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贵州省贵阳市一所知名小学的7岁女孩妞妞被班里37名家长“联名”要求转学,该班级一共有39名学生,也就是说几乎所有家长都想把妞妞“驱逐出去”。事情并不复杂,只是妞妞妈妈反对教师给孩子布置过多作业,与教师发生冲突,在其他教育理念上,妞妞妈妈也与教师存在分歧。这才导致了“联名请愿”的发生。
此事一经报道,持续在网上发酵,有赞同这位家长做法,也有对其做法持反对意见的。但无论持什么看法,首先需要明确的是,37名家长的“请愿书”是不具备任何法律效力的,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是法律赋予的权利,任何人都不能剥夺。
这样的新闻之所以引发热议,很大程度上与当下正在实施的“双减”政策“撞了个满怀”。无论是一名家长要求的“减负”,还是37名家长集体“请愿”,都是教育改革之下各方家长们不同心态和立场的体现,抛开其中一些涉嫌违法违规的做法,他们的不同心态并非不可理解。
从要求减负的家长立场来看,其做法与当下大趋势相符合。不得给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布置书面家庭作业的规定,在各地正逐渐得到落实,让孩子们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也早已成为共识。不过共识归共识,能与其他家长、学校“硬杠”者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家长的心态与“联名请愿”的37名家长类似:你“快乐”你的,你“减”你的,但请别妨碍我。这也是为何不少网友会“同情”那位受到处分的教师。
无奈背后的原因也不难理解,纵然教育部门在“减负”上一直持续发力,但教育评价体系中唯分数、唯升学率的问题依旧存在,在“提高一分干掉千人”的应试教育环境下,许多家长、老师当然希望穷尽一切方法来提高孩子的分数,自然也会把影响分数、妨碍提高成绩的一切因素,视为“耽误前程”的“大敌”。
因此,我们就看到了要求取消“月考”“分班”的家长被另外家长“怒怼”,一些要求减负的家长被视为“异类”,还有在国家严格监管校外培训的大环境下,打着“高端家政”旗号的“住家教师”市场却开始活跃了起来。
种种迹象都表明,减负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也不是严格监管校外培训机构、规范学校办学就能够实现的。就当下而言,首先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要有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同时建立起与家长的良好沟通渠道,教师们要缓解家长的焦虑,共同帮助孩子找到更适合的成长路径。
从长远来看,要积极推动教育评价、人才培养体系改革,让一元化的人才培养观念、评价体系逐渐从教育中消失,否则,即便再有力的减负政策,恐怕都无法阻挡家长们那颗“鸡娃”的心。可以预见,类似的事件在以后可能还会出现,但从某种程度而言,这也表明越来越多家长已开始尝试真正“坐下来”,这也是一个好的信号。既然让孩子茁壮健康成长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那么面对分歧,除了“对抗”,一定有更多更合适的解决办法。
郭慧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