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由江西井冈山开往北京西的D734次列车开车后,青年党员列车长曾颖将一枚“爱心呼唤器”递到旅客杨英手中,并摸了摸其女儿杨凯琦(化名)的脑袋说:“如果有需求,一按我们就会过来的。”
5岁半的凯琦患有白血病,这次是前往北京进行治疗,同行的还有凯琦的弟弟。杨英起初担心自己照顾不过来两个孩子,拿到“爱心呼唤器”才放下心来。
搀扶去卫生间、帮忙接热水、临时帮忙照看孩子……一路上,只要重点旅客有需要,按下“爱心呼唤器”,列车员就会第一时间出现在他们身边。“重点旅客比较多,每个列车员要巡视两节车厢,有了连接旅客和列车员的‘爱心呼唤器’,可以尽快照顾到有需要的旅客。”曾颖说,自4月投入使用以来,“爱心呼唤器”已为16名重点旅客提供及时帮助。
“我们党员就是要把群众放在心上,把群众的小事当作大事来抓。”在推进车班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曾颖组织青年党团员围绕“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推出了“爱心呼唤器”这一项便民利民新举措,并同步使用“井冈山号”列车之前配备的“爱心”印章、“爱心”手环,积极为重点旅客提供贴心服务。
南昌客运段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和所辖列车线路特点,推出系列“爱心”举措,力促“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落到实处,“井冈山号”列车就是其中之一。
南昌客运段直达车队党总支书记刘晓慧在北京天安门广场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后颇为感慨地说:“直达车队党总支被评为今年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我们一定继续传扬好井冈山精神,用更好更优质的服务,让旅客乘车体验更美好。”
2005年7月,井冈山至北京西列车鸣笛始发,从革命摇篮开往祖国首都,“井冈山号”的列车名头由此叫响。作为一趟传承红色文化的品牌列车,“井冈山号”列车经历了从绿皮车到复兴号的变迁。
如今,车型虽改变了,但服务初心不变。“井冈山号”列车在设置便民袋、便民箱的基础上,还为老年、幼儿旅客有针对性地提供“爱心印章”“爱心手环”“爱心靠枕”“爱心呼喊器”“爱心母婴室”等服务设施。
今年23岁的旅客王月在北京务工,每年会在北京和老家江西吉安间往返数次,但最近却有了第一次带着年幼的孩子返京的经历。“这是车上设的‘母婴室’,里面有免洗消毒洗手液、湿巾、消毒小单等物品,我就在门口,您有事就喊我。”青年列车长朱旻将抱着孩子的王月邀请进乘务室,并轻轻地把门关上,耐心在门外等候。
事实上,“井冈山号”列车每一节车厢的乘务室都是流动的母婴室,都可以为旅途中有哺乳需要的妈妈提供一处私密空间。母婴室内备有哺乳所需物品,能为出行的“宝妈”提供温馨的环境。
旅客张先生因为赶车摔了一跤,开车后乘务员就将药品及时送到他的铺位,并帮助他处理好伤口;5岁的旅客东东(化名)在旅途中突然发烧,哭闹着不肯吃药,列车员就用酒精为他擦身、敷退热贴帮其退烧……16年来,列车长们的乘务箱里常年备着糖、盐、姜“三宝”,为不少出现低血糖、脱水、感冒等症状的旅客提供过帮助。
“井冈山号”始终把旅客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为更好地为旅客办实事、办好事,该列车坚持每月开展“情景再现、业务比赛、应急演练”常态化培训,把旅途中碰到的“急事”“难事”搬上课堂,交流探讨解决方法。
例如,车队推出“互联网+”工作方法,为旅客提供预约乘车、找寻遗失物品等专项服务;遇到行李多、行动不便的旅客,不同车厢的乘务员会进行“爱心传递”,接力为旅客提供帮助;结合品牌特色,设置“红色文化长廊”和“革命故事读书角”,把“井冈山号”打造成流动的“党史展览馆”。
今年25岁的张洋不仅是“井冈山号”列车的一名列车值班员,还担任井冈山红色文化讲解员。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后,她心潮澎湃地说:“青年要从党史中汲取精神养分,把井冈山精神和革命故事‘搬’进车厢,为传承传播井冈山精神贡献青春力量。”
吴朋珊 杨铭鸣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周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