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极端天气频现,考验着我国的应急系统和应急能力。为最大程度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升大众的防灾应急意识和能力显得十分重要。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发布的一项针对1524名受访者的调查显示,98.5%受访者认为有必要在全民中开展防灾应急教育,其中74.9%受访者认为非常有必要。交互分析发现,00后受访者认为有必要的比例达到了100%。
家住郑州的赵晨辰认为很有必要,“其实从小学到大学,经历过各种各样的防灾教育,但我觉得,还是应急培训、演习实践最有用,只有亲身实践过才能最大程度掌握”。她觉得,加强灾难知识科普也十分重要,“近年来官方制作的科普视频,既有趣又严谨,让人很有收获”。
调查显示,防灾应急教育应包含的内容,84.5%受访者认为应加强灾难认知科普,提高应急意识,84.7%受访者觉得应开展防灾技能培训,提升应急能力。
防灾科技学院灾害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主任于汐教授认为,想要切实提高民众的防灾应急意识和能力,首先要解决“预而不警”的问题。她解释,目前我国的预警信息更多是技术预警,旨在供专家和政府了解并采取行动,不能直接向公众提供可理解的信息,“预警不仅是应急技术层面的预警,更是应急服务层面的预警”。她认为,针对居民的应急服务预警,要让人们直观地了解到自身将面临的灾害风险,例如专业术语“降雨量达到多少毫米”之类的预警,对大多数老百姓意义不大,人们即便接到预警也并不清楚灾害实际影响,容易疏忽麻痹、心存侥幸,很难及时有效采取应对措施。
她建议,政府要主导灾害应急教育,并将其上升到国家意志,通过法律保障、规范指导、行政推动、财政支持,构建起实用性强、多主体、多层次、立体式的防灾应急安全教育体系,全面提升我国灾害应急教育水平。此外,要凝聚社会各方力量,扎实推进防灾应急教育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提升整个社会的应急能力和应急水平。
调查中,70.6%受访者认为应加强灾后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张芷菡听过一句俗语,“大灾之后必有大疫”。她觉得虽然现在很少发生了,但仍需引起高度重视,“灾情过后,水源、食物和居所等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稍不注意就容易给细菌、病毒可乘之机”。她认为要加强这方面的科普宣传,“比如告诉大家有可能会发生哪些疾病,是否具有传染性,怎样才能避免等,让大家提高警惕,避免受到伤害”。
另外,47.4%受访者认为应重视对受灾者的灾后心理干预。
赵晨辰认为,每次重大灾情除了会产生重大损失外,对受灾群众的情感、心理的打击往往更大,因而有针对性地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十分必要。“在政策层面,应加大对受灾者的扶持,帮助他们重拾生活信心;在社区层面设立心理服务站点,为需要的人进行心理辅导;在学校层面,对受灾学生进行重点关注,提供重点支持等”。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王志伟 实习生 杨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