日,苏联航天员加加林驾驶人类第一艘载人飞船东方号,绕地球一圈并安全返回,揭开了人类进入宇宙空间的新纪元。1969年7月21日,美国航天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乘坐阿波罗11号登月飞船,踏上月球,实现了人类登上月球的壮举。1971年4月,苏联发射了第一个空间站——礼炮号空间站。1981年4月,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首次成功飞行……
据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专家介绍,探索宇宙、开发空间资源是当今世界各先进发达国家十分关注的领域。西方发达国家把宇宙空间视为增强综合国力的宝地,把夺取空间优势作为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作为国家航天事业的首要任务。发展航天事业即可以提升国家综合国力、带动科技产业的发展,又是大国构筑海空天现代国防战略的需要。
20世纪50年代中到70年代初,当新中国的经济和科技还处于相对落后、国家百业待兴之际,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领导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夺得了“两弹一星”的伟大胜利。这是确立我国大国地位的基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面貌日新月异,科技长足进展,航天事业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为了缩短与美苏在航天技术领域的差距,加快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步伐,党中央、国务院于1986年审议并批准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简称“863计划”,其中将大型运载火箭、天地往返运输系统、载人空间系统及应用列为面向21世纪国家航天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1992年1月8日,中央专委召开会议,专门研究发展我国载人航天问题。会议听取了航空航天部高级技术顾问任新民代表航空航天部提出的《关于我国载人飞船工程立项的建议》,一致认为“从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诸多方面考虑,立即发展我国载人航天是必要的”,“我国发展载人航天,要从载人飞船起步。”会议要求有关部门进一步搞好技术和经济可行性论证。
1992年8月1日,中央专委再次听取载人飞船工程技术经济可行性论证工作汇报。会议认为,发展我国的载人航天事业,对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防实力、促进科技进步、培养和壮大科技队伍、提高国家威望、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会议原则同意工程总体技术方案,并确定了我国发展载人航天“三步走”的战略构想。
1992年9月21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批准了中央专委《关于开展我国载荷飞船工程研制的请示》。至此,代号为921工程的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得到正式批准,并作为国家重点工程列入国家计划。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分三步走:第一步,发射两艘无人飞船和一艘载人飞船,初步建成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在第一艘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后,突破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并利用载人飞船技术改装、发射一个8吨级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建造20吨级的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作为跨世纪的国字号工程,载人航天工程的技术含量高,难度大,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高,协调面广,是我国有史以来最为复杂的航天系统工程。其整个工程的任务是,在确保安全、可靠的前提下,从总体上体现中国特色和技术进步,完成四项基本任务:一是突破载人航天基本技术;二是进行空间对地观测、空间科学及技术研究;三是提供初期的天地往返运输工具;四是为空间站工程大系统积累经验。
如今,3名航天员乘坐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飞向太空,这是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第四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第一次载人飞行任务。按照规划,今明两年我国将接续实施11次飞行任务,包括3次舱段发射、4次货运飞船以及4次载人飞船发射,于2022年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
2022年,中国人自己的太空之家,让我们一起期待。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邱晨辉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