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2年01月13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电动化之风劲吹

2022年新能源车市暗藏哪些机遇和挑战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许亚杰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2年01月13日   08 版)

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354.5万辆和352.1万辆,同比增长均为1.6倍。此外,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提升至13.4%,进一步说明新能源汽车市场已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拉动。在终端消费日渐活跃的同时,越来越多的自主品牌凭借新能源汽车闯出了一条“销量上升、品牌向上”的新路子。图为消费者在上海一家比亚迪店内体验新车。视觉中国供图

    汽车消费投诉与新闻线索提供,请关注青豹驾到公众号,给我们留言。消费维权邮箱:autocyd@126.com

    “2021年,大量整车企业对电动化的态度发生了重大转变。全球汽车驶入电动化转型快车道,而中国走在了世界前列。”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评价说,之前中国汽车的电动化转型走在了前列,现在包括大众、奥迪、奔驰等在内的德国车企也开启了电动化转型步伐。

    2022年1月12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数据显示,2021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354.5万辆和352.1万辆,同比增长均为1.6倍。此外,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提升至13.4%,进一步说明新能源汽车市场已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拉动,并成为中国汽车市场的最大亮点之一。得益于新能源、出口市场带来的拉动作用,2021年中国品牌汽车的市场份额已超过44%,接近历史最好水平。

    在终端消费日渐活跃的同时,越来越多的自主品牌凭借新能源汽车闯出了一条“销量上升、品牌向上”的新路子。

    新能源助中国品牌乘风破浪

    近日晒出“2021成绩单”的比亚迪就是这一趋势的推动者和受益者。

    2021年12月,比亚迪乘用车全系销售97990辆,同比大涨77.9%。其中,同比暴涨236.4%的新能源乘用车成为名副其实的销量支柱。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12月销量达到92823辆,连续两个月突破了“月销9万辆”大关。据了解,2021年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达到593745辆,同比增长231.6%,再次刷新了新能源汽车年销量纪录。

    记者了解到,2021年比亚迪EV纯电车型累计销量达到320810辆,DM混动车型累计销售272935辆,呈现出纯电、混动“两条腿、齐步走”的发展态势。

    “事实证明,一旦购买成本下降到一定程度,新能源汽车就能形成对燃油车的降维打击。”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分析说,以往新能源车与同级燃油车存在较大的价格差,两个市场相对独立,而2021年在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和e平台3.0等核心技术的加持下,比亚迪直接将新能源汽车的价格拉低到与合资品牌燃油车同一水平。

    他表示,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进步、续航里程的提升等,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产品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新能源车市已经进入了真正的市场化阶段。

    “购买门槛不高,而使用成本和驾乘体验更佳,这样的新能源车才称得上‘燃油车颠覆者’。”来自北京的车主孙伟告诉记者,自己选择宋PLUS DM-i的原因就是两个词——“省心、环保”。

    值得注意的是,在电动化、智能化浪潮的助力下,比亚迪王朝车系的旗舰车型——比亚迪汉、比亚迪唐取得了亮眼的市场表现。

    2021年,比亚迪汉家族累计销售117665辆,稳居中大型轿车“万辆俱乐部”。其中,汉DM12月环比增长20.6%,汉EV连续两个月销量破1万辆。此外,唐家族2021年全年累计销量54204辆,12月销量达9000辆,同比增长150.9%。截至2021年11月,唐DM连续5个月进入“售价20万元以上新能源SUV”销量榜前三。

    在汉、唐等旗舰车型的热销带动下,比亚迪乘用车客单价在2021年突破了15万元,在自主品牌中处于领先地位,甚至超过了部分主流合资品牌,这一现象是国内自主品牌向上的缩影。

    “当前,仅从技术上看,中国品牌已实现了全面超越,不管是造型技术,还是电池、电机、电控等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以及智能网联、智能座舱等智能化技术,已超越了合资品牌的技术水平,引领全球新能源车的发展。”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公开预测说,2030年新能源车在中国市场占比有望达到70%,而中国汽车品牌的市场占比有望达到60%。

    “发展新能源汽车无疑是中国自主品牌‘换道超车’的良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教授表示,电池技术将极大地决定中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地位,同时新能源汽车也能够更好地与智能车联网技术相融合,“像自动驾驶技术和全新的车载视听体验,都将为用户提供与过去截然不同的用车体验,这甚至可能会颠覆当前全球汽车业的格局。”

    动力电池技术创新也要“两条腿走路”

    如果要为2021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寻找出一个关键词,“动力电池技术创新”一定是当选概率最大的选项之一。

    众所周知,动力电池的技术创新上大致分为两大方向,一是攻克材料创新,例如2021年名噪一时的钠离子电池、无钴电池;二是通过改变电池结构等工艺创新,提升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

    在中汽中心动力电池领域首席专家、中汽中心检测认证事业部总工程师王芳看来,无论是材料创新,还是工艺创新,都是目前动力电池行业迫切需要的,“我们现在仍处于动力电池快速发展的阶段,因此这两方面的技术创新都是多多益善。”

    “动力电池材料创新可以看作是一种发明类创新,是‘从0到1’的突破;而改变电池结构等工艺创新则属于进步类创新,可以推动‘从1到100,甚至到10000’的进步。”王芳表示,近年来这两种技术创新此起彼伏,极大地推动了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含量和产品竞争力。而在动力电池技术创新的征途中,产学研协调发展和资本市场的推动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记者了解到,从2021年开始,全球锂电池市场需求量明显提升。一是整车企业纷纷加快布局新能源汽车业务,电池产业链争相扩产;二是上游的大宗原材料频频涨价,动力电池呈现出供不应求的态势。此前有业内人士分析称,未来5年,锂产业市场将迎来井喷期,进入TWh时代。

    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副总经理邹广才认为,因为新能源车的使用场景千差万别,许多技术路线都有其市场空间。“一旦能量密度更高、安全性更高的固态电池实现商业化应用,必定会给新能源汽车市场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从而创造新的商业机会。”

    “毋庸讳言,当前大家探讨动力电池商业模式时,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要尽量消化动力电池的成本压力。”邹广才坦言,如果动力电池的成本在新能源汽车整车中占比过高,就会给消费者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设置很高的门槛。

    “唯有技术创新才能破解成本高难题。”他介绍说,在动力电池技术不断进步的基础上,可以通过一系列商业模式的创新降低新能源汽车消费者的购买和使用成本,甚至产生一定的收益。这将是新能源汽车产业下一步的努力方向。

    一位主流电池企业负责人曾向记者坦言,现在的动力电池成本还是太高,所以必须要通过技术创新降本增效。不过他也判断说,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销连年上升,以动力电池为代表的产业链会迎来全球化布局。

    按照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的预测,到2025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提升至 20%以上,动力电池出货量将达到 1100GWh。另一个令人期待的现象则是,中国电池企业在全球市场的份额总和已超过了韩国、日本,位居全球第一。

    “竞争的王道就是,技术要比对手更强,产品也要比对手更丰富。所以要一边加快产能布局,一边还要不遗余力地提高电池的技术水平。”付于武认为,未来围绕电池技术的竞争会十分激烈,无论是电池生产商还是主机厂,都想“把灵魂掌握在自己手里”,都想牢牢掌握核心技术。

    他提醒说,虽然全球范围内的电池厂不少,一些整车企业也在试图自己掌握电池,但中国动力电池产业无论技术还是产能,均稳居世界前列。“这是一个极为珍贵的机会,甚至可以说是历史性的机会。在下好了先手棋的基础上,后面还要继续努力,巩固好已有的先发优势。”

    事实上,围绕动力电池领域的技术创新不仅有望继续提升新能源汽车产品性能,有助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普及步伐。对于所有新能源汽车漫长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来说,技术创新都意味着新机遇。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预测称,2022年中国汽车市场将继续保持增长,新能源汽车年销量有望达到500万辆,市场占有率有望超过18%。从产业链投资机遇,到储能换电等新商业模式的探索,“碳达峰、碳中和”时代中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无疑将更具有想象空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许亚杰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2年01月13日 08 版

2022年新能源车市暗藏哪些机遇和挑战
换电站会是解决新能源车充电焦虑的良方吗
发布2030愿景 日产汽车稳舵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