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北京,寒意袭人。“齐步走!”随着一声响亮的口令,武警特警学院基础部的一列文职人员迈着整齐的步伐向前行进,她们庄重的神情、严整的警容、端正的军姿赢得了围观官兵的交口称赞。
当天,武警特警学院正在组织年度军事考核。当听到考官宣布“成绩合格”时,“孔雀蓝”们欢呼跳跃起来。
近年来,武警特警学院积极引进社会优秀人才进入学院文职人员队伍,走出军地人才融合发展的新路子,既为部队培养合格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这些热血青年提供了“立德树人、为战育人”的平台和机遇。
情怀
201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人员条例》颁布。如今,文职人员队伍作为全新的人力资源,已经成为军队建设发展的重要力量。
入职三年的学院军政训练系政治理论教研室讲师郭海娜,毕业于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在学院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教学工作。郭海娜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原本是某世界500强企业的法务经理。后来,她报考军队文职人员招录考试,以笔试第一名的成绩参加了武警特警学院组织的面试,最终顺利被录取。
一些人不理解她的选择,郭海娜却说,“这是情怀使然”。来到武警特警学院任思政课教员后,她了解到学院的学员毕业后都要到基层部队去任指挥员,感觉肩头的责任更重了。郭海娜下决心要把思政课讲好,努力为培塑学员忠诚的品格贡献力量。
她课前反复模拟练习,课后组织疑难解答,下班后还经常可以看到她和学员交流的身影。一年数百个学时下来,学员们的课程通过率达到100%。郭海娜还在2020年武警部队组织的政治理论课教学集中观摩评比中获得三等奖,连续被评为“四有”文职人员。
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郭海娜还是学院法律服务团队的一员,她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官兵及家属提供专业的法律服务,她的“法律服务热线”受到了官兵们的欢迎。
热情
该学院领导表示,人才建设是强院兴院的关键。他们注重用好用活文职人员中各方面的人才,把文职人员纳入“1050”人才培养工程、选学培训等举措,精准高效地配置人才资源,确保人才发挥最大效能。
军队院校的课堂连着战场。无人机作为近几年兴起的新型作战装备,在现代作战行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武警特警学院开设无人机课程以来,从事无人机相关教学的人才非常缺乏,特别是数据分析与处理成为教学中薄弱的一环。而文职教员刘志芳在大学期间所学专业和研究方向包括了三维建模、机器视觉数据处理等内容,与学院的无人机专业教学岗位非常契合,她来到学院工作后迅速弥补了相关教学领域的空白。
无人机教研室主任王增文说:“数据建模这门课程的专业性比较强,文职人员技术扎实,能够很快融入教学岗位,服务‘为战教战’,充分体现出利用社会培养的人才为部队服务、为军校服务,是一项利国利军的好政策。”
利用专业特长,刘志芳教授学员们如何运用无人机摄取到的图片数据进行3D建模,绘制出立体的地图模型,为作战指挥提供直观的参考依据。
学员们平时进行无人机训练,基本都是在学院内部。一次,为了检验学习效果,锻炼学员的实战意识,刘志芳将学员们带到陌生环境进行为期两天的考核。考核第一天,学员们就因为地形不熟悉操作失误,导致无人机从高空跌落摔碎,俗称“炸机”。
发生了意外,学员非常紧张。刘志芳却对学员说,只有这样的陌生环境、紧急情况,才能检验侦察人员的实战水平。她带领学员总结操作失误的原因,然后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将实战条件下受领任务、传达任务、组织开进、获取数据、构建模型、分析判读等流程融入教学,虽然提高了训练难度,但是真正锤炼了学员的战斗意识。
刘志芳曾说,以前她的梦想是要么成为一名军人,要么做一名传道受业解惑的教师。2020年,她身着“孔雀蓝”进入武警特警学院无人机侦察教研室,成为一名光荣的军队文职人员,这次选择一下子实现了她的两个梦想。
刚开始讲授《无人机基础知识》这门课时,由于课时少,又都是基础理论,学员们听课的积极性不太高。刘志芳决定成立无人机学习小组,她带领几个报名的同志先学一步,并申请参加毕业学员的野营综合演练,在随队作业时用无人机为演练部队提供各种“情报数据”,有效辅助了演练的指挥决策。
看到无人机学习小组的训练方式后,其他学员的学习热情被激发出来,也纷纷报名参加无人机学习小组。2021年,一名学员在毕业时将自己珍藏了多年的一支钢笔送给刘志芳。刘志芳说,这支钢笔虽然价格不高,但它体现了学员对一名文职人员的肯定,“这也让我对服务教学、服务打仗有了更高的热情。”
价值
学院军政训练系军事心理学教研室教员史俊2016年7月从陕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随后在北京师范大学从事科研工作。长期以来,教师都是她梦想的职业。2019年,史俊考入武警特警学院成为一名文职人员。入职后,史俊认真钻研教学,积极向身边同事请教,力求用通俗的语言讲好专业知识,让军人心理学成为一门既有趣又实用、既经典又前沿的课程。
“强军之道,要在得人。”武警特警学院领导说,文职人员的加入,为学院教学和科研队伍输入了新鲜的血液和活力。学院充分激发文职人员的活力,在组织各类竞赛、评比活动中,在“特警荣光”颁奖典礼中,在演讲、文艺演出中,都有文职人员的一席之地,使他们在军队有更深刻的认同感、获得感和价值感。
2021年,史俊作为一名年轻教员参加了武警部队政治理论课教学集中观摩评比,这对于心理学专业出身的史俊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为圆满完成此次授课任务,史俊阅读了数十本相关书籍并认真做笔记,反复修改讲稿和课件,对着镜子练习教姿教态。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教学比武擂台上,她以“零失误”状态完成了自己备赛以来最满意的一堂课,在教学比武中获得了三等奖。
为了使心理学授课更有吸引力,她在心理辅导讲座上精心设计了很多互动环节,并在课后要求学员提出意见,然后再对课程不断进行完善。史俊保存着一名学员写给她的一封信,学员在信上说,我其实很不愿意走进心理咨询室或者找心理教员进行心理辅导,总感觉会被贴上“有病”的标签,会被人看不起。通过您的授课,我对心理咨询有了科学认识,以后我毕业到部队也能给战士们进行心理辅导了。
在授课的同时,史俊还积极参加学院的“心理服务到基层”活动,为学员开展心理咨询。史俊说,要做学员的教员,就得先做官兵的学生,她要借助“心理服务到基层”活动,多走近学员,使文职人员真正接部队的“地气”,成为军校学员的“知己”。
在武警特警学院,还有不少脱下军装换上文职服装的原现役人员。作为首批现役转改文职人员的基础部文史教研室副主任宫燕美,她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和艰难的抉择,毅然把深爱的“橄榄绿”换成了“孔雀蓝”。
转改3年来,她积极投身强军兴军实践,主动担负《大学语文》《逻辑学基础》两门课程多个教学班的授课。在人才培养、课程建设上,着眼学院培养特战指挥人才的实际,与课程团队成员一起探索基础人文课程中蕴含的“立德树人、为战育人”元素,在军文融合、课程思政、智慧课堂、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进行教改理论研究与实践,将基础文化课程的优势延伸到学院的特战文化建设、特警精神传承中。如今,宫燕美已成为学院中青年教学骨干培养对象和中青年科研骨干重点培养对象。
程传国 梁帅 曾思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