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命考各种的证书,努力刷绩点、做实习,经常好累却又不敢停下来。”这是我常常从身边朋友处听到的无奈感慨。
我想自己是幸运的,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可以把它当成终生的事业。在杨眉老师的课堂上,通过职业认同学习,我更加明确了这一点。
职业认同指的是一个人自定义的职业目标、兴趣、价值观以及角色,即自身的职业生涯是否和热爱、擅长与适合之事相匹配。换言之,个体如何用想要的职业生涯发展和当下的职业发展现状来回答“我是谁”“我来自哪里”和“我将要往哪里去”这三个问题。
站在原地回望,我在很小的时候便有了热爱的学科:英语和犯罪学。当接触这两类学科时,会产生由衷的欣喜,对任何相关的新知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且带来的获得感能够长时间持续。正如弗洛伊德所言,“本我是一大锅沸腾汹涌的兴奋”。
我从小学起就有很多自主想法,确定自己要读文科,初中就很清楚大学要申请的专业,从没因为被质疑和阻拦而停下脚步。
因此,当比我小一岁的表弟在报考大学时问我:“姐姐,我没有喜欢的东西该怎么办?”我回复他,你把专业从第一项看到最后一项,然后再来和我说。果不其然,第二天表弟表示还是有很多感兴趣的学科。我想告诉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当下不明晰是很正常的事。如果一辈子都不需要某种特殊的热爱,但又活得十分自洽,那也是舒适的生活方式。可如果明明对当下状态感到焦虑失望,却不去探索和反思,甚至把自己的人生责任全部推给他人,那么最终的代价也要自己承受。
于我而言,我本科读的英语,同时准备跨专业申请犯罪学研究生。其实作出这个决定,是基于先关照自身的心理现实,在摸索中一步步探路。获取职业认同不是一个结果,而是漫长的过程。以犯罪学为例,国内在这方面的科普和发展还很有限,将其看作机遇还是风险,是否进入体制内,是否选择跨学科视角……这些都是个人发挥与大环境改变的问题,答案不一,也无高低对错之分。
除了坚守,“认同”也需要被发现和创造,走在人生的岔路口,我还是更愿意相信,迈出第一步的尝试比什么都值得骄傲。
欧文·亚隆在其著作《成为我自己》中写道,“你也许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但可以更好地成为自己。”来日之途不可知,与其纠结尚未发生的事,不如垒筑当下,再待今后。愿我们都在成为自己的路上,踩过荆棘,收获鲜花,不言悔,不曾退。
上海外国语大学2018级英语专业 淦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