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1年07月21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草原母亲”都贵玛:他们始终是我的孩子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石佳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1年07月21日   03 版)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是一座约有21万人口的小城。在这里,几乎没有人不知道“草原母亲”都贵玛。

    都贵玛曾获“人民楷模”荣誉称号。如今,作为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她的故事再次走进人们的视野——养育28名孤儿,挽救40多位产妇,她用半个世纪的真情诠释了人间大爱。

    上世纪60年代初,在周恩来总理和时任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主席乌兰夫的安排下,内蒙古自治区接收了3000多名上海及周边地区的孤儿,牧民亲切地称他们是“国家的孩子”。由于念过书、做事认真,当时年仅19岁的都贵玛被选作保育员,担负起照看28个孩子的重任。这些孩子年龄最大的仅6岁,最小的才刚满月。

    “我当时什么也不懂,也不会汉语。”都贵玛说,第一次见到这么多孩子时,他们“像是一群小羊羔,特别吵”。

    白天照顾孩子吃喝,“晚上是最难熬的,根本没办法睡觉”。都贵玛记得,一个孩子哭了,其他孩子就会跟着闹起来。夜里,28个孩子的哭声、吵闹声此起彼伏,都贵玛索性把床摆成圆形,以便照顾到更多的孩子。

    起初,都贵玛给孩子换尿布时觉得“难闻”。后来,对孩子有了感情,更为了对孩子的健康负责,她还会特意去闻一闻尿布上的味道,以此来判断孩子有没有生病。一旦有孩子生病,她要骑着马奔波几十里路送孩子看病。

    当保育员的近一年时间里,都贵玛吃不好、睡不好,全身心扑在孩子上。同样身为孤儿的她把更多感情倾注到这些孩子身上。

    在都贵玛身边最久的孩子叫呼和。刚来保育院时,呼和只有一岁多,是这些孩子中身体最虚弱的。那时正是呼和学说话的年龄,没过多久,当呼和叫出第一声“额吉”(意为“妈妈”——记者注),都贵玛抱起呼和,呼和的小脑袋使劲儿往她怀里钻,两只小手也在她胸前乱抓,都贵玛一下子脸红了,那瞬间她强烈感受到当额吉的幸福。

    1961年春夏之际,当地没有子女的牧民家庭开始陆续收养这些孤儿。为了给这些孩子一个完整的家,都贵玛即使再不舍,也把孩子一个个送走。

    每当有家庭来领养孩子时,都贵玛会逐一介绍孩子的身体情况、个性习惯,交待抚养方法、注意事项。她还会特意嘱咐养父母带一身孩子的衣服来。她把孩子交给养父母时,不给孩子穿衣服,“连背心都不穿”。她说,这是蒙古族的习俗,人生下来时就没有衣服,“既然要领养孩子,就要把他们当作刚出生的、像自己亲生的孩子一样来照顾”。

    “接一个,活一个,壮一个。”在都贵玛的呵护下,这28个体弱多病的孩子都被健康地送到养父母家中。之后,都贵玛便和他们失去了联系。直到她的事迹被广泛关注,都贵玛才见到了自己曾经养育的孩子,和他们有了往来。

    今年79岁的都贵玛多年来保存着一个小本子,上面记着这28个孩子的名字和电话号码。她说:“不管我的孩子现在多老了,他们始终是我的孩子,就和我亲生的孩子一样,会一辈子在我心里。”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石佳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1年07月21日 03 版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讨会暨党史学习教育高端论坛举行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系列专题宣讲报告会举行
94岁艺术家蓝天野:将一生奉献给人民文艺事业
“井冈山号”列车传承井冈山精神
“草原母亲”都贵玛:他们始终是我的孩子
同心逐梦绘“疆”来
国家账本透出满满元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