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1年09月27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找到光能透进去的地方”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杨洁 记者 邱晨辉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1年09月27日   05 版)

    视觉中国供图

    如果沉迷网络游戏的孩子,突然间不能打游戏了,那么他可以干什么?他会马上就拿起一本书、一本杂志,或者是没有写完的暑假作业就去完成吗?

    “我认为不太可能。”北京市一所中学的老师乔号(化名)说,“教育不是点石成金,不像开关,你啪一下子打开,灯就亮了,孩子就改变了,这是需要一个长期的改变过程。”

    在学校,乔号认为老师应该用发现的眼光去看待孩子——哪怕孩子只是完成好一份小作业,也要及时给予正面的反馈。

    在乔号的印象里,有个学生爱在课后打游戏,成绩一直进步缓慢。一次学校排练话剧,他不乐意上舞台表演,乔号就让他去放音乐,“这非常考察孩子的注意力,要根据舞台上的表演去配合。”起初,孩子没有耐心,他带着孩子一点点去调整细节。等到正式演出时,整场表演音乐和话剧完美配合,数百人在台下鼓掌,孩子也觉得非常开心,“他找到了做一件事情的意义。”

    乔号觉得,不能一味地靠断网、嘶吼、暴力的手段来阻断孩子的网瘾,而是要学会带着孩子找到一个真正有价值、能挖掘自己兴趣的地方,还要在家庭、学校中建立一个共管共治的机制。

    在一家工读学校任教多年的金明(化名)也发现,沉迷游戏的孩子在学校、家庭不受欢迎 。“这是我们的评价方式出问题了,不过一旦你发现他的优点,孩子的正向反馈就很明显了。”他认为,孩子心里有一块灰色地带是阳光照不到的地方,要找到光能透进的地方,把光打进去。

    在工作中,金明给新老师培训,常会提到的一个问题是:你能发现孩子身上的4个优点吗?有一个数学老师直接说:我发现他身上一个优点都没有。金明觉得,这样看孩子太极端了,哪怕他今天做了一件好事,哪怕是学生的作文里有3个字写得非常好,一定要把它圈起来,发现他的闪光点,把正能量传递给学生,“这对于教育者而言是一个很重要的工作”。

    当了班主任后,金明观察到有一个孩子洗澡前穿着厚厚的运动鞋,洗完澡再穿着运动鞋回来。后来得知孩子的爸爸常年在外跑长途,照顾不到他。金明想着这个学生跟自己的孩子差不多大,第二天拿来了儿子的拖鞋。

    过了几天,孩子专门来到办公室还拖鞋,认认真真地说:“老师,这鞋子我已经刷过了。”说完,他把鞋子放在鼻子边闻了一下,弯腰放在了桌子脚下。等孩子走了,金明拿起鞋子,闻到了一阵淡淡的香皂的味道。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青少年与教育社会学研究室副主任朱迪认为,实际上,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方面,国家已经出台了多项举措,政府和企业做了不少努力,但是未成年人沉迷游戏的问题仍然存在。这背后的原因在于,网络保护的措施大多需要家长配合,如果家长缺乏相应意识,政府相关举措和企业技术手段恐怕无法完全见效。

    多年的教育研究使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发现,假期生活对中小学生非常重要。如果家长安排得好,孩子不但不会沉迷网络,而且还能丰富兴趣爱好,发展综合素质;如果家长安排得不好,孩子非但不能享受多姿多彩的假期生活,反而易对网络或游戏形成依赖。“家长与其恐慌孩子沉迷网络游戏,不如先从孩子的生活开始抓起。”

    乔号曾在班上做过小小的尝试:曾经有一个小孩,看书比较少。他跟孩子的爸爸支了一招:让爸爸可以带着孩子去图书大厦里逛一逛,如果有孩子感兴趣的书,就选择其中两三本,买回来再继续读。那位爸爸很快就带着孩子去图书馆了。一天课间休息时,这小孩拿着书本的序言部分,来跟他探讨黑格尔的一段论述。乔号翻了一下书本,看到图书背后有明显的首都图书馆的标志。“这就是家长带着孩子去找到了乐趣,提升了孩子的思考。”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杨洁 记者 邱晨辉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1年09月27日 05 版

​错位的家庭关系正把孩子推入游戏旋涡
“找到光能透进去的地方”
古20年份原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