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保事业正开启一个新的篇章。曾经,生态环境是全面小康的重要标准之一,如今,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未来“美丽中国”的愿景将如何实现?在今天国新办召开的“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表示,“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是我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必然路径。”
回望过去,黄润秋评价,“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最大的5年,也是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最好的5年。2020年国家统计局的调查结果显示,公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达到89.5%,比2017年提高10.7个百分点。
“最近这几年,我们头顶上天空的“颜值”一年比一年高了。”黄润秋对北京的大气数据如数家珍:2015年北京的PM2.5浓度是80微克/立方米,2020年降到38微克/立方米。降幅达52.9%。北京2015年的重污染天气是43天,2020年是10天。
如今,大气污染治理已经进入深水区,需要动真格啃“硬骨头”。而这个“硬骨头”就是产业结构、能源结构,需要在源头治理上下功夫。
“十三五”提出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到“十四五”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从‘坚决’到‘深入’,两字之差,我理解这意味着污染防治攻坚战触及的矛盾和问题层次更深、领域更广,对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要求也更高。”黄润秋认为,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根本上还是高碳的能源结构和高耗能、高碳的产业结构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源头上发力,推动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黄润秋说,这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转变的关键时期。他将下一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概括为7个字:“减污、降碳、强生态”。
今年10月,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将在我国昆明举行,“生物多样性”成了街头巷尾的热点话题:云南野象旅行团北巡,大熊猫受威胁程度等级从“濒危”降为“易危”,“微笑天使”长江江豚频繁亮相,三江源国家公园等地的雪豹频繁现身,青藏高原藏羚羊种群数量从7万只增加到30万只……这得益于全社会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显著增强,以及监管和执法的力度不断加强。
黄润秋表示,“十四五”时期,我国将更加突出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在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方面下更大功夫。以法治的力量保护生态环境、以法律的武器治理环境污染。
本报北京8月18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