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1年12月07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内蒙古团组织: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石佳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1年12月07日   01 版)

    “有形、有感、有效。”内蒙古各级团组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开展了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做到工作上“有形”;针对不同青少年群体特点,开展青少年喜闻乐见、便于参与、乐于参与的教育实践活动,让青少年当主角,做到在工作上“有感”;强化指导考核和跟踪问效,做到在工作上“有效”。

    今年3月,团内蒙古区委出台了《在全区青少年中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推动内蒙古各民族青少年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切实推进各民族青少年紧跟时代步伐,共同团结奋斗,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我家就是多民族融合的体现,一家人在一起相处得十分融洽。”今年14岁的闫雪晶家住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她的家庭成员由汉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蒙古族、满族等多个民族组成。在多民族聚居的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团结就像阳光和空气一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已深深融入各民族的血脉。

    争做民族团结小小“石榴籽”

    来到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蒙古族小学,一眼就能看到校门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石榴雕塑,再往里走是石榴籽实景教学基地,里面有学生栽种和日常浇灌的56棵石榴树。

    树上结了果实,就掰开石榴给学生看,“告诉学生各民族就像石榴籽一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乌兰浩特市蒙古族小学大队辅导员新荣说,“学生特别喜欢这样的教学方式,也很容易就理解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

    内蒙古各盟市中小学生饰演革命先辈、草原母亲、医生等角色,编排了《红岩》《塞外呐喊》《国家的孩子》《抗疫一家人》等剧目,精选优秀剧目在内蒙古少先队庆祝建队72周年主题队日活动上展演,通过全景式、沉浸式的演出方式,激励少先队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努力成长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据了解,《内蒙古自治区关于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增强少先队员光荣感的实施方案》《内蒙古自治区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党建带团建、队建加强少先队工作体制机制建设的实施方案》中提到,运用入队激励、奖章激励、荣誉激励等多种激励载体,建立健全覆盖队前教育、队中培养、团队衔接的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设立“小石榴籽章”特色章,各级少先队组织结合学校自身实际,针对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特点,科学化、体系化制定争章目标,通过少先队活动课、主题大中队会、国旗下的讲话、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开展争章活动。

    内蒙古全区各中小学开展“小石榴籽章”争章活动。内蒙古农业大学附属中学三(5)中队的妞鄂罕,与新疆克拉玛依第六小学的维吾尔族同学成为笔友,互享家乡特色和美食。完成“小石榴籽章”的争章卡、手抄报和实践报告后,妞鄂罕获得一枚“小石榴籽章”,“我特别开心,和妈妈炫耀了好久。”

    民族团结教育从青少年抓起

    “今天,我要讲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成立全国第一个民族自治区域政权的故事。”10月27日,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第八中学的尹美乔,绘声绘色地给同学讲有关内蒙古自治区成立的历史故事。

    尹美乔是内蒙古兴安盟“小小红色宣讲团”的成员,自2020年7月加入以来,尹美乔承担了好几次大型主题活动的讲解任务。“凭借着当讲解员的机会,我主动了解了在党的领导下内蒙古解放的历史,更加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中华儿女大团结。”尹美乔说。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各具特色的主题团日、队日活动在内蒙古12个盟市展开。呼和浩特市锡林南路小学举办了红领巾心向党“学党史 强信念 跟党走——歌声里的红色故事”合唱团展演活动。该校党史小小宣讲员分别在《红船诞生》《抗日救亡》《宏图伟业》《春天故事》《伟大复兴》5个篇章中回望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历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好各族人民共有精神家园。

    团赤峰市委组织各中学团组织观看《入团第一课》,推行“重温入团誓词”“十四岁集体生日”“十八岁成人礼”“与人生对话”等品牌活动,引导学生团员亮身份、作表率、树形象、争先锋,不断凸显共青团员先进性。此外,团赤峰市委持续开展好升旗仪式、奏唱国歌、国旗下宣誓等活动,推动各中小学校普遍开展入队仪式,增强少先队员在组织教育中的情感体验,发挥仪式教育的育人功能,着力增强少先队员光荣感。

    近年来,团内蒙古区委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活动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建立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活动常态化工作机制,尊重不同青少年群体的生活环境、教育程度、实践经历等方面的差异,准确把握不同青少年群体思想特点,分层次、接续式地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互联网+民族团结”行动。

    10月31日,内蒙古“青年讲师团”成员莫伶花费了一个多月录制的关于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发展的短视频《这几封寄往内蒙古的书信,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在B站上播出,播放量达11万人次,有青年网友留言称赞“讲得又生动又专业”。莫伶说:“作为青年讲师团的成员,宣讲要更接地气,用青年易于接受的方式来表达。”

    各民族青少年积极交往交流交融

    今年26岁的乌音嘎,是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蒙古族姑娘,也是全国青联委员、内蒙古自治区青联委。她自2018年1月开始拍摄短视频以来,收获了55万粉丝。“3年多的时间,我从不停更,持续不断地向大家展示我们内蒙古的特色,我们牧区的生活,还有内蒙古大地上呈现出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喜人景象。”在发布短视频的同时,乌音嘎也通过直播销售当地农畜产品,总销售额达330万元左右。

    “我在描述熬奶茶、喂小羊羔、煮手把肉、参加婚礼等牧区生活和劳作的情景时,用普通话进行表达,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沟通。”乌音嘎觉得语言是增进各民族之间交流交往的桥梁。

    一首《中华民族一家亲》唱响了神州大地。歌曲拉近了各民族的感情,引起了时代共鸣。这首歌的演唱者是全国青联委员、蒙古族青年歌手乌兰图雅。

    乌兰图雅表示,家乡的变化让她感触很深,作为青年文艺工作者,“我们要自觉承担起文艺‘培根铸魂’的时代使命,用更多彰显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精品力作回馈时代、回馈人民。”今年,乌兰图雅计划围绕“三千孤儿入内蒙”的故事创作,“我将努力创作出更多高质量的音乐作品,扎根生活,唱响民族团结进步主旋律,就像《乌兰牧骑之恋》所唱的那样,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据了解,内蒙古各级团、队组织开展实践教育活动10万余场次,覆盖团员青年、少先队员300余万人。团内蒙古区委将持续聚焦主责主业,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于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全过程,切实履行好引领凝聚青少年、组织动员青少年、联系服务青少年的职责,增进内蒙古各民族青少年对中华民族的深层认同,引领广大青少年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争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者,民族团结进步的践行者。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石佳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1年12月07日 01 版

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
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
从“效”字看更好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
“青年大学习”: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
内蒙古团组织: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弘扬探月精神 踏上星辰大海新征程
“村童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