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装革履的银行行长,到身着制服日夜奔波的外卖小哥,最近,51岁的姚志刚这一颇具戏剧性的角色转换引发社会关注。
据报道,4年前,还是江苏常州市一家银行支行行长的他,选择辞职创业。然而,天不遂人愿,商场征战铩羽而归后,姚志刚不仅损失了200多万元的积蓄,也失去了曾经稳定光鲜的银行工作。此后,他成为一名外卖骑手,由于工作绩效突出又有管理经验,他仅用4个月便成了站长。
51岁的人生“跌倒了”该怎么办?姚志刚的这一经历,让人看到了一位中年人直面人生失意、敢于重新来过的励志力量。与初入职场的年轻人相比,中年人从头再来时往往有着更多心理包袱。正如姚志刚所言,最初一想到自己“一个行长去跑外卖了”,难免会产生落差感,心情也很沮丧。事实上,真正的“坠落”不是眼前的失败和挫折,而是在低谷中一蹶不振,让昔日荣光成为妨碍今日奋进的枷锁。
比力不从心的中年危机更可怕的,是不愿再努力的心态。姚志刚愿意重新开始,从外卖小哥做起,本身就体现了一种与自己和解的心态,也同“拼不动”“放不下面子”等典型中年心态形成鲜明对比。
不可否认,由于创业失败和年龄的局限,姚志刚做外卖小哥颇有几分无奈的意味。作为外地人不熟悉地形,要与诸多年轻同行拼体力,都是现实存在的挑战。难得的是,他并未因此陷入消极、被动的局面,而是调整心态、乐观应对。
事实上,正是他的这份高“逆商”,让不少困难迎刃而解:在别人看来“头大”的“爆单”,他却觉得“爽”,第一个月就跑了1580多单,成为配送站的“单王”;细心观察总结后自行绘制的取餐图,使开工第一天便走错地方的窘迫不再,配送起来也更加游刃有余。
人生难免有无奈,重要的是我们选择何种应对的姿态。在姚志刚身上,人们很少看到自怨自艾的“被迫感”和“拧巴感”,更多是拿得起、放得下,主动融入当下的努力。不管是对工作方法的研究和总结,还是未来希望做到区域经理的明确规划,都表明他走出了创业失败的阴霾,校正了固有的职业偏见,从内心真正认可了这份新职业。而他的管理经验和工作思路,无疑也为外卖行业注入了新活力。在这条新的人生赛道上,他实现了与外卖行业的彼此接纳和成就。
从姚志刚的人生经历中,有人看到了励志,也有人看到了“教训”。谈及姚志刚4年前的创业选择,就有网友认为他当初不该放着好好的银行工作不做,选择创业是“错误”的跨越,甚至有人认为他是“浪费了一手好牌”。
类似评判,当然有着一定的现实基础,比如“35岁职场荣枯线”“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等考量。但若不去了解当事人的具体状况,一味以“事后之明”作判断,很容易陷入“子非鱼”式的思维误区。姚志刚在接受采访时就提到,银行行长的工作听起来光鲜稳定,却有各种各样的任务,下班了还要陪客户吃饭喝酒,这让他感到很疲惫。当初创业也不是一意孤行,而是得到了妻子的理解和支持。
事实上,对于中年人想重新干一番事业的热情,对于他们那些未被燃尽的理想火花,社会应当给予更多尊重和珍视,以更完善的兜底保障减少他们的后顾之忧,而不是一味唱衰,一味劝他们“求稳”。比如,可以进一步打破职场年龄歧视,为身处低谷的中年人提供重新站起来的机会,让他们减少顾虑,敢于再次拼一拼、闯一闯。
“只要肯努力,任何时候从头再来都不晚。”遭遇困境之后,生活仍将继续,姚志刚从银行行长到外卖站站长的经历,展现了敢于重新来过的励志力量。与此同时,尽可能放开人为限制,给予中年人更多平等竞争的机会,也是社会进步的方向。
任冠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