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1年11月18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印度声称“邻里优先” 却被邻国高喊“印度走开”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文利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1年11月18日   09 版)

    最近一段时间,马尔代夫民众打着写有“印度走开”等口号的旗帜频繁走上街头示威游行,要求印度驻军撤出马尔代夫。图片来自马尔代夫新闻网络

    马尔代夫国内从未消失的对印度抵制情绪,最近再度爆发。连日来,马尔代夫民众身穿与国旗同色的红色上衣,高举红绿相间的国旗和印有“印度走开”口号的旗帜,要求印度驻军撤出马尔代夫。

    从2020年起,“印度走开”的呼声在马尔代夫就从未停止过,形成该国近年来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抗议活动。今年7月26日马尔代夫国家独立日这天,抗议活动再掀高潮,“印度走开”成为当地社交网络上的热搜标签。

    马尔代夫要求“印度走开”

    这一切,源于2020年印度与马尔代夫签署的一项军事协议。该协议规定,印度将在乌图鲁-蒂拉-法胡(UTF)建造一座“造船厂”,“供马尔代夫海岸护卫队使用”。协议还规定,驻扎马尔代夫的印度军事人员归印度驻马尔代夫高级专员公署管理,享有外交豁免权和其他多项特权。

    上述协议的具体细节虽未公布,但人们猜测,此举将让马尔代夫成为印度的“永久军事基地”。马尔代夫国防部长11月14日接受国会问询时透露,印度政府先前向马尔代夫“赠送”了一架多尼尔飞机和两架军用直升机,又以“操控飞机”为名义,向马尔代夫“附赠”了75名印度士兵。

    印度在马尔代夫的军事存在早已不是秘密。《南华早报》报道称,自2018年马尔代夫民主党(MDP)重新执政以来,印度与马尔代夫的高层关系开始回暖。印度开始在马尔代夫扩张军事网络,在这个以碧海白沙著称的旅游胜地部署侦察机、军用直升机、军事人员等武装力量。

    上海政法学院东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杨震认为,印度自立国伊始,就觊觎对印度洋的控制权,企图使其成为“印度的洋”。为实现这一目的,印度推行控制印度洋的海洋安全战略,在印度洋区域建设一系列军事基地,为远程力量投射寻求战略支撑点,包括安达曼-尼科巴群岛、马达加斯加、马尔代夫等。而在马尔代夫修建军事基地,可大大提高印度海军在该地区的海上监管能力。

    印度总统莫迪上台后,进一步将马尔代夫视为“印度‘邻里优先’政策的核心支柱”,以实现“印度在该地区全面安全与发展的海上愿景”。但这个“愿景”,或许只是印度方面的“一头热”。比如在马尔代夫,除执政党之外,民众和在野党都不买账。马尔代夫前总统亚明曾公开指出,印度的真正目的是要加强对马尔代夫的控制,利用马尔代夫在印度洋的战略性地理位置。在野党指责执政党“把马尔代夫出卖给印度”,要求现任总统萨利赫辞职。

    马尔代夫新闻机构Dhiyares创始人艾哈迈德·阿扎安的观点,则反映了马尔代夫民众的普遍看法。他在推文中表达了对印度驻军的强烈不满,称之为“丧权辱国”“马尔代夫政府应该在不损害国家主权的前提下与印度建立关系。”

    “好地缘”并不意味着“好人缘”

    马尔代夫国内对印度民愤滔天,但在南亚国家中,它仍算得上是印度的唯一“友邦”。

    从地图上看,印度的位置可谓得天独厚。包括不丹、阿富汗、马尔代夫、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尼泊尔和巴基斯坦等国在内,所有南亚国家都与印度接壤。印度拥有南亚72%的陆地和77%的人口,GDP占该地区的75%,是连接南亚的重要枢纽。

    好地缘并不意味着好人缘。曾经依仗优越地理位置在国际关系中左右逢源的印度,近年来却逐渐发现,一个个“友邻”都在离它远去。

    2014年莫迪就任印度总理后,把“邻里优先”作为核心外交政策之一,表示要加强印度与邻国的关系。根据印度官方的说法,“邻里优先”政策将融通现有区域合作倡议,并将重在东南亚的“向东看”政策和重在中东的“向西看”政策结合起来,促进南亚各国的全方位合作。

    七年过去后,国际学术界对印度“邻里优先”政策的评价是:一无所获。非但如此,印度的“咄咄逼人”使得“邻里优先”成了实际上的“印度优先”,让邻国与印度的关系持续恶化——印度自诩为地区发展的“奠基石”,邻国却指责它是“绊脚石”;印度想当“带头大哥”,邻国却指责它大搞“霸权主义”。

    作为印度的“保护国”,尼泊尔并不甘于居人之下。近年来,尼泊尔与印度在诸多问题上都有过冲突。最近一次冲突发生在2020年,印度未经尼泊尔同意,就在该国境内的皮索拉加尔与利普勒赫山口修建了一条约长80公里的公路,美其名曰“改善边境基础设施”。此举引发了尼泊尔方面的极大不满,尼政府随即以牙还牙,将尼印争议领土直接纳入尼泊尔新版地图中。印度陆军参谋长纳拉瓦内声称,尼泊尔这是“替他人行事”,并暗示中国是“幕后主使”。这让尼泊尔人更加怒不可遏,在社交网络上掀起“印度往后退”的声浪。

    印度与孟加拉国的关系近年来也急剧恶化。2019年,印度颁布《公民身份修正法案》,宣布来自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阿富汗受“宗教迫害”的非法移民可以申请印度公民身份,但不包括伊斯兰教徒。这一法案被视作对穆斯林的歧视,在穆斯林民众众多的南亚地区引发轩然大波。印度内政部长甚至公然把孟加拉国移民称为“白蚁”,激起该国民众的极大愤怒。由此,孟加拉国外长出访印度的计划在临行前一刻被取消;2021年3月莫迪访问孟加拉国期间,遭遇了民间的强烈抗议。

    斯里兰卡也未能逃脱印度干涉。2015年前总统拉贾帕克萨选举落败后指责说,印度情报部门的暗中颠覆,是导致斯里兰卡政局动荡的原因之一。2018年9月,时任总统西里塞纳又出语惊人,指称印度情报部门企图暗杀他和拉贾帕克萨,虽然莫迪可能对暗杀计划并不知情,“就像特朗普未必知道中情局的所有行动一样”。

    伯明翰大学政治和国际研究学教授斯科特·卢卡斯认为,莫迪在南亚奉行的实际上是对抗而非合作,重军事而轻发展,这加剧了南亚地区的紧张局势和反印情绪。由于印度对相对弱小的邻国一贯采取居高临下态度,新德里正面临“与南亚区域合作联盟成员国之间的多重矛盾”。

    印度对待邻国与英国殖民者对待印度一样

    “自1947年独立以来,除了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印度一直紧紧地把邻国攥在手掌中。新德里不仅对这些国家施加巨大的政治和社会影响,还与一些国家签订了数十年的不平等条约。”《南亚历史》一书作者桑迪普·巴德瓦吉认为,印度是一个“霸权国家”,而非它所宣称的“地区领袖”。上世纪70年代,印度吞并了邻国锡金;1988年马尔代夫发生政变,印度是唯一进行军事干预的国家;印度对尼泊尔实施了长达两年的封锁,摧毁了尼泊尔经济,迫使加德满都承认印度的“特殊地位”。

    对于上述行径,印度自有一套说辞。印度政治评论家巴巴尼·古普塔说过:“印度这头大象不可能把自己变成老鼠。如果想要摆脱冲突和分裂的束缚,那么,南亚6个国家必须认可第7个国家的伟大;而这第7个国家也就是印度,必须向这6个国家证明,大也可以是美的。”

    分析人士认为,作为一个后殖民国家,印度继承了殖民者的遗产,殖民时期的历史,塑造了印度的国家认同感,以及与其他国家的关系。

    印度是个有着众多民族、宗教和语言的国家。《霸权与世界秩序》一书作者拉维·杜特·巴吉派认为,1947年独立之前,印度作为一个“民族国家”的概念只在“自相矛盾的话语中”才会出现。英国首相丘吉尔曾经说过,“‘印度’仅仅是一个地理上的表述,它和‘赤道’一样,不能算是个国家。”

    巴吉派指出,印度将文明权利和殖民历史作为构建国家认同的依据,仍然把自己当成英国殖民者在南亚次大陆的“合法继承者”。尼泊尔特里布文大学国际关系与外交学研究员拉贾尼·塔帕认为,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与如今印度对待南亚邻国的方式惊人相似。“印度一直在干涉邻国内政,侵犯邻国主权,欺压邻国的人民和政府。”他说。

    近年来,南亚国家纷纷走上了自救道路,争取摆脱印度的控制。桑迪普·巴德瓦吉指出,斯里兰卡带头向联合国提议建立“印度洋和平区”;尼泊尔也打算申请成为和平区,由印度和中国共同担保;马尔代夫和斯里兰卡采取平衡外交政策;不丹要求修改不平等的《印不友好条约》。越来越多的南亚国家希望与中国建立更深层次的政治、经济和外交关系。

    印度是否能如愿成为南亚霸主?巴吉派的一段话或许能提供某种视角:“把印度看作一个即将崛起的全球大国,这种幻觉忽视了一个事实——印度实际上还是一个后殖民社会,还在殖民帝国遗留下来的歧视、压迫和剥削中挣扎。”   

    本报北京11月17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文利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1年11月18日 09 版

印度声称“邻里优先” 却被邻国高喊“印度走开”
《格拉斯哥气候协议》艰难达成 应对气候危机行动“未完待续”
北约与俄罗斯政治博弈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