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 12版:青春无悔 奥运人给青年的六封信    上一版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1年11月30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庞伟
坚持是中国运动精神的底色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1年11月30日   12 版)

    我是中国男子射击队运动员庞伟,世锦赛、奥运会、世界杯总决赛三大赛大满贯获得者,曾获2008年北京奥运会男子10米气手枪金牌,2021年东京奥运会射击男子10米气手枪铜牌、10米气手枪混合团体金牌等奖项。

    我的家乡是享有“体育之城、冠军摇篮”美誉的河北保定。打小我就喜欢玩枪,邻居随口的调侃:“那么爱玩枪,干脆去学习射击得了”,无意中点明了我未来的职业道路。

    2000年,我14岁,在朋友的介绍下,我偶然接触到射击,去体校“试了试”,结果自此喜欢上这项运动。在父母的支持下,我进入保定市第二重点业余体育学校射击中心,师从张广伟教练。最初训练时,我丝毫没觉得累。张广伟教练很看重我,常常安排加练,当别人周末休息时,我从早到晚坚持练习,跟自己较劲。

    两年后,我迎来射击生涯中的头两场大赛——全国射击赛与全国青少年射击赛。当时,我认为自己还不具备很高的水平,只把比赛当作宝贵的锻炼机会。资格赛,我成绩排名第一,按捺不住的惊讶和兴奋,教练立马踹了我一脚说:“踏踏实实比赛,打完再说。”我立即沉下心专注比赛,最终稳稳地拿下了冠军。

    我很感谢教练当时为我泼的“冷水”,射击比赛最可怕的是在场上多想,认为自己肯定能拿冠军。运动员不能太把自己当回事,赛场上要保持平常心。

    2003年,我进入河北省队,师从教练张胜阁,他既是师傅也是朋友,对我的提高起到重要作用。

    2005年全国奥运会后备人才选拔赛上,19岁的我夺得第一,成为国家队最年轻的队员。在这里,我遇到了教练王义夫,他是我职业生涯中的贵人,也是我梦想追赶的偶像。2008年北京奥运会,得益于“一切用成绩说话”的选拔机制,我成功拿到奥运入场券。

    当时,国家队情况并不乐观,首金失利,在男子10米气手枪比赛中,前辈谭宗亮意外被淘汰出局。我则抱着“快乐比赛就好”的心态以总成绩688.2环摘得我的奥运首金。比赛结束后,王义夫教练说:“庞伟这小子,有点儿我当年的感觉。”

    在北京奥运会的赛场上,我初次体会到了“人枪合一”的感觉。当决赛第七枪打出10.7环时,内心就会完全忘记这发子弹究竟是枪打出去的,还是我打出去的。一旦进入忘我状态,就会专注比赛,心态自然就平和了。

    可伴随荣誉,压力还是来了。北京奥运会后,我状态低迷,王义夫教练当时说:“看庞伟比赛那才叫揪心呢。”2011年大运会,我尝试卸下包袱,可最终还是以0.2环的微弱差距与金牌失之交臂。

    我逐渐明白,射击是一项寂寞的项目,要持续保持比赛优势,就必须在新的周期里从零开始,埋头苦干。为获得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入场券,我在选拔赛中丝毫不敢放松。可如愿去到伦敦,我却意外爆冷,无缘奖牌。那段日子,时间就是煎熬的代名词。可日子还是要过,比赛还是要打,在训练中,我每天只盯着眼前的靶子,一枪枪打,慢慢积累,专注于当下,在日复一日的备战中,心态逐渐得到锤炼。

    射击项目有其特殊性,对稳定性要求极高,因此,特容易出黑马,名将也特容易失手。所以,无数射击运动员在谈及项目时,都会提到压力、心态、发挥这几个词汇。

    自22岁拿下北京奥运会金牌后,我很长时间再也没拿过国际大赛冠军。很多人会在赛后问及这个尴尬局面,我常说,如果可以拿到慢射冠军,我的射击生涯会更圆满。

    30多岁对于男子射击选手来说正是出成绩的黄金年龄,参加2016年里约奥运会时,我正好30岁。那是我和妻子杜丽一起携手参加的第二届奥运会,也是我第一次参加慢射这个需要“熬年头”的项目。最终,我收获一银两铜的成绩。

    里约奥运会之后,我开始转型为教练。原本以为再没有机会角逐奥运会赛场,可由于队内缺乏可挑大梁的年轻选手,已很久没有系统训练的我,以老将的身份站上东京奥运会赛场。刚进国家队时,我是年龄最小的,而现在在国家队手枪组,我是年龄最大的。

    这届奥运备战很艰辛。作为射击运动员,一年的训练至少要打4万多发子弹,这还不包括只练动作不击发的训练量,算下来,我平均每天要打100多发子弹。不要以为这是件很简单的事,我们训练都按比赛的节奏进行,每打一发子弹大约需要几十秒,因此每天仅实弹射击时间就要耗费两三个小时。再加上体能、心理等其他训练,有时一天训练时长就有10多个小时。伤病开始警告,我很难像年轻运动员一样全身心投入,身上始终有担子,但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再拼一次。

    作为东京奥运会新设项目,10米气手枪混合团体比赛需要男女搭配,我和“大侄女”姜冉馨组成“叔叔与大侄女”组合参赛。姜冉馨在关键的最后两轮连续打出10.7环,决胜局我顶住压力打出了10.1环,20.8环的成绩成果让我们收获金牌,也让我的奥运生涯完美谢幕。

    4次奥运征途,16年国家射击队生涯,在北京奥运会一战成名到经历低谷的艰难突破,“坚持不懈”的体育精神始终伴随我。在今年东京奥运会上,从个人突破到团队配合,我也一直拼搏,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坚韧做出诠释。

    射击运动,始终承载着我的信仰和情怀,我会把经验毫无保留地和年轻队员分享,我也希望他们能够让中国射击队延续荣耀和光辉。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1年11月30日 12 版

青春无悔 奥运人给青年的六封信
巩立姣
没有什么比梦想更值得坚持
侯志慧
陷入低谷也能蜕变重生
庞伟
坚持是中国运动精神的底色
张鸿鹄
体育有让人走出黑暗的力量
王家超
单手也能推开世界的门
朱亚明
让每次“突破”都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