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1年09月09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从“前海”到“大前海”

深港合作驶向“新蓝海”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赵丽梅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1年09月09日   04 版)

    作为深圳发展的一颗“明珠”——前海合作区扩容了7倍。“明珠”变大了,发生变化的不只是面积,而是下了深港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一盘大棋。

    9月6日,《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进一步扩展前海合作区发展空间,前海合作区总面积由14.92平方公里扩展至120.56平方公里。

    国家发改委区域发展战略中心战略一室负责人张燕表示,这是切实发挥前海合作区在现代服务业发展、对香港合作、制度创新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以更大力度推动改革开放,为港澳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提供新的载体支撑,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新的动力,为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提供新的引擎。

    扩容7倍:从前海到“大前海”

    扩容以后,前海变成“大前海”,其定位可以简单概括为“一平台”和“一枢纽”,即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试验平台和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港澳及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张玉阁表示,改革和开放是“一体两面”,深圳发展的历史经验是以开放促改革,再以改革促开放,彼此之间相互促进。这也释放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前海将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姿态走向未来。

    “这次扩区实质上是政策扩区。”张燕解释,这是将前海既有相关支持政策(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除外)覆盖到扩展区域,将大大增强该区域对人口和经济要素集聚、产业发展和城市配套等方面的承载力,形成多样化的经济发展支撑和配套,有利于充分激发市场潜力活力,也为“一平台”和“一枢纽”的发展提供更大的战略政策部署和实施空间。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认为,前海扩容是《方案》中核心的两大亮点之一,另一个则是全面深化改革。

    扩容让前海产业多元化发展成为可能。郭万达进行了具体分析:随着会展新城及海洋新城被纳入合作区,在会展产业方面,前海合作区将与这一领域发展较好的香港实现更深刻的联动;另一方面,海洋经济也进入了当地的产业体系,包括海洋工程、海洋设备、海洋生物医药以及海洋大数据等行业。大小南山和宝安片区的加入,将为合作区增加高科技制造业企业。

    郭万达表示,前海合作区也是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很重要的一点是给深港两地产业提供更大的合作空间,给香港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给香港居民特别是年轻人提供了更大的机会,年轻人应把握住这一历史机遇。

    创新试验平台怎么建

    除了扩区,前海合作区还收获了一系列政策大礼包。《方案》明确了如何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试验平台的方法,即从推进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加快科技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创新合作区治理模式四大方面发力。

    “在四大方面里,基本上每一个句号,都意味着一个重大的政策创新和任务。”张玉阁说。

    在推进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方面,将建立健全联通港澳、接轨国际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体制机制。建立完善现代服务业标准体系,开展标准化试点示范。同时,机场及周边被纳入前海合作区,将联动建设国际贸易组合港,实施陆海空多式联运、枢纽联动提供有力支撑。

    在张燕看来,率先促进与香港深度合作是应有之义和关键之处。应进一步释放改革开放的政策红利,促进与香港有关规则、标准和机制深度衔接,积极对接港澳及国际市场,同时加快科技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当前,前海的营商环境已接近国际一流水准。普华永道按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指标体系对前海进行的评估显示,如作为独立经济体参与排名,前海的国际营商环境排名由2017年的第51位持续提升至2019年的第22位。在开办企业、施工许可、获得电力、执行合同方面进入前20名。

    郭万达认为,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需要进一步做好政府服务的改革、市场准入制度的改革、法治的改革。《方案》指出,用好深圳经济特区立法权,健全外资和民营企业权益保护机制。

    在这方面,前海一直在不断尝试。如前海法院不断完善“香港地区陪审员”和“香港地区调解员”制度,截至今年6月,前海法院在册的港澳台地区调解员和外籍调解员共16名,已成功调解案件674件。据悉,前海法院已受理涉外涉港澳台商事案件超12393件,其中涉港案件8392件,数量全国第一。

    “所有的这些都是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来实现的。”郭万达表示,无论是科技创新,还是优化营商环境都需要改革,改革本身是需要实验的。前海作为创新试验区,可以胆子大一些,先行先试。据统计,截至2019年,前海累计推出的制度创新成果573项中,全国首创或领先226项。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速

    前海的前期建设已经取得一定成果。其中,科技创新合作初见成效。截至今年3月,前海累计注册信息和科技服务业企业3.22万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422家。

    港企作为前海经济支柱的作用也日益显现。截至2020年年底,前海合作区累计注册港资企业1.14万家,全年实际利用港资38.02亿美元、增长4.8%,占前海实际利用外资比重达88.3%。

    随着越来越多港澳特别是香港居民到前海就业、生活,前海合作区治理模式的创新也提上了日程。张燕表示,《方案》中提出的具体治理方式呈现出灵活化、国际化、智慧化、协同化的特点。其中,灵活化体现为推进以法定机构承载部分政府区域治理职能的体制机制创新。

    “在前海采取法定机构模式本身也是个创新。”郭万达解释,法定机构即依特定立法设立,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进行监管,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机构,相较于国内的一般机关单位更具灵活性。

    香港从上世纪开始推行法定机构执行公共服务的模式,在这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前海也将引进香港优秀的服务和管理理念。郭万达指出,采取这一方式既是深度对接香港,也可以让香港的企业、居民有进一步发声的渠道,参与到前海治理中去。

    去年12月,深圳在服务“双区”建设专项招录公务员考试中首次设置定向港澳选拔职位。郭万达认为,“这在某种程度上对于港澳人士来说,其实就是在落实与内地居民同等待遇。”

    随着前海不断向港企港人开放建设市场,前海对他们的吸引力加大。例如,自2020年10月起,来自香港工程建设领域的专业机构和相关专业人士,在前海备案后即可取得与内地对应的执业资质、资格。截至今年7月13日,香港工程建设领域已有22家专业机构、135位专业人士在前海完成备案。

    张玉阁认为,从横琴到前海,相关的改革政策密集出台,释放了一个非常明确信号:作为国家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步伐正在提速。

    张燕表示,前海和横琴都是粤港澳合作发展的重大平台,肩负引领推动“一国两制”新实践的共同使命,在深化对香港、澳门合作方面各具优势。前海和横琴应在密切与港澳合作、促进改革开放、政策创新等方面加强沟通交流,形成带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强大合力。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赵丽梅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1年09月09日 04 版

冰雪运动“热”起来了
让榜样成为奋斗向上的力量
深港合作驶向“新蓝海”
图片新闻
传承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