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两年,有两件大事发生在我国备战奥运会期间。2020年,兴奋剂违法行为入刑,为营造公平公正的体育竞赛环境提供法治保障;2021年,1995年颁布施行的体育法迎来首次大修,时隔26年,人们听到了体育法治进入快车道建设的时代声音。
2020东京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取得了境外比赛最好成绩,00后崭露头角。夺金时刻,兴奋剂“零出现”让这份荣耀来得干干净净。这背后离不开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的备战制度建设、体育法治格局探索。
东京奥运会和北京冬奥会的备战,每一步都打上了制度护航,以及体育法治建设的烙印。体育人中也有了更加清晰的共识,体育发展要坚持法治原则,体育行业要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以制度建设助力备战奥运,充分发挥法治在体育事业改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进行顶层设计 激发备战活力
奥运备战制度建设工作的第一步,就是正确认识制度在整个系统工作中的位置。
要在几年内完成两届奥运会的备战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前所未有的难题摆在眼前,不能没有顶层设计。早在奥运备战工作启动前,相关部门就开始进行制度与法治建设的顶层设计,发挥举国体制优势,创新引导,激发运动项目自发性活力。
纳入顶层设计的首要工作就是梳理体育领域内政府与运动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共同发挥优势。
为激发机构活力,体育领域相关机构要推行实体化与去行政化,为有效整合资源、改革备战奥运体系作准备。
贯穿整个双奥备战的跨界、跨项选材也在当时的顶层设计之中。这个被视为解决人才短缺问题的方案,从某种程度上也成为体制创新的契机。有专家认为,跨界跨项选才模式不仅是对传统选才模式的一种补充,也是对竞技体育人才资源的有效配置,为实现全项目参赛、冰雪运动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
实际上,在培养运动员之外,跨界跨项的想法也已经融入到备战系统的方方面面,比如,在管理上也引入不少跨界人才服务双奥。
冰雪运动“一方面要坚持自主创新,一方面要善于吸收国际上的先进技术和训练方法”。在制度的保障下,我国充分借鉴国际冰雪运动先进经验,积极引进国外冰雪运动高层次人才,广泛邀请冰雪项目强国优秀教练员、辅助人员来华执教,在国家队198名冰雪项目教练中共有75名国外优秀教练,分别来自21个国家。
这些国际知名教练不仅为我国冰雪运动带来了先进的技战术理念和训练方法,更带动了我国本土教练员的快速成长。
从跨界跨项选材,到开放备战,再到利用科技力量实现冰雪运动弯道超车,一切有益于双奥备战的理念都被纳入到顶层设计之中。
以备战促改革 以改革强备战
完善备战系统的行动是从新旧融合开始的。在此前初创奥运会备战部门的基础上,国家体育部门完善了以五大新发展理念为基础的奥运会备战体系。
有工作人员记得,“协调”的特色体现在推进制度建设的很多方面。当时的体育部门不再是关起门来办体育,而是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用体育部门负责人的话来说,在调动社会各方积极性、凝聚社会各方力量、动员社会各方参与上形成一套新的工作机制。
为在更大的空间上办体育,一些举措被纳入到备战制度建设中,包括体育协会向体制外的人士开放;体育比赛向非注册人士开放;国家集训队的建设向地方、俱乐部、企业、家庭开放,甚至家长也可成为领队;国家队员的选拔向全社会开放。
面对奥运备战这项复杂的系统化工程,决策者不仅要在竞技体育层面设定某个战略目标,还要将与奥运备战相关的人、财、物等有形与无形资源综合统筹运用。
以给队伍创造最优训练环境为例,备战工作从衣、食、住、行等后勤保障出发,进行了全流程探索,大到综合性训练基地的建设,小到运动员的饮食,都按照队伍训练计划和运动员身体需要,创新定制,使其全身心投入训练、比赛。
而在引入科技力量方面,更是激活了传统奥运备战生态。一方面借助科技手段、设备节省了育才时间,为冬季项目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便利;另一方面,在备战冬奥的过程中也将带动我国冰雪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推动经济结构性改革。
全国各省区市围绕备战大局,不遗余力地为各冰雪项目国家队提供政策、资金、人力、物质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主动将地方在运动训练、科技助力、医疗资源、场馆保障等方面的优势与国家队共享,形成了全国一盘棋发展的良好局面。
从这个层面上看,完善备战体系的意义,已经超越了奥运会赛场上的战绩,而是更长久地影响当下体育治理制度,“以备战促改革、以改革强备战”。
在法治框架下寻求解决方法
新时代的改革要求新担当。备战奥运的过程中,因有大量的制度创新,有可能会碰到改革举措遇到法律空白的问题,这更需要在法治框架下寻求方法。
例如,在为运动员入籍的一系列流程中,体育部门一方面遵守国际规则,一方面在依法治国的框架下跨部门协同,在合法合理的情况下保证入籍运动员及时训练与参赛。
依法治体的探索更突出地体现在建立境外服务采购的内控机制。备战冬奥初期,我国缺乏冬季项目训练的场地,一些队伍只能选择在国外进行训练,而我国在境外服务采购方面并没有相对完整的制度,法律规定也不清晰。
围绕这些问题,相关部门广泛动员国家和社会司法服务力量参与,在司法与安全保障、跨部委合作绿色采购和国际化采购服务、督查督办与过程审计、多语种翻译服务等方面,完善了制度,为相关法规的出台进行了有益实践,也逐渐形成绿色、节俭、廉洁、创新的备战体系。
在备战双奥过程中得以开拓的制度与效益远不止于此。2019年,一个名为“TEAM CHINA(中国国家队)”国家品牌在备战过程中创立。这是包含了各运动项目国家队与综合性运动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的集体形象和统一称谓,也是第一次从概念上分清了国家体育品牌和属于世界的奥运体育品牌,并加以市场运作。
事实证明,被盘活的资源很快就带来了效益。两年运作以来,该品牌获得快速成长,中国体育代表团在东京奥运会上的不凡表现,也为品牌合作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为构建健康的全球体育生态提供中国智慧
回望2015年,“办好北京冬奥会”这个中国对国际社会的承诺,庄严而意义重大,“把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廉洁办奥贯穿筹办工作全过程”的每一个要求都需要精心谋划。
“就像我们干了1000件事,只要有一件没办好,就全盘皆输。”用体育部门工作人员的话来说,推进制度建设的每一步,既需要高效完成任务,又必须符合规范。仅就废除“旧制度”而言,体育部门短短几年内已废止3部规章、27部规范性文件和11部制度性文件。
破旧立新的过程是艰难的,而对于经历过此次备战体系建设的人来说,更重要的是保住成果、建立良好的备战“生态”。具体而言,就是充分释放全社会参与奥运备战的效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体制机制活力。
可以肯定的是,制度建设已成为贯穿于备战双奥各环节的主线,而经由备战体系固定下来的具体制度或程序,如境外服务采购、为运动员办理入籍流程等,都在实践中接受检验。未来,这些尝试与探索将以通用规则的形式被固定。
在迈向体育强国的进程中,办好北京冬奥会不只是“为世界奉献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更是中国积极参与全球体育治理、提升体育领域话语权的努力,是中国为构建健康的全球体育生态提供东方智慧。
多年前,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就任后第一次出访就选择了中国,“中国对世界体育运动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多年过去,这份贡献的含义越发丰富、深刻。2021年3月29日,我国刑事制裁兴奋剂第一案宣判,迈出中国反兴奋剂法治化意义深远的一步,也为世界反兴奋剂的法治实践留下中国注脚。未来中国与世界共享的中国体育发展红利中,将不止是制度备战奥运的经验。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朱彩云