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1年11月01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我的青春,还有“夹子书”,在母校里葳蕤地生长

仇士鹏(23岁)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硕士生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1年11月01日   07 版)

    高三那年,我突然喜欢上了读散文。

    可能冥冥中有一扇门被打开了,让我分外清晰地看见了雾中花与水中月,触摸到了语言织出的锦缎与丝绸,于是审美带来的乐趣让我如醉翁般,在水墨淋漓的山水之间,发出了属于自己的阵阵长啸。

    那时宿舍熄灯后,我就把小桌子撑起来,从枕头底下掏出余秋雨的文集和常备的黑笔与直尺,开始读书。恰如木心写的《从前慢》一样,那时读书是很慢的,因为要对每一个动词、术语、概括性的名词反复品味,标记出意味深长的句子,时不时还要回过头再重读一遍。待到一篇读罢,要在印象里抚摸一遍,寻找凸出来的记忆点,细细琢磨,这样才能消化、吸收得更充分。

    偶尔,宿舍楼里有巡查老师经过,都是年级的任课老师,因为我常去语文组的办公室,所以和很多老师都混了面熟。他们看到宿舍亮灯,会推门进来,提醒我们早点休息,我就会逮着机会,问一些书里的写作技巧。

    当然,主要的阅读时间还是在课上。高三以后,上课都是在讲题,已经没有新知识了,所以在我的“长板”课上,我就会把散文集拿出来读。虽然这得到了班主任的许可,但每次任课老师经过我身边的时候,侧过头瞥我一眼,我还是会有些坐立不安。但后来习惯了,就变得稳如泰山了,等我的大脑完全被书里幻生的情境占领后,更是听不清老师的板书和讲课声,只有刺耳的下课铃才能把我唤醒。

    不过,书总有读完的一天。而接二连三地买书开销过大,我想到个点子。高三时,学校给我们布置的战术就是题海,它会把诸多试卷和习题集复印后发下来,我们便不用额外花钱去买。那我也可以把书打印下来读!正巧,同桌告诉我,一公里外有家打印店,一分钱打印一张。我住校,不能出校门,每次都会提前把要打印的书告诉走读的同桌,让他回去下载,然后打印带给我。

    那时候我知道的名家很少,所以我会在考试时,格外留意现代文的阅读理解,遇到写得甚合我意的,便把作者名和来源记下来。诸如王开岭和陈世旭先生的文章,就是在做阅读理解时一眼相中的。

    我把打印纸用透明抽杆夹夹好,把它叫作“夹子书”。因为是单面打印,所以在背面可以写笔记、读文章时的灵感还有写作文的草稿,于是每本夹子书都具有很高的身价,成了考前必背的宝典,早晚读时我也会拿出来一页页地温习。

    在高考结束的那天,我把我买的所有书和“夹子书”都送给了老师,他的儿子正要上高二。如今,五年过去了,不知道那些书到了谁的手里,上面的圈圈画画被多少人看过,有没有新的增补。我希望它们都能被人珍惜、善待,甚至一届届地在母校流传下去。这样,我的青春就始终在母校里葳蕤地生长,如紫藤,和母校预约着每一年的花开花落、成长收获。

仇士鹏(23岁)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硕士生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1年11月01日 07 版

留在母校的青春
他像树一样
研学“拾”光
每一个五月都会如期来到(小说)
要是忘记她,整个高中三年就没了
青春如风过境
我的青春,还有“夹子书”,在母校里葳蕤地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