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2月15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林)国家统计局今天公布了今年前11个月的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表示,全年经济有望稳定恢复,主要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随着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宏观政策调节有力实施,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有望较好实现。
当前,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复苏放缓,通胀压力上升与疫情蔓延交织。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指出,我国经济正面临着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
一些数据指标显示出当前经济面临着不小的下行压力。按季度来看,前三季度的GDP增速存在下行压力,一、二、三季度GDP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5%、5.5%和4.9%。从需求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由年初的两位数增长回落到个位数。投资同比增速也同样由年初的两位数增长回落至个位数增长,两年平均增速整体回落,反映出需求收缩的变化。
从供给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国内部分能源和金属供给偏紧,汽车等部分行业缺芯问题影响明显,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涨幅连续扩大。从预期看,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自4月以来连续回落,9月和10月跌至收缩区间。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受疫情影响波动比较大,总体呈现回落态势。
尽管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恢复制约仍然较多,但付凌晖强调,总的来看,11月国民经济继续保持恢复态势,主要宏观指标处于合理区间,我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变。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形势的改善,支撑了2021全年经济实现平稳运行。1-11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达到1207万人,提前超额完成全年预期目标。11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比去年同期低0.2个百分点。在付凌晖看来,今年以来全国城镇就业不断增加,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就业稳住了,居民收入与消费的基本盘也就稳住了。前11个月我国市场销售总体保持恢复,其中网络零售保持较快增长,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3.2%。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司统计师付加奇分析,11月,疫情等因素对市场销售产生一定冲击,但消费品市场总体复苏态势没有改变。随着疫情防控更加精准有效、消费环境不断改善、促消费政策逐步显效,消费市场发展韧性将持续显现,国内消费潜力有望继续释放。
此外,居民消费价格也实现了温和上涨。1-11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9%,整体涨幅低于全年预期目标。
投资方面,数据显示,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5.2%,比1-10月回落0.9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投资司首席统计师罗毅飞分析,1-11月,各地区各部门着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固定资产投资缓中趋稳,结构不断优化。产业方面,发展的基础在不断夯实。全年粮食产量再创新高,比上年增长2.0%,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农业基础得以巩固。制造业也在加强,前三季度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7.4%,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1-11月制造业投资增长13.7%,两年平均增长4.3%,比1-10月加快0.5个百分点。产业链韧性得到提升。1-11月,市场紧缺的金属集装箱和集成电路的产量都保持了较快增长,汽车行业缺芯状况也有所缓解,汽车产量连续3个月降幅收窄,煤炭、电力等能源保供稳价取得了积极成效。
经济发展的动力活力也在增强。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中,股份制和私营企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4%和10.9%,保持较快增长;民营企业进出口同比增长27.8%,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48.5%,同比提高2.2个百分点。外贸外资较快增长,1-11月,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2%;1-10月,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17.8%,其中高技术产业、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增长23.7%和20.3%。
“我国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载人航天、量子计算等领域捷报频传,5G商用建设稳步推进,新发明新技术对经济带动作用不断增强。”付凌晖强调,尽管面临多重压力,但要看到,我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他提到,随着宏观政策调节力度加大,保供稳价和助企纾困政策的显效,四季度以来,工业生产连续加快,工业品价格涨幅出现回落,外贸外资较快增长,就业物价总体稳定,推动高质量发展继续取得成效。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主要国际组织的预测,2021年全年中国经济增长有望达到8%左右,明显高于主要经济体,发展韧性强、潜力大、动力足的特点比较明显。“从全年看,我国经济有望稳定恢复,主要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付凌晖认为,下阶段,持续做好宏观政策的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有机结合,保持经济稳定发展仍有较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