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儿子柴兵荣与孙女柴萍代替父亲柴云振参加“七一勋章”颁授仪式。
刚得知爷爷被提名“七一勋章”时,柴萍感到难以置信。“爷爷2018年已经离世,还能被授予党内最高荣誉,这说明那些为党和人民作过贡献的人是被铭记的。”柴萍说。
1926年11月,柴云振生于四川岳池,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随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在志愿军第15军45师134团8连任7班班长。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都来自第15军。
1951年5月底,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作战结束。在我军主力准备转移休整时,敌军突然反扑。第15军45师奉命在芝浦里地区的朴达峰阻击敌人,在危急关头,柴云振接到上级命令,要求夺回阵地。
1994年,《埋名英雄柴云振》一书出版。曾任第15军军长的秦基伟将军为该书作序,在序言中回忆了当时的战况。
秦基伟回忆,柴云振带领战友抢占制高点,狠狠打击敌方援兵。某一凹地躲藏了4个敌人,柴云振一连击倒3个,待他举枪对准第四个敌人时,发现子弹耗尽,便与敌人展开肉搏。多年后,当孙女柴萍问柴云振“右手食指怎么少了一截”,他说,“那是在朝鲜战场上,同敌人搏战时,被咬掉的”。
朴达峰阻击战的胜利,对巩固我军在朝鲜战场的主阵地起了关键作用。彭德怀为此给秦基伟发了感谢电,柴云振所在的8连也被授予“特功八连”的光荣称号。
1952年5月1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总政治部给柴云振记特等功一次,并授予他“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可在当时,颁给柴云振的勋章却无人领受。
原来就在同年4月,柴云振从养伤的医院办理了复员手续后就回了四川,错过颁奖,一去30余年。在家乡,他先后出任过大佛乡乡长、农业生产合作社社长、岳池县罗渡公社党委副书记等职。
柴兵荣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家里人以前只知道父亲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他平日给人的感觉很朴实,看不出是立了大功的人。父亲经常说,当年国家有需要,自己就上了战场打仗;如今仗打完了,就回家务农搞建设。
据《埋名英雄柴云振》记述,为了寻找柴云振,寻人小组负责人温特汉等同志,曾奔赴各地详细查找。直至1984年,他们找到了孙洪发。当初孙洪发是我军在朴达峰阻击战中支援部队的一员,也是他将柴云振从战场上救了下来。孙洪发告诉寻人小组,听柴云振的口音,可能是四川人。
寻人小组还曾在《四川日报》上刊出关于柴云振的寻人启事。
1984年的一天,柴兵荣给人民公社的拖拉机加油时,在加油站顺手拿起一份报纸看到了这则寻人启事。他发现上面描述的人与父亲非常相似。不同的是,报纸上的人叫“柴云振”,父亲叫“柴云正”。
柴兵荣把报纸带回家,询问父亲“报纸上要找这名英雄是不是他”。柴云振回答道,人家找的是“柴云振”,自己是“柴云正”,天底下同名同姓的人那么多,战场上牺牲的战士那么多,不要去冒领别人的功绩。
柴兵荣又对着报纸的描述,追问父亲“是不是在朴达峰打过仗、当时在哪个部队”。柴云振的回答都能跟报纸描述对上。可柴云振仍不愿去。
柴兵荣没有放弃劝说,家里其他人也来动员柴云振。柴兵荣对父亲说,报纸上写了,本人见此启事或知其下落者,都可以跟部队联系,帮忙提供线索也可以。拗不过大家的反复劝说,柴云振最终和儿子坐上了去往湖北孝感的火车。
来到39155部队,柴兵荣拿着报纸跟门口的士兵讲自己和父亲是来提供老英雄线索的。温特汉接待了他们,并对柴云振头上的伤疤、右手食指及当年战场的细节进行核对,最终确定了面前这位“柴云正”就是他们要找的“柴云振”,“失踪”30余年的英雄终于找到了。
柴云振的名字还被写成过“柴云阵”和“柴云政”。他的《复员军人证明书》上就写着“柴云阵同志系四川省岳池县人,于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现为加强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特准予复员。”
柴云振被找到后,1985年受金日成邀请,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英雄代表团成员访问朝鲜。访问期间,金日成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一级自由独立勋章”。
柴兵荣说,自从父亲被部队找到后,很多领导都来看望过他。被问到“老英雄还有什么愿望和需求”时,柴云振回答,当年的战友全都牺牲了,只剩自己一个人活了下来,已经感到很幸福很知足了,没有别的愿望和要求。
柴萍第一次意识到爷爷是位大英雄,是在小学的一堂思想品德课上。她说,那天,他们听了《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个故事,老师告诉同学们,在我们岳池县就有这样一位英雄的原型,他叫柴云振。
在柴萍记忆中,离休后的爷爷是个大忙人,经常到了饭点还不见人影。长大后,她才知道,爷爷那时要么是去帮助邻里调解矛盾纠纷,要么是帮助有困难的群众去争取政策帮扶。
2018年12月26日,柴云振在四川岳池县逝世,享年93岁。柴萍说,爷爷生前有很深的军人情结,他认为部队最能锻炼人的意志、培养人的品格,希望子孙有机会去部队历练一番。带着这份期许,柴萍曾入伍服役。家风教育和部队生活,培养了柴萍独立的性格,她说“这是爷爷对自己最大的影响”。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田宏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