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父亲巡边的时候,一路走一路挂国旗,按照他当年的习惯,我们也一直这样做。”半个多世纪以来,卓嘎一家三代人就是这样守护着祖国西南边陲的神圣土地——玉麦乡。6月29日,卓嘎获颁党内最高荣誉“七一勋章”。
西藏自治区山南市隆子县玉麦乡,位于祖国西部边陲,喜马拉雅山南麓,海拔3600多米,一年有一半的时间大雪封山。这里也是中国边境最难抵达的地方之一。2001年公路修通之前,当地人想要走出玉麦,需要穿过布满沼泽的原始森林,翻过海拔5000多米的日拉雪山,再越过陡峭险峻的山谷。
就是在这样的地方,卓嘎一家三代人,已经坚守了半个多世纪,以抵边游牧、巡逻的方式,保卫着神圣国土。
卓嘎从小目睹了父亲桑杰曲巴守家卫国的壮举。上世纪60年代,印度士兵突然飞至雪山,强行将国旗插在玉麦山头,并设置关卡,盘查过往行人。向印军抗议无果后,桑杰曲巴毅然只身穿过沼泽,翻越高山,花了整整4天的时间摸爬滚打,终于请来了解放军,赶走了印度军队。后来,桑杰曲巴便把家搬到了谷底,向南推进了5公里多,这便形成了现在的玉麦。
其实,党和国家考虑到玉麦乡环境的艰苦,曾在日拉山另一侧的曲松乡为乡民盖了新房,并分了粮食和牲口。但搬过去不久后,卓嘎一家却又回到了玉麦。“只有人在,家才能看好……这是国家的土地,我们得在这守着。”父亲十分坚定。
只剩下一户人家之后,要在玉麦乡生存便更加艰难。卓嘎的母亲正是因为交通不便,生病后死在了翻越雪山去就医的途中。而卓嘎10多岁的小妹,也是在翻山时掉队,在暴风雪中去世。
之后,玉麦乡变成了别人口中的“三人乡”。父亲桑杰曲巴、卓嘎和妹妹央宗看着玉麦村这个大“家”,一看,就是30多年。
3人走到哪里,就把国旗带到哪里。升国旗是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仪式。父亲用做衣服的红布和黄布缝制国旗,先后做了4面。在国旗下,父亲告诉姐妹俩,“这就是国家,有国才有家”。
后来,父亲老了,卓嘎便接过国旗和牧羊鞭,成为了新一任乡长。
1996年,她和央宗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玉麦有了乡党支部。而同年,玉麦乡回迁了两户人家,结束了长达34年的“三人乡”历史。
1997年,“三人乡”的故事被媒体报道之后,来自全国各地的信件源源不断地寄来。其中,给姐妹俩的“求爱信”就足足有7麻袋。姐妹俩却向父亲保证:只会嫁在玉麦,一生守护玉麦,“让五星红旗永远在我们祖祖辈辈放牧的土地上飘扬”。
到了2001年,通往乡外的公路终于修通。第一辆“铁牦牛”开进来时,桑杰曲巴跑上前献上了洁白的哈达。后来,他坐着车如愿去了拉萨,卓嘎则到了湖南韶山瞻仰毛主席故居。
交通便捷之后,玉麦的发展越来越快。先是通上了电话,然后家家都有了Wi-Fi,微信和支付宝也逐渐流行起来。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在这里,“三人乡”变成9户32人。随着国家固边富民战略的实施,乡民的收入也逐年增加。有的乡民开起了家庭旅馆、小卖部、快递站等,自制竹器、藤镯售卖,这些货物十分抢手。
“希望你们继续传承爱国守边的精神,带动更多牧民群众像格桑花一样扎根在雪域边陲,做神圣国土的守护者、幸福家园的建设者。”2017年,卓嘎姐妹给习总书记写信,讲述玉麦多年来的发展变化。而总书记的回信不仅激励了卓嘎姐妹继续守家卫国,还鼓舞了更多人前来驻扎雪域边陲。正是看到了习总书记的这封回信,在大学毕业之后,央宗的儿子索朗顿珠决定回到玉麦,报考当地的公务员,成为这个家庭守护玉麦的第三代人。
“放牧就是巡边,隔段时间不去走走,心里不踏实!”还有两个月就60岁的卓嘎依然保持着巡山的习惯。看着整齐的“别墅楼”、新建的公共设施和标语“家是玉麦、国是中国”,卓嘎依旧会想起父亲:“阿爸,今天的玉麦如您所愿。”
实习生 陈慧琦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